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哲学PPT

中国古代哲学PPT


孔、孟用《沧浪之水》旨在强调人们应当 加强自身的“仁”的修养。反映了一种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道家的解释则是:“沧浪之水清的话,我 用来洗帽带,沧浪之水浊的话,我就用来 洗脚,”不管是好环境还是坏环境,我都 拿来为我所用,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改变环 境,关键的是如何考虑适应环境
四、中国佛教哲学
(3)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 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 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 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 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 战国末期,以邹衍为首的阴阳五行家,把 阴阳和五行观念揉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 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由阴阳二气构成,金 木水火土是构成百物的基本元素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主要指宋代朱熹的理学和明代王 阳明的理学。宋明理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 学说。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道德 理性对人的情感欲望的制约,人心必须服 从道心,“人欲”必须服从“天理”,他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是明代理学家。他建 立了理学界的“心学体系”,其中,“知 与行”的探讨和“致良知”的学说颇有特 色。
一、 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 1、原始哲学: 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 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物质说明世界 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中国化了的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 且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 儒家及玄学的哲理,充满了人生哲学的色 彩。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四大皆空, 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 中国佛教引导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 脱。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 直悟生命的本性。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顿 悟成佛,实际上是要求人们道德人格上的 完善。
2、百家争鸣形成儒道两大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哲学思想异常 活跃,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孔 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荀子等, 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 它们既相互争论,又相互吸收,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成为我国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 基因,其中影响最大的四大思想资源是原 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 最终由儒家和道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一、宇宙观 1、中国哲学的宇宙观。 其一、宇宙就是无限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 一切,东南西北,上下四方为宇,“古今 往来之时间成为“宙”,这是至大无外的 宇宙观。 其二、宇宙间万事万物是不断变易的,宇 宙间的一切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 没有终极的。 其三、宇宙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普 遍联系的整体的
二、教学重点:
1、中国哲学的起源:五行说、阴阳说。 2、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仁、礼、中庸 之道。儒家思想与21世纪。 3、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道、自然无为、 淡泊名利、道家消极、积极。 4、宋明理学的思想核心:天理心性、知 与行。 5、传统宇宙观及人生境界。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三、原始道家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 子》和《庄子》两本书是把握道家思想的 经典。老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同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 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 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 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
关于儒家和道家处世的态度的不同,我 们可以从他们对一首歌谣的解释中看出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浊我足” 孔子听了这收歌谣,深有感触的教诲弟子 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孔子的意思是,水自身的或 清或浊,决定了它或享“濯缨”之荣,或 遭“濯足”之辱。水的境遇是由它自身的 内因决定的。孟子进而阐发道:“夫人必 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 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八卦
乾 坤

巽 坎



自然界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人 君 父母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意义 阳刚 柔顺 惊动 决定 优柔 寡断 困难 障碍 明亮 光热 停止 独立 喜悦 吉词 方位 西北 西南 正东 东南 正北 正南 东北 正西 场所 都市 村庄 雷电 店铺 地下 医院 高地 饭店 此表说明易经中的八卦能用于各种预测。 能用于解释各种现象。两相结合可能 解释各种现象。
3、三教交融形成宋明理学。
自宋代开始至元明清三代,占统治地位的 哲学是宋明理学,它是儒释道三教交融的 产物。 中国哲学的以上三个发展阶段,构成了中 国哲学发展史的基本框架。历代王朝多以 儒学教化百姓,以道学修炼身性、养生, 以理学规范天下,以佛学安抚民心。
二、原始儒家
原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 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 《书》、《礼》、《乐》、《易》、《春秋》。 据说都是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 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大学》、 中庸》。 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去探索 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 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哲学更侧重人生哲 学,研究处世之道。 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哲学起源于五行说、八卦说、阴阳 说。通过研讨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 探讨儒家思想的进步意义及消极作用,通过 研讨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探讨道家 思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作用。了解佛教也有 一定的哲学色彩。宋明理学在元明清时代都 有官方哲学。 学习中国哲学的精华要义,掌握中国哲 学的宇宙观和人生境界,吸取中国古代传统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