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运用类似图7-1的形式,分析当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时,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的影响。
图7-1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答:在短期,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影响的传导机制为:
()()()*11M R I AD Y Y Y N W W P P P
--↓⇒↑⇒↓⇒↓⇒↓<⇒↓⇒↓⇒↓ 在货币产品市场上,由货币供给减少导致货币存量减少,利率上升,使得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国民产出下降低于充分就业产出。
同时,在劳动市场上,社会产出下降,使得劳动需求减少,工资水平降低,价格下降。
所以货币存量减少,在短期内使得价格水平P 下降,产量Y 下降,变化过程如图7-2所示,在AD 上均衡点有E 到F 再到1E ,在AS 上均
衡点由E 直接到1E 。
图7-2 货币存量减少的影响
在中期,劳动市场上(本期结束后),由于货币存量减少使得产出水平下降,价格下降。
但价格下降,又会反过来引起实际货币存量的上升,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国民产出增加。
如图7-3所示,AS 沿着1AD 不断下降,1E 点不断靠近G 点,产品货币市场上,2LM 曲线不断移向LM 。
图7-3 货币存量减少的影响
在长期中,波动根源消失,实现长期的稳定性均衡,均衡点G 对应Y *,Y *不变但价格下降。
2.在习题1中,名义货币存量减少在短期和长期对实际余额有何影响?
答:由实际余额=名义货币存量/实际物价水平=/M P 。
在短期,名义货币M 下降,价格水平P 下降,但P 变化滞后,下降幅度很小,所以实际货币余额/M P 下降。
在长期,价格可以自由调整,货币市场恢复到以前的状态,M 和P 下降相同的比例,从而实际货币余额不变。
3.假设劳动生产率上升,即a 增大了,它对价格、产量和实际工资会产生什么短期和长期影响?
答:劳动生产率a 的提高属于有利的供给冲击,假设a 上升到a '。
在短期,()*11W W N N λ-⎡⎤=⨯+-⎣⎦,Y a N '=,()1W P z a
=+。
从而可以推出新的1AS 曲线:()*11a P P Y Y a a λ-⎡⎤=+-⎢⎥''⎣⎦
与原来的供给曲线0AS :()*11P P Y Y a λ-⎡⎤=+-⎢⎥⎣⎦相比11dP a P P dY a a a λλ--=⨯<'',曲线变平坦,当0Y =时,1AS 在纵轴上的
截距为:**1
111a P Y P Y a a a λλ--⎡⎤⎡⎤-<-⎢⎥⎢⎥''⎣⎦⎣⎦,在本期内a 上升到a '导致0AS 向右下移动至1AS ,如图7-4所示。
图7-4 劳动生产率上升的短期影响
在长期,经济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产出水平不变,价格下降,重新达到均衡。
因此,在短期,产量上升,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下降。
在长期产出水平不变,价格下降,实际工资上升。
4.利用类似于习题1中的图形讨论对政府支出增加的短期和长期调整,假定当前经济的产量水平低于潜在水平。
答:在短期内,如图7-5所示,在产品市场上,政府购买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产出增加,IS 曲线移至1IS 均衡由A 点移至B 点。
在劳动力市场上产出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工
资上升,价格上涨,AD 曲线右移,均衡点在AD 上由E 点移到F 点再移到1E ,在AS 上的
均衡点直接由E 点移到1E 。
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利
率上升,投资减少,产出减少,LM 曲线左移到1LM ,均衡点由B 点移动到C 点。
所以在短
期内,价格上升,产量增加,实际货币余额减少。
图7-5 财政支出增加的短期影响
在长期,波动根源消失,AS 移动到n AS ,如图7-6所示,均衡点从1E 移动到G 点,货
币市场上LM 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n LM ,在D 点与1IS 相交达到均衡。
图7-6 财政支出增加的长期影响
5.假定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才能加速其复苏?若没有这些政策又会发生什么?
答:(1)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展性的货币政策才能加速经济复苏。
如图7-7所示,初始状态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即*0Y Y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 移
动到1AD ,以加速经济复苏,此时1AD 与AS 相交于1E ,*Y Y =,同时P 由0P 上升到1P ,经济中会存在通货膨胀。
图7-7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也可以使AD 曲线右移,进而加速使经济恢复到均衡产出,由于货币供给变大,从而会影响到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使得总需求曲线变平坦。
(2)如果不采取这些政策,经济也会恢复到均衡,经济衰退,劳动需求小于劳动供给,工资水平降低,从而价格下降,AS 曲线会慢慢的如图7-7所示移动到1AS ,由于经历的时
间较长,所以经济中会一直存在大量的事业,过程会很痛苦。
6.政府降低收入税,这对产量、价格和利率会产生什么短期和长期效应?假定产量原先恰好处于潜在水平。
答:在短期,政府降低收入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储蓄增加,利率上升,价格上涨。
长期内,由于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产量处于潜在水平,由于存在挤出效应,那政府降低收入税,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只会引起名义价格上涨。
即产量不变,价格上升,利率不变。
7.利用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框架说明原材料实际价格下降的效应。
画图表示其短期和长期效应。
假定产量原先恰好处于潜在水平。
答:在短期,原材料实际价格下降,使得产出水平增加,超过潜在水平。
如图7-8所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使得企业成本下降,供给增加,AS 曲线向右移,从AS 移动到1AS ,
从而与AD 曲线相交于*Y 的右边,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在长期,*Y Y 波动根源消失,价格也回到原来的水平,名义工资比原来上涨,实际工资也比原来上涨,从而总供给逐渐减少直至恢复到潜在水平。
图7-8 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影响
8.假设原材料价格上升伴随着潜在产量水平的下降,货币或财政政策均无变动,因此AD 曲线不会移动。
(1)这次扰动对价格和产量的长期效应如何?请与书中潜在产量不下降的情形作以比较。
(2)假定AS 曲线向上移动,最初导致产量下降且低于新的潜在水平,画图演示产量和价格达到新的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
答:(1)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同时影响潜在产出水平,那么不仅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的)会向左移动,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垂直的)也向左移动。
(2)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同时影响潜在产出水平的时候,当短期AS 曲线向左移动后,产出的下降引起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引起名义工资下降,价格下降,AS 曲线向右恢复。
但此时由于潜在产出水平也要下降,因此这一作用过程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均衡产出,只能恢复到新的均衡产出水平上,价格也不能降到最初的均衡价格水平而只能下降到高于原价格水平的位置,在最终的均衡点上,名义价格比原来下降,但价格高于最初水平,因此实际工资下降,如图7-9所示。
图7-9 供给曲线上升的影响
9.下表列举了1973~1975年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时期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请用类似于图7-10的图形解释这些数据是否与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相吻合。
图7-10 供给冲击的影响
答:这些数据是与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相吻合的。
石油价格的上涨是一次不利的供给冲击,它的作用相当于AS 曲线向左移动。
其结果是,在新的均衡点上,产出下降,价格上升,在名义工资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下降。
表中的数据正是表现出GNP 的增长率下降,价格(GNP 缩减指数)上升,而实际工资水平总体上也是下降的,尽管1975年略有上升,但当时是危机后期,在危机期间实际工资的大体趋势是下降的。
如图7-10所示,由于价格
由0P 上涨到1P ,AS 曲线向左移到'AS ,经济均衡点由
E 变为'E ,产出水平下降。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