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拟行路难

2017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导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
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
三、教学难点
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①教学思路:1、读懂大意;2、知人论世;3、赏析技巧;4、领悟情感
②导入:最好的人生,永远在路上。

③作者简介:鲍照(约415-470),字明远,本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④背景:鲍照生活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⑤文化常识:
1、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
2、乐府
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

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
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2、整体感知
①、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同样的,人生贵贱
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
穷达也是不一致的,怎能总是哀叹又忧愁呢?无奈中举起酒杯
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
聊以自慰,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不是无知
木石岂无感?吞声
无觉的木石,怎能不心情激荡、百感俱生?唉,只是忍气吞声,
踯躅不敢言。

徘徊不前,不敢辩白啊。

一、字音识记
1.鲍照(bào) 2.酌酒(zhuó) 3.踯躅(zhí zhú)
二、词语释义
1.泻水置平地泻:倾、倒
2.人生亦有命命:命运,命数
3.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4.吞声踯躅不敢言吞声:声将发又止
5.吞声踯躅不敢言踯躅:徘徊不前
②内容提要:此诗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制度的压迫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痛苦和无奈。

3、高考链接:
①、诗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方法:找情感类语言,知人论世、意象)
1、找情感类语言:叹、愁、自宽、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
2、意象:酒:愁,送别等
3、知人论世:知人: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

论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

情感不单一
①认命: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暗含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抨击、怨恨。

②不认命:不能总是叹息和哀愁。

人心不是木石,岂会无感?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情感达到高潮。

③认命:到了嘴边却强忍不敢呼喊,说明社会政治的黑暗,表达了诗人无奈之情 拟行路难(其四)⎩⎪⎨⎪⎧ 认命——抨击不认命——悲愤认命——无奈
②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表现手法)(局部手法题与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本诗采用了哪些手法不同)
①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诗人把泻水流淌各方这一自然现象作比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③表达了诗人对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抨击、怨恨之情。

注:另外两种手法 反问和直接抒情
③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炼字) 一炼字常见的设问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二、常用解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点出表现手法)。

①“命”是命运的意思,本诗指门第决定人生;②当时的社会是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诗人只是表面上认命;③表达了诗人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之情。

④从《拟行路难(其四)》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注意格式 ①出身寒微,怀才不遇: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

②情感丰富,悲愤自抑:诗中有诗人认命的怨恨,不认命的悲愤情,和再次认命无奈之情。

③不满现实,无奈屈从:诗人虽然有怨恨,但也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无奈屈从。

⑤对比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痛苦迷茫——不甘消沉痛苦挣扎——相信未来高昂乐观
痛苦迷茫美味佳肴不能下咽,想拔剑砍杀又不知向谁下手,似乎整个天下都在特意地跟我作对.(“金樽”句至“雪满山”)
不甘消沉痛苦挣扎痛苦中诗人想到了老年才得到重用的姜太公(闲来句)和身分卑微仅为奴隶却成为名相的伊尹(忽复)句,在不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了信心,但想到自己进退失据、一事无成,不知自己要怎样才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功成名就.
相信未来高昂乐观毕竟自己还年轻,毕竟自己有满身的才学武艺,“道路是曲折
李白——盛唐———————怀才不遇—乐观
读诗句,体情感。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坎坷也罢,平坦也罢,以平常心对待,乐观旷达。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在这里的意思是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会像阮籍那样消极的生活。

4、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
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5、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