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课件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课件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 二
社一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是指通过互助合 作的途径,逐步把个体 农民的二生产资料一私有制 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视频\组织起来AVI00187.AVI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 从1952一年开始,全国农业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逐
步建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来又转入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图为农民代表上天安门城楼代表向毛泽 东报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我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
我二国从新民主一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社会主义工商 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2年党中央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到来,于是对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间和步骤作了重新思考,提出“现在(52年) 就要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 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即“改建并举” 的思想。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手工业的十分分散落后, 严重影响了新技术的使用。 同时,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也 遇到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 手国工家业建二的 设这和种人状民一况生很活不的适需应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迅速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迫切需 要。
已达1.17亿户,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
农户总数的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
入高级社农
户87.8%


全国入高级社农户比例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 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 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 到了1956年,90%以上 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 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 的二过渡,这一比毛泽东的计 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 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 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
家 本工上二业改化变。我只国有经一实 济现 落国 后家 的的 面社 貌会 ,主 提义 高工 人业民化生,活才水能平从,根巩
第二三步, 19一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
化高潮阶段,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 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 确第的四二阶,级 坚政 持策 积一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 序渐进的步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色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体产二现 关了 系解 与放 发一生 展产生力产与力发有展机生统产一力、变革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 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 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 而实且二践是证可明能了的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方法步骤: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 展 →到手二工走业生供产销合一合作作的社道→路手:工从业手生工产业合供作销社小。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 变渡化的二的设过 想程 ,。 发一即 展: 变从化先为搞建工设业和化改建造设同、时再 并一 举举 、过 从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现国二家的社会主一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示意图:
总路线
(2)1952年底后,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 主要二矛盾转变一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 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成为新民主主 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 领导地位,但资本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 重。两者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与反限 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矛盾和 二斗 件争 下的 的结 发一果 展,方决向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条
国家的依靠力 量,但不代表一种 社会发展方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民族资产阶级
联合的对象, 具有两面性,代表 资本主义发展方向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1952年底前,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 遗留的任务,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
(4二)私人资本一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私人 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其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通过没收官僚 资本而形成的国
营经二济,掌握了
主要经济命脉, 居于领导地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带有过渡性质,不是独立 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 和二桥梁。 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和手工 业为主体,在国 民经济中占绝对 优势。
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指民 族工商业经济, 当时力量十分 薄弱。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新民主主义社会阶级构成特点
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二
领导阶级 代表社会主义方向
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阶级
(2)可能性: 第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相对强
大; 第二、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要求; 第三、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 中
积累第二了四一、些有成利功一的经国验际;形势,也推动我国向社会主 义的过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增强国防实力,有效地捍卫国家 的独立与安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必须对个体 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①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 工造业二是化实的现必社然一会要主 求义 和 基本保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小农经济,不利于现代生产的 社会分工,也不利于兴办大规模的农田水 利建设,更无法集中力量抵御各种严重的 自然灾害。
第二,小农经济的自然发展必然导致 农村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 第三,一小农经济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 工业化对农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料、 资金和市场的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农民组织带有社 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视频\互助组AVI00188.AVI
第二步, 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组织以土地入 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 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视频\建立初级社AVI00098.AV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