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2年江西物理中考试卷,在命题的整个过程中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摆在第一位,尤其注重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注重体现学生活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整个试卷是初中应用物理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效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与评价。
今年中考试题考查思想符合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实际,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充分展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科特色;同时,今年中考的绝大多数试题加强了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现对今年的中考试题作出如下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1. 试卷的基本情况
考试采用理化合卷闭卷笔试考试的形式,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160分钟,其中物理试卷的总分为100分,试题个数22个,覆盖46个知识点,各知识点分值分布(如表一);试题的易中难水平分值比例为6︰2.5︰1.5,难题的分值比例不超过总分的25%,全卷的难度系数为0.65 。
试卷注重对基础物理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基本方法的考查,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着重体现了“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的思想;试题既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要求,几乎很难找到死记硬背的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偏难;在今年中考试题的选题过程中,它多以生活中提供的情境作为试题的情境,强调考生从实际情境中来学会捕捉有价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能;而科学探究题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掌握物理规律的能力;试题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从2010、2011、2012试卷的结构及难度系数对比表展开比较分析(如表二)。
2012试卷的结构及难度系数对比表
依据表二的统计数据可知:从试题结构上来看,为适应理化同场考试,2012年的试题数
由26个小题缩减为22个小题;从试卷的难度系数来看,2012年的试卷难度比2011年相比
略有下降;从题型上看,近3年填空题、探究题的难度变化小,而选择题的难度大幅下降;
从总体上说,试卷基本上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的整体情况。
2.今年试题的新变化
变化一:今年采用了理化同场分卷考试,理化同在一个单元的时间内完成,总时间为160分钟,其中物理90分钟,考察学生对时间的把握,也涉及到知识的综合性、思维的交替性。
由原来的26小题变为22小题,试卷由原来的六个版面变为五个版面,阅读量和书写量适中。
保证了中等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仔细阅读并完成试卷,多数学生有思索、解答试题的余地。
变化二:题型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四大题变为五大题。
填空题和选择题的题目个数和分值不变。
第三大题由原来的6个小题改为3个小题,分值由原来的32分改为24分,删去作图题和简答题题型,变为“计算题”,且三道计算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梯度。
作为纯计算题,学生的思维更专注,跳跃性不会太大。
变化三:“实验或探究题”拆分为“实验题”和“探究题”,分值由原来的32分增加至40分,突出了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引导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题”由2个小题组成,第一小题重点考察初中阶段物理所学的10种基本测量仪器,第二小题考察初中阶段的直接性或间接性测量的实验,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使我们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探究型试题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3.《知识内容及考试要求细目表》与试题考查点对应情况分析
2012年中考物理学科双向细目表(表三)
4.赣州市中考成绩分析表
(
(
(3
今年的物理试卷卷文图并茂,生动有趣,又联系生活。
但是在做试卷的过程中又一定要仔细,否则很容易掉进“陷阱”,所以试卷的区分度还是很大的。
根据试卷统计和试卷的评阅
1.审题能力不强、物理素养不够
审清题意是学生解答的关键前提。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中养成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特别
是一些常见的基础题和训练多次的熟悉题目,在解答时受到“定向思维”的影响,自持胸有成竹,审题时一目十行,未看清题意或遗漏了题中的某个条件而失误。
如:第5题在运用公式W=F×S时,没有注意单位,题目中的S是10cm,没有换算成m。
第2题第2空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什么所受的重力,较多同学填的是液体的体积或体积。
第18题第3问要求是找出电路图与实物图有哪些不对应的地方,很多同学没有仔细审题,而回答的是实物图或连接时的错误,如电源的正负极接反了、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
第4问第2空阶梯性收取电费,没有正确理解阶梯性收费的真正含义,没有看懂题目的含义,收取第二档电量时应该先减去第一档电量的度数再乘以0.65元。
2.物理方法掌握不够、语言表达不够规范
学习物理重在理解,学习要注重方法。
第6题选择参照物,有的同学没有掌握方法,如“车行绿色中”说参照物是车,车应该是研究对象,我们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再确定参照物。
有的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抽象的如说是“绿色”,参照物应该选择具体的事物。
第8题这道题答错的同学很多,就是优秀的学生也答错,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进行判断,如果其中一个转向灯坏了,另外一个还可以照常工作而确定连接方式是并联。
受题目中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的干扰而答错。
第15题第2问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酱油?较多学生认为用矿泉水瓶所装液体的质量不变,而没有理解到是其
容积不变,所以用公式V
油=m/ρ
油
,计算得出V
油
=500ml,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
等积法。
学生能否正确取舍数据,题目中给了酱油的密度,其实这是个干扰因素,在这道题目中用不上,这也区分了学生是不是被题海训练的,有的训练题目多了学生条件反射式把条
件代入公式计算。
第2问答案很简单V
油=V
瓶
=550ml,有的同学不敢相信有这么简单,不能
相信自己。
3.科学探究能力不强
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这也体现了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特点。
如:19题第2问考查设计表格的能力,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画,还有的画的是斜面的表格,还有的表格的格式不对、实验次数只有一次。
21题第2问没有理解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进而引申到R1的电流不变,没有真正理解“控制变量法”。
22题不能由所给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不能由现象对应到相应的物理量,画图和实验拓展中不能很好的理解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
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基础知识是每年考查的重要部分,考生在上课时,应认真听讲,特别是对老师课堂上所补充的一些来自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要弄明白分析过程。
对一些重点知识更要做到心中有数,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有十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达到了100%,这十个重点知识为: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
其它知识点则轮流出现,考查的知识点大概占所学知识点的70%~80%左右。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
2.注重STS理念的渗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脱离实际,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和身边的一些事情不甚了解,缺乏观察与思考,例如8题“汽车前后的同侧两个转向灯”,18题阶梯性收取电费。
这就需要学生平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用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事物,教师授课时也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体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处处包含着物理知识,也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3.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归纳得来的。
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重视设计原理、方法、器材选择、步骤制定、数据分析、方案评价等每一个实验的环节,关注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解决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语言表达和解题规范训练
考生在平时就应注意实验规范、作图规范、书写规范,并养成用科学、合理、通顺的语言及规范的解题步骤进行答题的良好习惯。
这样既有利于正确思考,又有助于正确解答,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5.注意收集、整理错题
在复习阶段,往往会有大量的练习和考试,在这些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就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因为这些错题都来自考生自己,是反应考生自己薄弱知识点或题型的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资料。
若每次都能及时整理并消化,定能事半功倍。
6.注重物理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初中物理有较多的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加推理法、等效替代法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物理方法,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应用。
如:21题应用控制变量法,15题应用等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