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
29
岗位分离
一是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二是明确划分职责权限,
三是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
四是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通常可分为事项申请、审 核审批,业务执行(经办),信息记录,以及内部监督 (稽核检查)等岗位
30
确立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
9
一套内控制度
不是法律法规的堆砌 是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的集合 非经济类制度不要含在里面
10
内控步骤
1.划清范围 2.确立执行人 3.确立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 4.梳理法规 5.梳理业务流程 6.明确业务环节 7.梳理经济活动岗位 8.分析经济活动,确定风险 点 9.确定控制点 10.确定控制措施 11.编制操作指引 12.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13.执行并不断优化 14.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 基础性评价
岗位分离
不相容岗位:是指从相互牵制的角度出发,不能
由一人兼任,否则可能发生弄虚作假,且能掩盖 舞弊行为的岗位
28
岗位分离
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的设计原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有意识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低于一人舞弊的可能性
内部牵制核心思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 或一个部门总揽全过程 内容:人员牵制、记录牵制、物理牵制、程序牵制 方式:横向牵制、纵向牵制
4
最终成果
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
最终成果
有效设计: 一本内控操作指引 一套内控制度 一套系统
有效执行:
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框架结构
流程控制简要说明 固定资产业务控制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5
确立执行人
内控的适用范围 单位内控的执行主体
16
内控的适用范围
适用主体: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1、党的机关 2、人大机关
3、行政机关
5、审判机关
4、政协机关
6、检察机关
7、各民主党派机关 8、人民团体 9、事业单位(不包括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和 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
预算调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第二十一条
决算管理
真实性、完整性、准 确性、及时性、有效 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第二十三条
预算考核
完整性、准确性、有 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第二十四条
37
资金收支控制目标
流程环节 控制目标 资金收入由统一的部门归口管理; 保证相关收入单据的真实有效; 确保资金收入的准确,避免资金被挪用或截留 。 资金支出申请必须符合国家和单位的相关法律 法规; 资金的支出应当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金额准 确; 资金使用过程中应当进行跟踪。 重大举债和偿还等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的讨 论决策; 对债务实时监督; 对债务准确进行会计核算以及对账检查工作。 目标属性 相关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规范》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规范》 第二十九条、三 十条
3
文件
关于印发《关于本市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 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沪财会[2013]52号 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共同制发 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沪财会[2016]43号 2016年11月30日前报送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
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组织架构 重大事项的议事机制
制度建设和流程控制
信息化管理 单位内部责任体系 部门设置 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设置 岗位职责与分工 岗位职责 授权审批 人员管理
31
梳理法规
适用于本单位业务的所有相关法规 经济类 业务类
3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梳理业务流程
根据单位“三定”规定,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包括邀请外 部专家对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 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成经济活动的 各项业务进行调研和访谈,既包括业务层面的组织机构 设置,还包括业务层面本身的各项业务流程,对各项业 务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 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3个方面
(一)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 门
牵头部门?财务部门? 《内控规范》第十三条规定: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 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 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 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 组织、机制、关键岗位和人员、 信息技术
预算业务控制 业务分析 业务控制
收支业务控制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资产管理业务控制 建设项目控制 合同业务控制 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
8
一本内控操作指引
细分六大业务 单个业务控制: 业务描述 业务的主要风险 控制要求 主要控制环节和关键岗位 业务流程 控制措施
财会、政府采购、基建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部 门
(三)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职 能作用
26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3个方面
(一)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 分离
过程分离
授权审批
审核监督
办理业务
岗位分离
27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3个方面
(一)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 相互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贯彻实施和评价
2016年10月
1
目录
文件 最终成果 内控操作步骤 附录
2
文件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2〕21号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见 财监〔2015〕86号 财政系统内部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财会[2015]24号 必须于2016年底前 《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 》(财会[2016]11号)
组织架构 重大事项的议事机制
制度建设和流程控制
信息化管理 单位内部责任体系 部门设置 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设置 岗位职责与分工 岗位职责 授权审批 人员管理
20
了解组织结构
某行政单位
内设机构
直属机构
派出机构
事业单位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细化:将所有收入支出因素都考虑进来。 数据准确:预算所涉及的项目数据应真实准确。
完整性
完整性 准确性
预算执行
密切关注和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中发 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改进。
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二十一条、第二十 二条
36
预算控制目标
流程环节 控制目标 预算调整与预算编制类似,应当 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 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以及 数据准确。 预算执行的结果,要求做到预算 执行情况的真实、完整反映,对 预算执行情况作出及时且合理的 分析,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 供参考。 预算考核所针对的是预算管理全 过程的评价和估算,预算考核必 须是科学合理、准确完整。 目标属性 合法性、合理性、及 时性、完整性、准确 性 相关法规
17
单位内控的执行主体
单位负责人: 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 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领导小组: 一般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任副 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 《内控规范》第十三条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 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 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 、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牵头部门一般设在纪检部、办公室、财务部或内控部
22
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
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体系的运行、内 部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承担总责任 但并不意味着要求单位负责人做到亲力亲为,而是通 过建立工作机制和内部授权等不同方式,具体由其他
工作人员落实
《会计法》第五十条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
18
单位内控的执行主体
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由单位领导任组长 由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负责人任副组长 由财会、资产管理、采购、基本建设、内部审计、纪 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抽调关键工作人员或技术专家作 为工作组成员 其他人员: 全员参与
19
确立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
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11
划清范围
内部控制定义: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 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 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12
划清范围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 经济活动 非经济活动—专业业务活动 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内控规范》暂定位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24
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
其他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学习内控规定 制定内控管理制度 落实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指示 通过信息系统执行内控要求 遵循内控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内控要求,全员参与 内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