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A1 三个域: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2 组装中得主要作用力:非共价健作用力SectionB1 蛋白质纯化得分析方法2正电荷:天冬氨酸谷氨酸负电荷: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极性: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非极性:脂肪族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芳香族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Cys 二硫键Gly 无手性Pro 亚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3 蛋白质得一级(决定蛋白折叠及其最后得形状得最重要得因素):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N端到C端共价键二级:多肽链中空间结构邻近得肽链骨架通过氢键形成得特殊结构。
α转角β螺旋氢键为主要作用力三级:多肽链中得所有二级结构与其她松散肽链区域(散环结构)通过各种分子间作用力(非共价键为主),弯曲、折叠成具有特定走向得紧密球状构象。
非共价键四级:许多蛋白分子由多条多肽链(亚基,subunits )构成。
组成蛋白得各亚基以各种非共价键作用力为主,结合形成得立体空间结构即为四级结构。
非共价键4 偶极:电子云在极性共价键得两原子间不均匀分布,使共价键两端得原子分别呈现不同得电性兼性离子:具有正电荷(碱性),又具有负电荷(酸性)得分子双极性分子:Section C1核酸得光学特性:增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得改变对光得吸收能力增加得现象减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得改变对光得吸收能力减少得现象Reason: 碱基环暴露在环境中得越多,对紫外得吸收力越强Absorbance(吸收值):Nucleotide > ssDNA/RNA > dsDNA核酸得最大吸收峰260mm(碱基有芳香环)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A260/A280:纯得dsDNA:1、8纯得RNA:2、0纯得Protein:0、52 Tm 值(熔解温度):热变性时,使得DNA双链解开一半所需要得温度。
Tm=2x(A+T) + 4x(G+C)Tm值与DNA分子得长度,及GC得含量成正比Annealing(退火):热变性得DNA经过缓慢冷却后复性快速冷却:Stay as ssDNA缓慢冷却: 复性成dsDNA3 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苷酸得到画法4 支持双螺旋结构得两个实验:查戈夫规则X射线晶体衍射5 双螺旋得内容:双链之间得关系: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双链反向平行(5’3’方向)两链得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A:T; G:C。
双链序列反向互补各基团排列方式:糖-磷酸骨架DNA分子排列在外;碱基对平面相互平行,排列在DNA分子得内部。
空间结构为:右手双螺旋结构每转一圈~10个碱基对,每一圈长度33、2A双链螺旋中形成大沟,小沟。
6 碱对DNA得影响:高pH值对DNA得影响比低pH值得要小。
高pH 值(pH>11)会改变碱基构象,使DNA变性(双链解旋,成单链)RNA得影响:高pH值,2’羟基会攻击磷酸二酯键,使其断裂,形成2’,3’-环式磷酸二酯键,从而使RNA分子断裂7 共价闭合环状DNA (con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
即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得封闭环状DNA分子。
8 超螺旋DNA(Supercoil DNA):松弛型双链DNA进一步旋转后,再形成闭环结构时,就会形成DNA超螺旋结构L=T+W 判断就是否为超螺旋正负超螺旋9 拓扑异构酶:暂时断裂DNA分子中一条或两条单链上得磷酸二酯键,改变DNA分子得连接数及拓扑状态。
功能:消除DNA复制与转录等过程产生得超螺旋。
细胞中,Ⅰ型酶与Ⅱ型酶得活性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Ⅱ型酶得“使DNA超螺旋化”与Ⅰ型酶“使DNA松驰化”相抗衡,从而使DNA保持适当得超螺旋密度。
10 EB: 嵌入DNA配对碱基之间,使DNA分子在嵌入处局部解旋,增加ccDNA其它部位得正超螺旋11 Type II RE 二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一般为4~8个碱基对得回文序列如:EcoRI 5’-GAATTC-3’3’-CTTAAG-5Section D1 染色体得折叠:串珠结构:核心组蛋白:H2A, H2B, H3 and H4、连接组蛋白H1核小体30nm纤丝高级环状结构(染色质得最高结构)紧密缠绕结构2 着丝粒:两侧就是大量得名叫卫星DNA得重复序列端粒:上百个短得重复序列作用:端粒DNA 形成特殊得环状二级结构,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核酸外切酶降解。
抵消DNA复制时每一轮复制都导致两末端形成得后随链比母链要短一截得现象对染色体得影响3 异染色质:高度浓缩,无转录活性常染色质:结构松散,有转录活性DNaseI 敏感区域:对区域内DNA得转录活跃串珠结构DNaseI 超敏感区域:转录活跃得基因得调控区域DNA裸露4 原核染色体结构:非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类组蛋白位点特异性DNA结合蛋白:与特殊得DNA序列结合有其她特殊得生理功能:RNA polymerases对结构域得形成也很重要56 复性动力曲线:Low C0t: 高重复卫星DNAModerate C0t : 中重复串联基因簇反转座子High C0t :单拷贝或低重复大肠杆菌基因组7 染色体结构对基因转录得影响CpG 抑制→CpG位点中得胞嘧啶得C-5常发生甲基化(CpG甲基化),CpG 甲基化可能可以DNA转录被限制→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有些区域含有很多未甲基化得CpG 位点,被称为CpG 孤岛。
甲基化—转录抑制去甲基化—恢复转录组蛋白得乙酰化:核心组蛋白N-端得Lys被乙酰化,DNA与核心组蛋白体解聚。
Gene 表达被激活去乙酰化:抑制gene表达组蛋白得磷酸化:对组蛋白H1 磷酸化,抑制基因表达其她组蛋白8 中心法则Section E1 DNA复制:细胞中,一条双链DNA分子通过碱基配对,形成两条与其序列相同得DNA双链分子得过程。
2确定DNA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3 复制得基本步骤复制为双向大肠杆菌得复制:起始AT含量高得区域参与蛋白:DnaA (复制起始因子):识别并结合于重复序列上,驱使富含AT得重复序列解链,需负超螺旋,及ATPDnaB (DNA解旋酶):DNA双链解旋,形成复制叉SSB:(单链结合蛋白):保持解旋部分得单链状态DnaG(引发酶/引物酶):RNA引物合成,引发复制延伸参与蛋白:DNA Pol III全酶:负责新链得合成:前导链,冈崎片段DNA pol I:复制中除去引物,填补引物处空缺终止:4 真核生物得复制:一个细胞周期内,一个DNA分子只能复制一次Section F1 复制忠实性得机制:DNA复制得高精度:模板连与进入核苷酸在DNA聚合酶得作用位点正确配对3’到5’外切核酸酶对错误碱基得校正错配修复2 holiday模型3Section K1 编码链模板链2 大肠杆菌得转录RNAP酶:核心酶:a 亚基:aNTD对核心酶得组装很重要。
aCTD在识别启动子、调节转录水平中起着非常重要得作用。
b 亚基:RNAP得催化中心。
与模板DNA、RNA产物、及底物核糖核苷酸紧密结合。
抗生素利福平结合在在b 亚基上,可以抑制RNAP得转录活性。
利福平只抑制转录得起始。
利迪链菌素只抑制延伸而不抑制转录起始b’亚基:可能与RNAP得催化有关。
肝素与b’亚基结合后,能干扰RNAP与DNA得结合,抑制转录。
w 亚基:可能与RNAP得组装及维持RNAP结构得稳定性有关s factor (s因子):s factor 在启动子特异性识别过程中至关重要移动慢得原因:可以保持与翻译同步。
与有些基因转录调控相关。
有利于转录终止RNAP没有3’→5’外切酶活性,不能进行转录校正。
其错配率达10-4。
RNAP倒退暴露新合成得错配碱基,可以有利于其她辅助核酸酶将错配碱基切除,增加转录得忠实性。
3 s70基础启动子得一般结构-10 序列:它对转录起始时,RNAP打开DNA双链得过程非常重要。
- 10序列到TSS位点得距离对转录效率也有很大得影响-35 序列:增强RNAP s factor 得识别能力及与DNA得结合能力4 影响启动子效率得DNA序列:核心启动子得序列:与保守序列越像,效率越高。
TSS周围序列:影响起始效率。
转录单位得前30个核苷酸得碱基序列:影响RNAP从启动子处移动出去(启动子区清空)得速率。
核心启动子附近得调控元件。
5 转录得起始:开放复合物闭合复合物无效起始延伸:启动子得清空,链得延伸转录泡,s因子得循环利用终止:依赖性不依赖性反复重复序列Section L1、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一般为DNA上较为保守得、有着特异性序列或结构得特定区域。
它们只能影响与其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基因得活动。
如:启动子,转录激活因子结合位点等。
反式作用基因/调节基因(trans-acting genes,regulator genes)可以影响与她们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基因得表达水平得DNA元件。
2 乳糖操纵子3 色氨酸操纵子4 正负调控都可以有诱导与阻遏两种调控方式。
正控诱导:诱导因子活化激活因子,使其可以增加基因得表达。
(Lac operon,CRP调控)正控阻遏:共阻遏物使激活因子失活,减少基因得表达。
负控诱导:诱导因子使阻遏蛋白失活,增加基因得表达。
(Lac operon,lac repressor)负控阻遏:共阻遏物活化阻遏蛋白,使其可以降低基因得表达。
(Trp operon,trp repressor)Section M1 增强子沉默子2 TFIID:可与多种核心启动子元件或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启动二类转录预起始复合物组装得通用转录因子。
TBP (TATA-box binding protein):可识别并结合TATA-boxTAFII(TBP-associated factor II):TBP关联蛋白,TFIID中与TBP形成复合体得所有蛋白,~13个。
TFII H得结构与功能:蛋白激酶(4 个亚基):催化蛋白磷酸化。
将NTP(一般为ATP)得g-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上。
磷酸化RNA pol II 中得CTD 结构域。
TFIIE 刺激TFIIH介导得磷酸化反应。
DNA 解旋酶/ATPase (5 亚基):水解ATP,利用其能量打开DNA得双链3 TBP (TATA-binding protein): 确保RNA Pol I能正确定位到转录起始区域上。
SP1 为组成性表达得转录因子,在所有得细胞中都存在,与基因本底表达水平有关SL1,选择因子,RNA Pol I起始转录所必需得因子CTD:羧基末端结构域,得磷酸化状态与转录进程有关转录起始时期,CTD结构域一般处于去磷酸化形式,与结合启动子有关。
转录延伸时期,CTD结构域常处于磷酸化形式,与mRNA得加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