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5.人地关系6.人地相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
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一、填空题1、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
2、文化有三部分组成,即、、。
3、文化景观具有三个特点,即、、。
4、文化景观的构成包括、、和四个部分。
5、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和。
6、文化的扩展扩散分为、和三种类型。
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2、文化地理学3、形态文化区4、功能文化区5、文化6、物质文化7、制度文化8、精神文化9、文化整合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
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
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第三章一、填空题1、人口分布是一种社会现象,()因素特别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2、人口在国家内部的空间移动包括()、()、和()。
3、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指向、()指向和()指向。
4、计算人口经济密度时可以采用()、()、()等经济指标。
5、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
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3、胡焕庸线4、人口算术密度5、比较密度6、国际人口迁移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四、分析题1、从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出发,谈谈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
2、以周围一定区域范围为基础,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该区域人口空间流动的原因。
第四章一、填充题1、人口增长是否过快,应比较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自然资源()的速度、环境()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2、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和()。
3、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和()等。
4、适度人口有()和()两种。
5、人口因素的两重性是指人既是(),又是()二、名词解释1、适度人口2、人口转变3、人口构成4、人口年龄构成5、人口性别构成三、问答题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四、分析题1、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适度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意义。
第五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土地荒漠化包括A.草场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 土地沙漠化 D.森林锐减2、对我国人口问题的不正确阐述是A.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就业压力大B.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口素质不高C.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老年人口数量近年内迅速达到高峰,对社会福利保障带来巨大压力3、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是属于问题A.水污染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浪费D.资源供需空间的分布不平衡4、温室效应合全球变暖是属()问题。
A.臭氧空洞B.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C.光化学烟雾D.热污染5、我国的“北煤南运”是为了解决()问题。
A.后备资源不足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D.资源消耗的迅速增长6、人口迅速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A.资源短缺B.人地矛盾尖锐C.人口素质下降D.营养不良二、填空题1、自然资源是指()的、()的物质和能量。
2、环境问题包括()和()。
3、从人类时空关系来定义,持续发展是()且()的发展。
4、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最重大的是人口问题、()问题和()问题。
5、资源供需不平衡包括资源供需()不平衡和资源供需不平衡。
6、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指环境系统本身()的能力降低,()增多。
二、解释题1、持续发展2、人口问题3、环境问题4、土地荒漠化5、自然资源: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问题?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3、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
4、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6、资源危机论和资源无限论各自观点如何?两者有何共识?四、分析题1、试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区域为例,针对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点分析其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
3、什么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在持续发展研究中,如何发挥地理学的优势?4、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综合福建自然、人文、经济的发展特点,试述21世纪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措施。
人文地理的一些习题《人文地理学》试卷(考研提高部分)1.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1.2 文化由()、()|和()三个层次组成。
1.3 第一产业指();第二产业指();第三产业指()。
1.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1.5 原始宗教主要指(),民族宗教主要有(),世界三大宗教是()。
2.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2.1 文化 2.2 拉采尔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2.4 综合国力 2.5 领土3.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3.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3.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3.4种族、民族、国民 3.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 3.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3.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3.8环境、资源、能源 3.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4.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4.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4.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1)传染病的扩散(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
(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
(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
5. 论述下列各题(88分)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6分)5.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
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分)。
5.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
?5.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
(8分)5.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
(10分)5.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2分)5.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12分)5.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12分)5.9分析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