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3)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必修相关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结归纳,分析作图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 为放热反应∆H 为“+”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环节三盖斯定律的应用讲评练习: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2)C(s)+O2(g)=CO2(g)△H=—393.5KJ/mol(3) H2(g)+O2(g)=H2O(l)△H=—285.8KJ/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培养计算能力环节四反应热的计算讲评〖练习1〗298K,101KPa时,将1.0g钠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7.87 KJ的热量,求生成1mol 氯化钠的反应热?〖练习2〗乙醇的燃烧热是△H=-1366.8KJ/mol,在此温度下,1Kg乙醇充分燃烧后放出多少热量?培养计算能力环节五课堂总结怎样进行反应热的计算1、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括△H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3、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n ×△H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感悟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二)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必修有关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问题 分析总结【合作探究与交流1】1、 密闭容器中, N 2+ 3H 2 =2NH 3已知氮气和氢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8mol/L 、20 mol/L ,5min 后氮气的浓度为6mol/L , ①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②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相同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搞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 环节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讲评已知反应A+3B 2C+D 在某段时间内以A 的浓率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则此段时间内以C 的浓率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 .0.5mol/(L•min)B . 1mol/(L•min)C .2 mol/(L•min)D .3 m ol/(L•min)巩固练习 核心环节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拓展训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评在下列反应中2A (g )+B (s )=3C (g )+4D (g )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A 、 V (A )=0.6 mol/(L·s) B. V (B )=0.3 mol/(L·s) C. V (C )=0.8 mol/(L·s)进一步巩固速率的影响小结注意事项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正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负催化剂。
如不作特殊说明,均指正催化剂环节五知识应用讲评1.一般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①升温;②改变生成物浓度;③增加反应物浓度;④加压(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NO+2CO=N2+2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应用巩固环节六有效碰撞理论提问:为什么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会影响反应速率呢?引导填表阅读教材绪言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有效碰撞?2)什么是活化分子?3)什么是活化能?浓度的图示:压强的图示温度的图示催化剂的图示将微观的转换为宏观的,将抽象的转换为具体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环节六课堂总结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 2.压强的影响:(仅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加体系的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体系的压强,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的影响:升高体系的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体系的温度,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同等程度的增大(减慢)正逆反应速率,从而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
❖ 没特别指明一般指正催化剂记录、思考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三节 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特征与标志 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生成物平均能量活化分子具有能量反应物平均能量能活化分子反应物平均能量生成物平均能量(一)知识与技能(1)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2) 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标志,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标志,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标志。
(二)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标志。
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可逆反应的 特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出问题什么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小结可逆反应的概念:在 下,既可以向 进行,同时,又可以向进行的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________、反应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如:2SO 2 + O 2 2SO 2 搞好必修选修的衔接教学,降低教学起点环节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引导完成学案反应CO (g) + H 2O (g)CO 2 (g) + H 2(g)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 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作图能力环节三化学平衡的 特征分析总结⑴、逆:⑵、动:⑶、等:⑷、定: ⑸、变:⑹、最大:核心环节活动设计意图环节四化学平衡的 标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学案(1) 本质标志 (2) 特征标志 (3) 几个总环节五 讲评注意:在判断化学平衡时,要注意[典型例题1]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v t(1)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与应用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与应用(二)教学难点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结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下,________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无论反应物______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种生成物浓度的__________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所得的______________。
环节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指导学生完成学案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一个反应的K 值越____,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___,反应物的浓度越___,反应物转化率也越__。
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__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可以利用平衡常数的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核心环节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Aa + bB cC + Dd 起始量 m n 0 0 变化量 ax bx cx dx 平衡量 m-ax n-bx cx dx练习:在某温度下,将H 2和I 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 2)=0.008 0 mol/L 。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 2和I 2蒸气各0.20 mol ,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及其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等效平衡的含义及其应用 (二)教学难点等效平衡的含义及其应用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创新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练习、体会其中的奥妙练习1、 某温度下,H 2(g )+CO 2(g )H 2O (g )+CO (g )的平衡常数K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