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 布兰查德第六版 第11章 储蓄、资本积累与产出

宏观经济学 布兰查德第六版 第11章 储蓄、资本积累与产出


• 黄金律:P239 • 储蓄应该在黄金律水平 才能使稳态下单位工人 的消费最大。
单位工人消费;C/N
• 当人均资本较低时,储 蓄率上升,消费短期下 降,长期会上升。
稳态单位工人消费的 最大值
• 但当人均资本本身已经 超过黄金律的要求的水 平时,储蓄率的上升不 仅的短期使消费减少, 在长期也会使消费下降。
小结
K t 1 Kt Kt Kt sf N N N N
• 如果单位工人投资>单位工人折旧,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变化为 正,单位工人占有资本增加; • 如果单位工人投资<单位工人折旧,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变化为 负,单位工人占有资本减少。
给定单位工人占有资本, 单位工人产出由
Yt K f( t) N N
1.产出和投资
假设: (1)经济是封闭经济I=S+(T-G) (2)政府没有参与经济 I=S (3)私人储蓄和收入成正比 S=sY 根据以上假设,有:It=sYt 投资与产出成正比:产出水平越高,储蓄越高,从而 投资水平越高。
2.投资与资本积累
•投资为流量(给定时期内新制造的机器和新建的工厂); •资本为存量(某一时点经济中存在的机器和工厂)。 •假定时间以年为单位测量,资本在每年年初测量; •假设:资本每年以比率 折旧。 资本存量从今年到明年还剩下 (1 ) 第t+1年年初的资本存量Kt+1等于第t年年初的资本存量Kt,经 过折旧调整后的部分 (1 ) Kt,加上第t年内新的资本投入It。
表示
2.图形
Yt K f( t) N N
K t 1 Kt Kt Kt sf N N N N
E
当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是 K0/N时,AB、AD、AC分 别代表什么? AC-AD>0:单位工人资本 增加 产出增加趋向E点 当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在 K*/N以上:单位工人资本 减少产出减少倾向于回 到E点。 E点:长期均衡水平(收敛)
为集中讨论资本积累的作用做出以下假设
人口规模、参工率和失业率为常数,则,劳动力不 变、就业不变; 没有技术进步,生产函数f(或者等价地,F)不随时间 而变化。
因此: Y
N
f(
K ) N
Yt Kt f( ) N N
• 生产方面:更高的单位工人占有资本,导致更高 的单位工人产出。
二、产出对资本积累的影响
核心部分:长期
第10章:增长的事实 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与产出 第12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13章:短期、中期与长期(自学)
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与产出
本章研究储蓄率对资本和产出的影响
11-1 产出和资本的相互作用 11- 2不同储蓄率的影响 11-3 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
11-1 产出和资本的相互作用
t
如果考虑技术进步 储蓄率为S1
• AA:储蓄率为s0 Y/N 时的增长路径 B • BB:储蓄率为s1 时的增长路径
A
有技术进步
B
A
储蓄率为S0 t
t 既然储蓄率高能导致更高的产出水 平,是否储蓄储蓄率的影响 • 预算赤字或盈余、减免储蓄税收等 • 研究重心转移——从生产行为转移到消费行为。
•他俩到底在争什么?
林毅夫 张维迎
技术创新靠 基础科学的革命不受企业家精神的 谁驱动? 影响,是政府支持的科学家在推动。 企业家的创新建立在政府支持的基 础科研和公用技术的突破之上。
“企业家精 需要一种企业精神来发现新的机会,但 神”是企业 发现各种新机会的可以是企业家,也可 家的专利吗? 以是学者或政府官员。不要认为只有企 业家才有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运用的 范围太窄了。
把单位工人产出Y/N用f(K/N)替代,有 K t 1 Kt Kt Kt sf N N N N 资本存量 的变化
单位工人 投资 单位工人 折旧
•单位工人投资:今年的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水平决定了今年的 单位工人产出。给定储蓄率,单位工人产出决定了单位工人储蓄 的数量,因而也决定了今年的单位工人投资。 •单位工人折旧:单位工人占有资本存量决定了今年的单位工人 折旧数量。
市场失灵?
•总结
•林毅夫:产业政策能否成功 最终的关键在于政府是不是够 聪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为全 人民的福祉着想,产业政策是 关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然 有风险,我们能做的无非是提 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 率。从亚当· 斯密到现在,固 然有那么多经济学理论、经济 学大师,还没有一个理论,只 要你这么做就能够给国家带来 繁荣。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框 架,政府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 时候能够给国家、给社会带来 进步、带来繁荣。 •张维迎:计划经济证明政府 是最差的协调者,协调失灵 严重的市场一定是因为企业 家精神受到体制和政策的打 压。在市场当中政府最重要 的职责叫保护个人的权利和 自由,现有的所谓市场失灵, 是市场理论的失灵,包括垄 断导致的失灵,外部性导致 的失灵,和信息不对称导致 的失灵,这跟市场失灵没有 关系。产业政策过去没有, 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 资本数量决定产出的数量; • 产出数量决定储蓄的数量,进而决定资本随时间积累 的数量。 这两个关系共同决定 产出和资本随时间的演变。
从资本到产出
从产出 到储蓄 和投资 从投资到资本 存量的变化
230
一、资本对产出的影响
根据:
Y K F ( ,1) N N
10.3,223
结论: • 单位工人产出是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增函数。 • 在资本收益递减的假设条件下,单位工人初始 资本的数量越大,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增加对 单位工人产出的影响就越小。 简化: K K Y K f ( ) F ( ,1) f( ) N N N N 函数f与函数F代表了同样的单位工人产出和资本 的关系。231边栏解释。
根据It=sYt,产出代替投资,且等式两边 同时除以N K t 1 Kt Yt K t 1 K t Y K (1 ) s s t t N N N N N N N 单位工人占有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单位工人储蓄减去折旧。
Kt 1 (1 ) Kt I t
储蓄方面:单位工人产出水平决定单位工人资本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236,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积 累和经济增长
二、 稳态资本和产出
稳态:单位工人产出和单位工人占有资本不再变化的状态。 考察:单位工人产出和资本水平在长期中的收敛值
K t 1 K t Kt K sf t N N N N
0
K* K* sf ( ) N N
K* 表示单位工人占有资本 的长期水平,即稳态值 。 N
市场是最有效发挥比较优势的制度。所 有的市场交易都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企 业家更是发现比较优势的天才。自由市 场+企业家就足够,利用比较优势不需 要什么国家战略。 市场失灵不过是市场不均衡的表现,不 均衡意味着存在套利机会,越是大的协 调失灵纠正它带来的利润就越大,企业 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发现市场的不均 衡进行套利,使得市场趋于均衡。
思考:储蓄率的上升总能导致单位工人产出水平的 增加,那为什么消费可能不仅一开始减少,而且在 长期中也减少呢?
考虑储蓄率取两个极端值时的情况:239 • 储蓄率一直为0的经济, • 储蓄率等于1的经济。
•储蓄率无论等于0还是等于1,长期的消费都为0。
•这两个极端值表明,储蓄率在0和1之间一定存在某个 值使得稳态时的消费水平达到最大。 •即:储蓄率低于该值时,储蓄率的增加最初导致消费 的减少,但在长期中导致消费的增加;高于该值时,储 蓄率的不仅在一开始引起消费的减少,而且在长期中也 使消费减少。——黄金律的资本水平。
产业政策成 功or失败?
谁是市场的 经济发展既要有市场,也要有政府。经 济不断发展需要一个因势利导的有为政 主角?
府帮助企业家解决技术上和软硬上的问 题。
该鼓励第 应该对的某些产业第一个“吃螃蟹 一个吃螃蟹 的人”进行补贴。 的人吗?
政府既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 也没必要为吃螃蟹买单,因为那会 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不 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
11-2 不同储蓄率的影响
• 产出会影响资本,而资本又会影响产出,长 期来看,它们综合作用有什么结果? • 一、资本和产出的动态化 • 二、 稳态资本和产出 • 三、储蓄率和产出 • 四、储蓄率和消费
一、资本和产出的动态化
1.推导 Yt
N f( Kt K t 1 K t Yt Kt ) s N N N N N
四、储蓄率和消费
•政府对储蓄的调节:改变公共储蓄,影响私人储蓄(税 收优惠或征收利息税) •政府的目标储蓄率是多少?——注意力转移——消费 • Y=C+S 回忆:储蓄悖论。储蓄的增加最初来自于消费 的同等减少。今年的储蓄率变化不会影响今年的产出, 也不会影响今年的收入。(今年的投资影响的是明年的 资本存量) • 储蓄的增加是否会在长期中引起消费的增加呢? • 不一定。消费可能不仅一开始减少,而且在长期中也减 少。?
• 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新古典 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被称之为经济增长的黄金 分割律。
• 基本内容为:如果对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得资 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那么每个人 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
•阅读:美国的社会保障、储蓄率和资本积累240
•他俩到底在争什么?
林毅夫 产业政策?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为基础,提出新结构 经济学概念,(保护、垄断、购买), 宽泛 成功的国家经济体中没有不用产业政策 的。发展中国家失败是因为执行力差、 心太急;发达国家是因为基础科研成功 率低、支持一些没有竞争力而应该退出 的企业。 张维迎 米塞斯发展的市场理论为基础,政府在 私人产品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 性对待,狭窄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产业政 策”,其实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失 败是因为认知与激励扭曲。产业政策是 一场豪赌。没有人是合格的产业政策制 定者。利益博弈、寻租。 企业家是市场的主角,发现和创造交易 机会是企业家的基本功能。中国经济过 去30年的成功,比较优势是由企业家创 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