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不同的民族对于时间有不同的概念和态
度。
人类学家Hall根据他的观察把人们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遵守单时制 的(例如北美、北欧、西欧等国家) 人们,一类是遵守多时制(例如拉 丁美洲、中东等国家)的人们。
单时制的人们(例如北美、北欧、西欧等国 家的人)把时间看作是一条直线,可以切割 成一段一段,他们强调时间表,强调事先安 排。 多时制的人们(例如拉丁美洲、中东等国家 的人)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 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而不强调一切都按照 时间表。 提前计划。 准时。
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一、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 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 结构,因此要正确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需要综 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 二、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 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 三、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讲话的时 候中断。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的。非语言交际则是 连续不断的。 四、语言是后天习得的的,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 分是人类的本能,有些手段是后天习得的。
例如:在英国和北美,正式约会必须准时到 达,最多不能超过预定时间5分钟,在阿拉伯 国家迟到15分钟仍属正常范围。如果是家庭 宴请活动,在美国比规定时间晚到五分钟或 七八分钟是合乎礼仪的,在英国可以晚到5至 15分钟,在意大利可以晚到一两小时,在埃 塞俄比亚甚至可以更晚。
八、对空间的使用
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空间使用具有
三、身 势
总的来说,南欧、中东、拉丁美洲
地区的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动作 幅度也较大;北欧、英美人动作较 少,幅度也较小。中国、日本、朝 鲜人也属于动作较少、幅度较小这 一类。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
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 姿势与地位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 姿势与性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衣着象征身分地位,
或表明职业。 IBM公司 西方社交活动中的请柬:White tie、 Lounge suit、Dress informal。
六、触 摸
触摸分为以下几类:功能、社交、
友爱、情爱。 大夫检查身体、理发师理发。 握手和礼仪性质的拥抱。
七、时 间 观 念
九、对于拥挤的态度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个人空
间的需求不同,因此,他们对于拥挤的 态度也表现出差异。
十、位置安排
一般来说,在一个公司或政府机构中,
一个人办公室安排在什么地方与他 的职位有关。(如美国、日本) 正式宴请活动中的座位安排。
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对时间
与空间的利用。副语言也称为伴随 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 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 声音。
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
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 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环境语。包括空间停息(如拥挤、近体 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 等)、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 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
交际分成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 各民族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既有共性,又 有独特性。 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 第一,含义相同,行为有别。如:表示不知 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 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英语国家和许多 西方人则喜欢耸肩。 第二,行为相同,含义有别。如:OK手势
第三,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 有些动作在中国文化中一般只表示一种含义, 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表示不同的含义。 第四,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Samovar和Porter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是: “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 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 的刺激。” 1、非语言交际发生在交际过程之中,包括从事 交际的双方,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一个动作都 是非语言交际。 2、非语言交际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 意识的。 3、无论是哪一类非语言交际,都必须包括潜在 的信息。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 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微笑、体触、女 士优先的礼节动作等)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 (如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臂部 动作、手部动作、腿部动作)所提供的交际 信息。
一、眼 神
一、讲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有、否) 二、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 三、“我们对不喜欢与之谈话的人,瞧他的 次数就会减少,因为看是一种表示喜爱的信 号。当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注意时, 看对方的次数就会增多。” 四、对于陌生人通常都是目光接触后立即移 开。
四、面 部 表 情
在面部表情上存在民族种族区别,不同
民族表达感情的方式和程度存在着差异。 美国人的面部表情比亚洲人多,但比拉 丁美洲人、南欧人少。 在亚洲人中面部表情仍有很大的区别。 面部表情会显示出性别差异。微笑也会。
五、服 饰
衣服有三项功能:舒适、保护遮羞与文
化展示。尽管服装仍然具有前两个功能, 但它作为文化标志的作用却愈来愈大。 如西方贵族以下的阶级不得穿长得盖住 臀部的紧身衣或穿鞋尖长于两英寸的鞋。 我国古代黄色服装。
不同的看法,这包括个人的领域、 体距、对于拥挤的态度、位置的意 义等。
一、领域性(人也有自己的领地,虽然常常 是不自觉的。) 二、个人空间和体距 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另外的人之间所保持 的空间或距离。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 关系远近和文化背景等。 Hall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在亲密距离中,近者可以没有距离,远者从6 到18英寸。 个人距离近者1.5-2.5英尺,远者2.5-4英尺。在 近距离的范围内,通常表示一种关系或感情。 在2.5-4英尺的距离内,通常是谈个人感兴趣的 事或是与个人有关的事。 社交距离近者4-7英尺,远者7-12英尺。同事 谈公事通常保持在社交距离的近距离内。 公众距离近者12-25英尺,远者25英尺以上。
非 语 言 交 际
定义: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 动称之为非语言交际。
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
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 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 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等 等。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
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 用,大致上起重复、否定、代替、 补充、强调或调节的作用。
二、手
势
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同一手 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 义。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 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 有些手势是某些文化特有的。(如搭车、表 示希望事情能成功、胜利、“我不知道”或 “没有办法”、“等一等,不着急”、招呼 人过来) 跨文化的手势(如钱)
体态语 副语言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手段
非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
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 体触、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等)以及人 体各部分动作(如头部动作、面部动作、 目光交流、臂部动作、手部动作、腿部 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副语言。包括沉默和各种非语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