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docx

(完整word版)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docx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XXXXXXXX地质队二〇一三年七月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编写单位: XXXXXXXX地质队项目名称: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设计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设计单位(证书编号:xxxx 号)项目负责: xxx报告编写:xxx审核: xxx总工: xxx队长: xxx提交日期: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一、设计的目地和任务 (1)1.1 前言 (1)1.2 设计目的及任务 (1)1.3 设计原则 (1)1.4 设计依据 (1)1.5 设计工作路线 (2)二、滑坡隐患点工程勘察 (2)2.1 滑坡隐患点现状 (2)2.2 滑坡隐患点地质勘察 (2)2.3 崩塌隐患点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4)2.3.2 地形地貌 (4)2.3.3 地层岩性 (4)2.4 水文地质条件 (5)2.5 工程地质条件 (5)2.6 隐患点岩土工程勘察评价 (5)2.7 崩塌隐患点勘察结论与建议 (6)三、边坡稳定性分析 (6)3.1 计算方法 (6)3.2 计算参数 (11)3.3 允许安全系数 (11)3.4 计算结果 (12)3.5 边坡稳定性评价 (13)四、治理方案设计 (14)4.2 方案选择 (14)4.2 治理方案设计 (15)五、治理设计预计效果 (17)六、边坡稳定性监测 (17)七、边坡工程治理概算 (18)7.1编制依据 (18)7.2概算编制 (18)7.3 预计工期 (18)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一、设计的目地和任务1.1 前言XXXXXXXX场地位于 XXXX 地区。

2013 年 3 月,为集中 XXXXX 。

在整平地面时大面积开挖削坡,造成一个环场地的高差达Xm 、坡角约 XX°的边坡。

由于原设计侧重于景观美化,对开挖后的边坡在坡脚处1~2m 做了些简易护坡措施。

在自然条件下,该边坡很容易发生边坡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对梁山烈士陵园工程建设的进度、已建物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为防止地质灾害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01X 年 X 月受 XXXX 的委托, XXXXXXXX 地质队承担本次《 XXXXXXXX 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

1.2 设计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对 XXXXXXXX场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消除该灾害隐患点,确保附近的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

任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及以往工程治理经验,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滑坡灾害防治设计,提出明确的结论和下一步工程建议。

1.3 设计原则总体原则是在目前状况下提出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便于施工的综合治理方案,具体原则是:⑴治理后的安全系数必须达到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确保坡体下建筑物的安全。

⑵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工艺可靠、节省投资。

⑶根据目前掌握的地质条件进行设计,治理范围和参数可根据施工揭露情况局部优化调整。

1.4 设计依据按照现行有关工程滑坡灾害治理、防治等专业规范,有关岩土工程及结构设计规范,参照相关较权威手册,并根据本次取得的踏勘和调查资料进行设计。

⑴《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⑶《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⑷《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0218-2006)⑸《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⑺《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18-2006)⑻《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林宗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年⑼《岩土工程治理手册》林宗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年1.5 设计工作路线滑坡边坡地质灾害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其治理设计往往是总体设计是一次完成的,细部设计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即所谓“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当施工过程中揭示出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有出入时要及时反馈给设计,从而调整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落实。

这是边坡崩塌、滑坡灾害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不同之处。

本次设计是在充分掌握现场地质资料及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开展的,整个工作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二、滑坡隐患点工程勘察2.1 滑坡隐患点现状本滑坡隐患点位于XXXX 西侧,为新开挖的边坡。

目前坡高 8~3 米,长度为 103m,坡向近东西向,坡角约 50~70,坡体主要为粘土。

该隐患点岩体在干湿交替、大气降水冲刷、风化剥蚀等长期作用下,极易造成失稳而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

因边坡开挖时间较短,边坡还处在应力应变的调整过程中,从现场调查来看,边坡坡脚有松散粘土堆积现象,说明边坡有滑动破坏的迹象,严重威胁XXXXXXXX 场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已建物的财产安全。

2.2 滑坡隐患点地质勘察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18— 2006),勘察工作目的是查明该地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其岩体结构类型,确定隐患点的破坏模式,提供验算崩塌稳定性及其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对治理措施、监测方案提出初步建议,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崩塌、滑坡破坏模式↓最优化方法确定潜在危险滑动面↓边坡岩体强度参数的确定↓稳定性计算分析与评价↓治理方案设计↓治理施工↓收集施工信息反馈设计↓设计合理否否是↓结束图 1-1:技术路线图参数修改勘察主要工作内容为:隐患点现状地形图测绘、隐患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工作等。

其具体工作量见表1。

工程质量评述如下: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 1-1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地形测绘m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Km 2钻探m/孔2.2.1 隐患点地形图测绘本次隐患点地形图测绘范围是包括崩塌滑坡破坏可能影响到的地段,面积为 XX 平方公里。

测绘比例尺为1:500。

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其精度满足本次勘察及治理设计要求。

2.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本次测绘工作是在充分搜集和研究区内已有水工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测绘方法是:利用1:500 地形图为手图,沿边坡走向进行详细测绘,尤其是对边坡陡坎面所出露的地层界线点进行了详细地观察记录;观察点间距及布置视地质条件而定,其测绘精度满足治理设计要求。

2.2.3 钻探工程勘探线垂直于坡体走向布置X 条,勘探线间距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 ,共完成钻探孔 X 个共计工作量 XXXm 。

钻孔深度接触到基岩面。

对工程揭露岩性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编录。

其工程控制精度和钻探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3 崩塌隐患点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2.3.1 气象水文本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同时,气候多变,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梅雨集中。

区内光、热、水资源丰富,但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尤以洪涝灾害最为严重,每年 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区内常出现大面积持续性暴雨及阴雨天气。

2.3.2 地形地貌治理区位于XX 山中南部,地貌为丘陵山体斜坡。

区内地形标高在XX ~XXm ,高差XXXm ,山体自然坡度为30~35°,山体植被发育,因建设削坡、场地整平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原始地形地貌改造强烈。

治理区第四系残坡积层厚度较大,自然山体植被茂盛,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覆盖率达90%以上。

据现场勘察,钻孔揭露残坡积层最大厚度 6.0m。

2.3.3 地层岩性区内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安庆~芜湖地层小区。

前第四纪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第四纪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

其特征分述如下:(1)、前第四纪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 J1—2xn ):主要岩性:上段为灰白、灰黄色粉砂岩石英砂岩,夹含砾石英细砂岩,局部夹粘土质粉砂岩。

下段为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见底砾岩,厚度为200m~600m,地层倾向 110~140°,倾角 30°~35°。

(2)、第四纪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 Q el-dl),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所有地段均有分布。

灰黄、褐黄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

2.4 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大气降水沿山坡径流,汇入长江。

该区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之中,在基岩出露地表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随地形变化,并与大气降水补给关系密切,枯季水位埋藏深、坡体干燥,雨季水位上升。

2.5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体成因、性状、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分岩体和土体两类。

(1)、岩体区内出露的岩体主要是坚硬厚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岩组为侏罗系象山群,主要岩性为浅紫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岩石半坚硬,粒状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地层倾向 110~ 140°,倾角 30°~ 35°。

据区域资料,石英砂岩抗压强度为40~60Mpa,泥质粉砂岩抗压强度为 20~40Mpa。

(2)、土体土体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

据钻孔揭露及试验资料,其厚度在 3.00~ 6.00m 之间,含水量 19.8~27.3%,孔隙比 0.527~ 0.730,液性指数 -0.15~0.31,内摩擦角 14.5~28.4 度,凝聚力 45~114Kpa,压缩模量 9.35~ 14.52Mpa;具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为 200Kpa。

2.6 隐患点岩土工程勘察评价综上所述,本区降水丰富,每年 6~8 月是降雨集中期,常出现持续性暴雨及阴雨天气。

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容易渗入山体残坡积层和岩石风化裂隙之中,使其浸润含水,因而导致岩土体强度降低。

边坡岩体表层风化裂隙发育。

另根据现场勘察及本区域地质表明:该处的第四系粘性土具弱膨胀潜势,属膨胀土。

膨胀土亲水性极强,是一种失水开裂、吸水膨胀和反复膨胀的粘性土,在这种反复膨胀变化作用下,受影响的粘土强度会减弱。

加之开挖边坡所造成的临空面,增大了与雨水的接触面积,使其易在雨水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变得不稳定,产生——滑坡,最终形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膨胀土变形、气象条件及土体自重是产生该次滑坡的最主要根源。

2.7 崩塌隐患点勘察结论与建议1、通过本次岩土勘察,查明了XXXXXXXX场地隐患点现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提供了验算其稳定性及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隐患点治理区边坡主要为土质,从切坡出露的基岩来看,除岩体表层岩石强风化及软弱结构面岩性蚀变强度降低外,新鲜岩石较坚硬、强度较高,故其有利于不稳定边坡体治理时的方案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