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停止形态


诈骗罪——实行行为:虚构骗局,使他们做出错 误的财产处分行为。 着手:开始虚构骗局;既遂: 被害人做出错误的财产处分,犯罪人取得财物。 (2)一些罪名只要求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就构 成既遂。 绑架罪:实行行为:暴力劫持人质,以此想要 挟向第三人索取财物;着手:开始暴力控制被害 人人身; 既遂:已经控制住人质,不以开始强要行为, 满足勒索条件为必要 伪证罪:虚假陈述完毕即为既遂。
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之间的区别 1、犯意表示仅仅是以某种形式表露出犯罪的意思,并没 有开始实施犯罪活动,而犯罪预备则是为了实施犯罪已经 付诸行为,为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 2、单纯的犯意表示由于并未付诸行动,所以并不具有现 实的社会危害性,而犯罪预备已经开始为犯罪准备工具或 者创造条件,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3、 犯罪的预备是为了实行犯罪或者促成犯罪目的的实现, 对犯罪的实行具有重要的促成作用,而单纯的犯意表示则 不会对犯罪的实行起到促进作用。 (三)犯罪预备的刑事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 罚。

第一百零五条 【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 政权罪】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 制度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 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一百二十条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1) “为了犯罪”,指为具有实施某种犯罪的意图 (2)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犯罪前的调查 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 前往犯罪现场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地点 联络共同犯罪人,商议或者拟定实施犯罪的计划 (3)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4)没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案例分析
甲是某县人大副主任,不满县委对自己的 职位安排,认为是书记乙挟嫌报复,就拿 上柴刀到县委门口,声称要砍死乙,并将 门口的一棵树砍了几道很深的刀痕。当天 从早到晚,乙上下班都经过县委门口,甲 也看到了乙经过,但只是挥舞柴刀向乙叫 骂,并没有冲上前进行攻击。 甲的行为应 当如何定性?
案例
1.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 物。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饭后, 甲将乙、丙送上车。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 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半小时后,甲持相机闯 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3万元现金。关于 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抢劫未遂与盗窃既遂 B.抢劫既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 C.敲诈勒索预备与盗窃既遂 D.敲诈勒索未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
• 1、在犯罪既遂后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的,不成立犯罪中 止。比如同学甲偷了同学乙的笔记本电脑,后来心生忏悔, 将笔记本电脑放回原处,属于犯罪既遂后的悔罪表现,不 成立犯罪中止。 • 2、犯罪过程明显告一段落,采取补救行为的,不属于犯 罪中止。比如甲在用菜刀砍伤妻子乙,被邻居阻止并被夺 下菜刀,在邻居的批评指责下,将乙送到医院治疗,乙并 没有死亡,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 3、在犯罪构成中自动放弃可重复加害行为的,成立犯罪 中止。例如甲将乙骗进某个山洞,打算用石头将乙砸死, 砸了几次都未中,乙苦苦哀求,甲放弃了继续加害。
• (3)目的物障碍的情况下:指在财产犯罪 中,没有发现当初预想的目的物而放弃的 情况。1)意欲盗窃一般财物,嫌少而放弃 的,成立中止;2)意欲盗取特定财物,但 不存在特定财物的,即使没有盗窃其他财 物的,也不成立中止。 • (4)发现是熟人而放弃的:如夜抢路 人,却发现“路人”是熟人。此时属于心 理上“不能”,而客观上“能”的情况。 适用客观标准,可以成立中止。
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 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1万 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划了 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不止, 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迅速逃 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抢劫罪(未遂) B.抢劫罪(既遂) C.绑架罪 D.敲诈勒索罪
• 4、危险犯与行为犯的中止时间 • 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等行为犯,一旦 控制住被害人,限制其人身自由,就构成 既遂。爆炸、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 电力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犯,通常 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危险,就成立该 种危险犯的既遂。
(二)中止的自动性

• •
• • • •

1、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消灭既遂危险的意思,实现了消 除既遂危险的结果。 2、弗兰克公式:“能达目的而不欲,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 不能,为犯罪未遂”。 对“能”与“不能”的判断,应以行为人的认识标准(主观说) 为原则进行判断;只要行为人认为可能既遂而不愿达到既遂的,即使 客观上不可能既遂的,也是中止,反之,只要行为人认为不可能既遂 而放弃的,即使客观上可能既遂,也是未遂。但对于特别案件,采取 一般人标准(客观说)进行判断。 3、具体应用 (1)中止与伦理道德无关,中止可以是犯罪人理性计算的结果。 (2)害怕受到即时的抓捕而放弃的,不成立中止;如果是担心 日后可能的抓捕而放弃的,成立中止。 具体害怕与抽象害怕之间的区别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 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四条 【武装叛乱、暴乱罪】组织、策划、实施 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 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 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犯罪既遂

(一)关于犯罪既遂的三种学说 1、实现犯罪目的说 2、犯罪结果说,此学说又可以细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 观点要求发生了刑法所规定得法定结果,即法定结果说,而 第二种观点则要求发生了犯罪人所追求的,犯罪的性质所要 求的客观结果。 3、犯罪既遂构成要件说,即要求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 定的一种犯罪的完整构成要件或者说基本构成要件。 按照构成要件说,我们犯罪构成分为基本犯罪构成和修 正的犯罪构成。基本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犯罪 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 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总则中规定的 未完成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以及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和教唆行为都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
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工具的不能犯和对象的不能犯。 前者例如将白糖误认为是砒霜用于毒杀他人,误用哑炮 炸人。后者例如盗窃时打开保险柜里面空无一物,误把动 物当成人进行枪杀。 讨论:“能犯”和“不能犯”的区分实质上是指对法益有 没有侵犯的可能性,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只有实际侵 害后者可能侵害法益的行为才可被认为是犯罪。在大陆法 系的犯罪学说中,能犯未遂具有犯罪性,不能犯不可能侵 犯法益就不应该认为是犯罪。 我国的通说向来把不能犯作为未遂犯的一种,认为其具 有可处罚性。 原因何在?
犯罪中止
•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 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中止的时间性 • 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 犯罪呈现结局之前。从时空阶段上看,犯 罪预备只存在于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存 在于实行阶段。而犯罪中止则既可以存在 于预备阶段,也可以存在于实行阶段。

张正权、张文普共谋在僻静处抢劫单身 女性钱财,并多次于晚上在工业区伺机做 案,还商定如果遇到漂亮女性,就先抢劫 后强奸,并采用手机游戏定输赢的方式确 定张正权先实施强奸行为。某晚,他们在 寻找作案目标时被公安机关抓获。 问题:该案件应当如何定性?

第一百零三条 【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组织、 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 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 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四、犯罪未遂
1、犯罪未遂的成立要件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隔离犯的着手。如甲乘乙出差之机,溜进乙的住宅, 在乙的酒中投放了毒药,这种犯罪行为的着手时间如何判 断? 如果行为人从甲地邮局寄送爆炸物至乙地,爆炸物 随时可能爆炸,则行为人寄送时就是实行行为的着手。 间接正犯和原因自由行为的着手。如甲要求儿童乙窃 取他人财物,不是下达命令时是着手,只有当乙现实地开 始盗窃时,才能认定甲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因为只有当乙 现实地实施盗窃行为时,才产生侵害财产的紧迫危险。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不同罪名的犯罪着手、未遂和既遂 (1)有的罪名要求发生法定的后果为既遂,否则为未遂 抢劫罪——实行行为:暴力胁迫抢取财物 着手:为取得 财物而对他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既遂:取得 财物, 如果已经着手实施抢劫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 能取得财物的,是未遂。 张某为抢劫摩托车以锤击打摩托车主,车主逃跑,张 某想发动摩托车逃跑,但未能发动, 被抓, 该案应当如何 定性? 盗窃罪:实行行为:窃取。 着手:在入室、入户抢劫中, 开始撬锁为着手,在开放性场所中,正要拿取财物时或将 手伸入他人衣袋或者提包内为着手。 既遂标准通常采用 控制说,即从能够独立地控制被盗窃物品时刻开始为既遂。
犯罪停止形态
一、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所呈现出来的某种状态,即犯罪行为
所进展到的程度,具体而言,包括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前者指犯 罪既遂,而后者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