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浅析

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浅析

网络语言语法特点浅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鉴于网络沟通下的便捷性,人们传统的沟通方式也变得更为简单快捷,网络语言作为这种应时而生的新事物,因其通俗易懂、简快明了的特点,而深的广大网友的青睐于热衷。

那么如何看待网络语言这种文字语言的新变化,并解剖分析其成因与构造。

因此,笔者将从语言语法的角度,对当下的网络语言在词性转换、句式结构等方面做一简要分析,以便更为直观的把握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法;特点;词汇;语句前言网络语言是通过将一些传统词汇进行改编而形成的,是传统语言的延伸形式。

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增加,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地方。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使用并流行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①。

网络语言与传统的活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网络语言更具多变性。

生活中我们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是遵守着语言的语法,而在互联网上使用网络语言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进行沟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在网络上进行沟通的重要基础。

网络语言虽然颠覆了传统的语言模式,但是它依然是依托在传统语言形式上的,网络语言根据不同的地域的特色形成的,网络语言在语法上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它并没有脱离语法,依然是有据可依,依然具有传统的语法特征。

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间是有一定的互动,它是会受到传统语言制约的,但是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网络语言,尤其是其特别的语法特点,对我们了解网络语言的形成、发展,更全面的了解人类的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涵义与发展1、网络语言的涵义关于网络语言的涵义定位,由于缺乏统一的被认可的理论标准,因而尚无定论,出现了诸多较有说服性的观点。

笔者在综合考量与比较之后,发现国内较为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一、麒可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伴随着e时代、网络时代的出现,形成的与电子技术、网络有关的“另类语言”。

狭义的网络语言,则特指在网友之间广泛传播的语言脚本。

二、周洪波主张,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出现在人们网络交流中的语言形式,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即网友在论坛和博客等网络交流平台上的日常习惯用语,以及与网络服务相关的特别用语与或专业术语。

三、于根元在其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一书中,这样定位了“网络语言”的涵义: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编织营造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①王建文:《网络语言的现状、分类、流行及发展趋势探析》,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

情感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它们迥异于现实生活中的习惯性表达,出现了一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哭笑不得的网络语言。

为了加快信息的输入速度,一些网民有意、无意中,对汉字抑或英文词汇进行组装,出现了符号、图片的随性连接与镶嵌②。

以上为当下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由于定义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因而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有诸多差异。

这种差异性的认识与定义,对尚处于发展状态中的网络语言都是合乎情理的。

对如何形成网络语言统一标准的定义,笔者窃以为,一是需要达成语言评价标准的共识。

二是在网络语言消逝之后,抛开一切肤浅感性的干扰,冷静的纵观横较的进行分析定义。

2、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特殊语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开放式、互动式、即时性的产物,它是网民们集体智慧的作品。

然而纵观网络的发展历程,它并非是平地突起、横空出世的,其依赖于互联网的大众化普及以及网民的热衷参与,而且其植根于传统文化,并巧妙结合了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

大略概括来,网络语言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以英文缩写为主体的阶段。

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网络迅速发展的时期,此时期的网民多为网络专业性的人群,由于专业的需要,他们大都掌握一定的英语。

此外,电脑的相关程序也主要以英文输入为主,而交流的便捷性与输入的方便性,使得其更倾向于大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英文缩写。

比如,GF(girlfriend的缩写,意为女朋友),PPT(power point的缩写,意为幻灯片),PS(photo shop的缩写,意为拼图)等等。

由于其大多流传在以网络技术人员为主的小群体内,因而影响力相对有限。

其次,数字、拼音、符号、图片、汉字无序组合的阶段。

该阶段主要出现在本世纪最初的前五年内。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民数量的惊人俱增,形成了庞大的网络群体环境。

大量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网民涌入,使得他们在网络信息交流中,囿于文字输入熟练度的欠缺,而无法快速有效的传达自己讯息、观点,一些网民试着有意无意的运用一些汉字拼音的缩略形式,来替代繁难的汉字。

或者,用一些数字的谐音、符号象征的脸谱等等多种形式。

例如,V5,是根据字母与数字的发音来表示威武。

201314,表示爱你一生一世③。

SG是“帅哥”的拼音缩写等等。

这一阶段的网络语言,表现为广大的网友发挥创造性的思维,灵活运用字母、数字、汉字的特点,较为多元化、散乱化。

最后,对汉字词汇结构进行重建、组装或者重新定义的阶段。

此阶段的时间范围大体为最近十年内,在这段时间内,网络语言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其使用范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互联网,进入到日常的生活面对面的交流中。

而在此之前两个阶段流行的网络语言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以汉字的重组、重新定义。

网络语言的使用开始表现为有迹可循的规律性,而之前散乱化的现象逐渐减少,预示着网络语言的重归汉字化④。

例如,断②于元根:《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③张润娟:《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和立法规范研究》,河北法学,2007年。

④马慧茹:《网络语言的发展探析》,探索思考,2007年。

背山,原指一部电影名称,被赋予新的含义“男同性恋”。

屌丝,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指阴毛,被重新定义为无品粉丝。

在一些选秀比赛中人气暴涨的明星身后,出现大批的歌迷、粉丝等,他们的称谓因明星的名字而不同,例如,李宇春的粉丝为玉米,陈楚生的粉丝为花生等等。

这些网络语言既与时新的社会潮流变化相联系,又植根于本土文化的继承,表现为其语言的日趋标准化的趋势。

二、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及特点1、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网络语言是当下人际交流中的一道奇光异彩的风景线,由于使用者的不同,使用目的的各异,赋予了其匪夷所思的意义以及令人咋舌的组词构造等。

众多的网络语言虽然看似杂乱无章、无迹可寻,然而细致分析归类,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谐音类。

谐音类的网络语言,又分为汉语谐音;符号、数字与字母的搭配组合谐音;以英语、外语为主的外语谐音;数字的谐音等。

一些谐音类的网络语言大多是网友在文字输入时无意偶得,因为,汉字本身读音与意思的特色,使得同音的汉字存在一些令人嬉笑的意思区别,其出现往往带有意想不到的幽默、诙谐、调侃的效果,因而一经流传便被疯狂使用。

例如,网络游戏中水平较高的玩家简称为“高玩”,而一些网友则戏称为“睾丸”;数字“7758”意为“亲亲我吧”⑤;在时势新闻报道中,一些网友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时,虐称其为“霉国”或者“霉菌”等,个性化的语言依附于略带戏谑的汉字上,体现了网友在网络语言中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缩减省略类。

缩减省略类的网络语言分为汉语类与英语类,其中汉语类又多表现为汉语原有同义词的缩略、保留汉语原意的缩略、汉语拼音字母的缩略。

例如,高大上,意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喜大普奔,意为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JJ,意为姐姐。

英语类的缩略语言,则表现为摘去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进行组合。

例如,BB,意为宝贝,取词汇于英文字母baby;FTF,意为面对面,取词于英文face to face等。

(3)旧词新解类。

旧词新解类又称为转义类,其中多采用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是对愿意进行引申、曲解、转移,借用原有的文字结构形式,赋予新的内涵或蕴意⑥。

例如,充电,意为短时间内补充新知识;灌水,意为在一些论坛或贴吧上发表与事实相悖的观点等。

(4)叠音词。

一些颇有童心的网友,依据儿童语言的形式发明的一种散发可爱、萌动气息的网络语言,在一些带有女孩气、男孩气较重的人群中十分流行。

例如,东东,意为东西;觉觉,意为睡觉;笨笨,意为笨蛋。

(5)针对时事热点或套用影视人物、台词类。

创作源于生活,一些细心的网友将一些经典的影视人物或台词套用在生活中,而瞬时形成大量使用的语言。

例如,2014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对白,“你这么顽皮,你家人知道吗?”,被套用为各种体,如“你这么风流,你老婆知道吗?”等。

此外,网友根据时政新闻热点,创造出了一些喜闻乐见的词语,如当下国家处理的一批问题官员,在网络上就流传开了“季挖挖”暗指季建业,“李拆⑤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

⑥刘晓凯:《浅析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与特点》,语文学刊,2012年。

城”暗指李春城。

戏谑的称谓中,既讽刺了问题官员的丑恶嘴脸,又反映了当下国家反腐的深得民心、大快人心。

2、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既具有普通语言的共性,又有其特别的个性特点。

首先,语言本身是一种感情得以抒发表达的载体,作为人类所分享、使用的语言,它的每一个枝节都打上了人类感情与思想的烙印与痕迹。

网络语言作为时下网民因生活而作的产物,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抑或对郁结与理想的抒发,因而它植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富有生活的气息。

其次,较之于规范、正式的汉语词汇,网络于洋缺少挣脱了繁冗的外在限制,专心致志于讯息的传达,因而生就一副新颖出奇、简洁明快的风格。

看似简单的文字里,蕴含着惊人的力量。

略显怪异的文字里,透露着鲜明的个性。

再者,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大多是一个倡导个性解放,富于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充满乐观与自信。

因而在其网络交流语言的使用中,亮点迭现,散发着智慧与幽默的光芒,其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往往能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最后,流星耀眼的光芒,以短暂的生命为代价。

语言本身的类推性,使得网民能够轻易的利用、模仿,并将之迅速传播,例如,根据“猪坚强”,网友们创造了“牛坚强”、“驴坚强”“猫坚强”等等。

然而其内涵的匮乏,使得在社会热点的迁移变化之后,其关注度又会迅速降温,使用频率急剧下降,甚至被人们戏称“老土”的表现。

三、网络语言的语法分析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流中信息传播的载体,使用场合与使用者的针对性与特殊性,使得其语言的表达形式一反传统语言的中规中矩,表现为更多的灵活性欲随意性。

相较于人们的日常用语,其标志性的特点体现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语法变异上⑦。

而在使用上更为灵活,而且摆脱了传统语法的规范性束缚,深得广大网友等诸多使用者的青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