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基本笔画讲座说课讲解
2 波画:即带蚕头雁尾的横画,往往处在主笔位
置。波画重起重收,左右舒展,
注意:笔画两端在一条水平线上
(最基本
笔画)
3、竖画:起笔藏锋 收笔有露锋或回锋。竖一般 较横粗壮,竖的上下往往要有轻重变化,不露顿挫 感 不然呆板。
3、撇画 (最基本笔画) 撇画起、收笔均要藏锋,再转笔调锋,行笔时要
自始至终保持中锋,收笔是可向上或向下回锋收笔。
不然字型易偏大。
3、左右结构 注意勿使字写得过宽,左右部分要有穿插、呼应
关系。一般上部齐平,位置错落不可过度。 左中右结构者,横画短缩些,以避免字型过扁,
而某些笔画还要舒展些,以求精神。
4、包围结构 勿使字过大或闷塞。要考虑高低宽窄关系,务使内外
3组合变化 表现在笔画的连接方法与大小比例 如:州(竖撇)郎(横折点) 纪(竖弯波)亡 竖折波)
隶书用笔的原则: ①落笔峻落,收笔干脆。尤其要中锋行笔, ②笔势开张,锋毫不乱,随势变化,不使扭绞 ③讲求笔画的“迟滞”效应,
技法要领 横长竖短、横细竖粗,波必三折,蚕头雁尾不双飞、
第二节《曹全碑》帖简要分析 全称《汉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内容是曹全属下为 他歌功颂德的内容。 结构上,字形扁平稳重,撇捺开张,左右舒展,以横画为主 笔的字,横画特长,突出向外伸。
章法上 字距疏朗、行间紧缩,与行书的章法相反,字距大 于行距。
一、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4、见字、易字、老字头 见字旁上窄下宽,竖折钩向右开放。 易字旁上收下放明显,多撇斜向平行分布 左耳刀,上耳大、下耳小。 老字头:典型隶书形态,撇分为两部分写。 宝盖头:两垂竖点与横断开,宝盖距字中
5、下四点、心字底、走之旁、门字框 下四点分布均匀,方向有变化。 心字底捺画势平舒展厚重。 走之旁是典型隶书形态,连续小短撇,排列均衡,
从结构来看,隶书取横势、端庄、安详、收 放自然,
第一节 隶书典型笔法 一、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力透纸背的厚重感, 表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和的阳刚之美
起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锋,收笔或露锋或回 锋。
一、基本笔画 (繁于篆,简于楷) 1、横画 (最基本笔画)
隶书横画有平画与波画两种,平画两头要圆、中 间要丰实,要写的平正劲直。不像楷书有斜势,收、 起笔处不露顿挫痕迹。
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3、笔断意连 可明显感受到字中撇掠波磔笔势往来和流畅的
笔意。
4、穿插避让 点画或部件之间常有穿插、避让的处理,可显出 结构的巧妙与和谐。
5、增减替换 有约定俗成地增加或减少点画的现象,多为增
减横画与竖画,此外由于隶书继篆书而来,某些 笔画也常保留篆书笔意。(书法中的异体字问题)
二 结构原则 1、均衡稳定 均衡 是隶书结构的普遍原则,隶书整体上产生 停匀、齐整的视觉效果。 稳定 重心平稳是关键。要求“字字摆得正”。 字形中正者,重心明显,或竖画居中,或呈左右对 称之态;字形偏倚者,要求偏中求正,多以斜笔、 弯笔或折笔等作支撑,以达到整体的平稳。
2、收放和谐 主要点画如:撇、捺、波画等都特别舒展,具
态,钩画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 末端向左上或下回锋收笔。
7 竖折钩
是竖折与波画的组合,即有行到转折处不提笔,
直接逆时针转动笔杆边转便行,接写波画,还有在转
折处提笔向左逆入后再续写波画的写法,折笔处明显
呈两笔衔接状。
注意: 转折处忌过大。
8、折画 (横折竖) 折画不同于楷书那样上带圭角,横画收笔不下压,
4、捺画 往往是主笔,与波画写法同,只是整体下斜,
捺要写的大气、飘逸、雄浑、苍劲,一波三折,不能 一掠而过。(撇和捺对称,称为“八分书”)。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
捺点等。起笔大都是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
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
三、结构类型 1、独体结构
主笔突出,有些点画可适当粗壮些。中正者造 型基本对称,多有竖画居中。偏正者应多把握主 笔的斜度和弧度。框廓者字形避免写大,写呆板。
2、上下结构 要注意横向之间要适当压缩距离,以避免字形过
长。天覆者要盖住下方,地载者下部要承载住上方。 上下均衡者适当穿插, 上中下结构者,可写得稍修长一些,但横画要写细,
转向上,过横后在转向下,连竖画。 竖画短时略向左斜。
隶书的笔画变化
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上 变化丰富多彩,大致有 三种类型
1 首尾的变化,方笔起 圆笔起 , 回锋收、出锋 收 如:首(方头波)存(垂头波)位(尖头撇、 竖) 主、(横点)
功(尖尾撇)丞(圆尾撇) 氏(斜钩)志 心钩)
2曲直、方向的变化 行笔中段有不同的弯曲、 倾斜程度 如:不(曲横) 、无(直横) 马(园折)、安 (折弯)
可由里向外或反之。 门字框横画均匀、稍紧密。
补充:其他带有篆书笔意的偏旁写法
隶书间架结构 改篆书的长方为扁方,横画密集、竖画宽松, 横平竖直,主笔突出。 同时保留了篆书字型结构的因素,(尤其是 部首),在避让、穿插、错落方面更为灵活。组 成字形的各个部分既独立存在,互不侵扰,又相 互依存、相互呼应。 注意:由于隶书与篆书有继承关系,不要处 处坚持用楷书的笔法和结构为标准去写隶书。
隶书的特点 ① 字型扁方,左右舒展。节约简编,把字型压扁。 左右分势,对称展开,形成内紧外松的结体。 ②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最能代表隶书特征,但在 结构规则上要求“雁不双飞”,
③ 变圆为方,变连为断。将篆书中大量的圆笔转折 变为方笔转折,不但去掉了篆书的弯弧笔画,还将篆 书多处的连笔写为断笔。
④ 笔增提顿、画有粗细。在篆书点、直、弧笔 画的基础上,派生和变化了多种基本笔画。且有 粗细变化,节奏感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