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2、消极作用 (1)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2)保护过度,就会出现保护落后。 (3)容易恶化贸易伙伴间的友好关系。 二、种类 1、按征收对象和商品流向分为 (1)进口税 进口国海关在外国商品进口时,根据海关
税则对本国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2)出口税
出口国海关在本国产品出口时,对本国出 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出现滞胀。 (2)日欧崛起使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
头。 2、特点 (1)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措施转向非关税措施。 ①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 ②非关税措施的范围日益扩大。 (3)区域性贸易壁垒增强。
(六)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 贸易政策
目的:为保证国内稀有资源、工业原料和 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而使一些商品的出口有 序地进行。
(3)过境税
一国海关对经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 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战后大多国家只收 取少量签证费、印花费、登记费和统计费 等。
2、按征税的目的分为 (1)财政关税 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
关税。 (2)保护关税 以保护国内产业而征收的关税。 3、按征税标准的不同分
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 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
①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不仅保护幼稚工业,更多的保护国内发达的或 出现衰落的工业。
② 保护的目的改变了
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 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③ 保护从防御转为进攻
不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 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扩张式进攻。
从价税税额=商品总 值×从价税率、从量 税税额=商品数量× 从量税率
同上
进口价格
从价税税额=商品总 值×从价税率
税负比较合 理;对高附加 值产品限制作 用明显
完税价格标准复杂;
对初级产品及倾销行 为的限制作用小
4、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
(1)进口附加税 定义:海关对进口商品在征收正常的进口
从量税 混合税 选择税 从价税
计征标准
计算公式
作用
计量单位
从量税税额=商品数 量×从量税率
抑制廉价商
品进口,防止 外国商品低价 倾销
局限
进口价格和 混合税额=从量税额 计量单位 十从价税额
机动灵活,
无论进口商品 价格高低,都 可起到一定的 保护作用
征税中计征标准的 主次确定较为复杂
进口价格或 计量单位
倾销调查≠实施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调查不一定 就会导致实施反倾销措施。
1997年-2003年中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
1997年-2003年中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
2002年部分涉及我国的反倾销事件
印度政府对我国进口的便携荧光台灯、热敏纸和 各种级别和型号的环形铁氧体磁铁产品征收反倾 销税,理由是这些产品使该国产业受到实质性损 害。
(2)理论依据 贸易条件恶化论、幼稚工业论 (3)发展阶段 ①初级阶段:一般(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
②高级阶段:资本品、中间产品、耐用消费品 的进口替代
(4)前提条件 ①国内市场比较大 ②资源较为丰富 ③二元经济结构
(4)积极作用 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 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5)局限性 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率降低 外汇缺口增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可能形成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影响非进口替代产业发展,限制国内市场扩大
1、定义: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是以协调 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 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主要方式,对本 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 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2、产生的原因 (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 (3)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 (4)区域性经贸集团的发展。 (5)关贸总协定的实践。 3、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管理。 (2)区域性经贸集团通过条约和建立超国家
发展中国家采取何种发展战略主要取决于:
一国的发展阶段
国际市场条件
第二节 关税措施 一、关税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一国的海关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 的一种税收。
关境=国境 关境<国境:设有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免税区
域 关境>国境:结成关税同盟Biblioteka 关税构成要素:税收主体
税收客体
构 征税主体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践
对外贸易:一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 换的活动。从一国的角度来看,属对外贸 易,从国际范围来看称国际贸易或世界贸 易,海岛国家如英国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 对外贸易。
一、概述
(一)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 所实行的各种准则、法令、规章与措施的 总和。
④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四)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贸易自由化倾 向
贸易自由化: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 内采取减低关税和放松其他进口限制以逐步实 现国际商品自由流通的政策倾向。 1、原因 (1)各国经济的恢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 物质基础。 (2)实力最强的美国极力倡导和推行贸易自由 化。 (3)区域性贸易集团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都 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外贸 政策 制定 依据
本国经济结构与竞争优势 本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本国与别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 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制度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各国政府领导人、政策决策者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16世纪末—18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从3月20日起,对从中国、俄 罗斯、日本等国进口的钢材加征关税,以保护本 国的钢铁工业。
由于中国在2001年对巴基斯坦出口电石数量增加 过快,2002年3月,巴方对中国出口电石提出反 倾销调查。
3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于4月起对 中国出口的汽车挡风玻璃加征3%到124%的关税。
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具体的商品 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 管理。
(4)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 和质量进行管理。
4、评价
在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 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目标是 协调各国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 各方发展。
出口商品
对外性
对外贸易政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作用 1、积极作用 (1)可以增加一国财政收入。(财政关税)
为关税的次要作用,关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逐渐下降。 (2)可以保护国内市场。(保护关税) 为关税的主要作用,保护关税的税率一般较高, 甚至高达100%以上,等于禁止进口,这种关 税被称为禁止关税。关税壁垒指的就是保护关 税,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歧视性 政策的重要工具。 (3)调节国内市场物价和市场供应。
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特征:贸易政策和工业化战略相结合
(二)演变
1、二战后初期:鼓励初级产品出口 (1)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
济发展。
(2)贸易条件恶化。 2、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1)定义: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业和其
他工业,替代过去依赖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 品,
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采取本币对外贬值的办法促进出口
减免企业所得税、优先提供原材料等办法 鼓励出口企业扩大投资
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
(5)积极影响
①使发展中国家较好地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 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多地分享国际分工 带来的经济利益。
②改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和克 服外汇短缺现象。
③贸易壁垒的减少和国际竞争的加强,有利 于提高本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水平。
(6)消极影响
①容易使一国经济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并使 国内经济更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②政府对出口替代工业的过多保护不仅会加 重财政负担,还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 其他部门的正常发展。
③出口替代工业的过度优先发展可能导致产 业结构失衡。
二者都主张发展工业化,都主张提升产业结 构。其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进口替代战略侧 重于发展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工业,而出口替 代战略则侧重于发展能够提高出口附加值的工 业;进口替代战略强调开拓国内市场资源,出 口替代战略则强调开拓国际市场。
世纪):保护贸易政策
代表理论:重商主义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末— 19世纪末):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 并存
1、自由贸易政策
历史上多为经济强盛国家所采用,因而常被 称为强者的政策。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 政策的国家。
理论依据: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2、保护贸易政策 实施国家:美国、德国、日本 理论依据:幼稚工业论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
成 要
征税范围
素 课税标准
税率标准
征纳税程序
本国的进出口商(纳税人) 进出口货物、物品 海关 关境区域 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 选择税等几种给税方法
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关税与其他国家税收的比较
相
强制性
同
点
无偿性
性
质 固定性
()
属于间接税
税负通过价格 转嫁给消费者
不
同
特定的税收
进出口商、进
点
主客体
因果的判断:损害是由倾销直接造成
反倾 销税
反倾销调查:一般一年为限,最长 不超过18个月
反倾销的实施
a措施:征收反倾销税 b税额:不应超过倾销差额
c时间:不超过5年
中国的反倾销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