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表演游戏教案

大班表演游戏教案

大班表演游戏教案【篇一: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由来:幼儿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表演游戏。

大部分的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游戏,能大胆的进行表演,能较好的掌握故事情节,大胆进行表述。

幼儿能根据角色的特点做出动作,参与表演,还能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演。

但幼儿在布置场景方面还有待于加强,特别是在分组表演时幼儿的自我组织和配合能力还偏弱,还需要教师给予个别幼儿指导。

《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幼儿很感兴趣,角色、对话都比较清晰,幼儿能较容易掌握。

游戏总目标:1、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能理解角色的情感,能够在角色的对话、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角色。

2、积极参与表演,认真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能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语言、动作、情节表演上进行创造性的合理表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逻辑能力。

4、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道具,正确处理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能认真进行表演,并能较好地收拾玩具材料。

小蝌蚪找妈妈(一)一、游戏目标:1、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能理解角色的情感,能够在角色的对话、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角色。

2、能认真进行表演,并能较好地收拾玩具材料。

二、游戏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角色头饰、图片三、游戏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2、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利用挂图使幼儿明白故事发生的场景,帮助理解复述故事的情节。

3、教师提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名称、角色的印象。

4、带着问题再次欣赏故事,鼓励幼儿学习、模仿角色的对白,引导幼儿理解对白内容,并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

重点观察幼儿听故事时的倾听习惯。

5、集体练习对白,分角色进行,或是分小组进行对白练习,有利于幼儿掌握各角色的大段台词,理解重复部分,懂得抓住不同角色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重点观察幼儿练习对白时的掌握情况。

6、评价时,表扬倾听习惯良好的幼儿。

观察与推进:在欣赏故事时,幼儿都很认真、细致,也能积极学说对话,大致理解故事内容和对白。

在学习对话时,幼儿也能较快掌握。

集体练习时对对白掌握很好,并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但是请个别幼儿来示范、回答问题时没有集体练习时那么放得开,有点拘束。

教师通过与幼儿一起表演,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个别幼儿对于对话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家长配合幼儿进行练习与表演,熟练掌握对话。

小蝌蚪找妈妈(二)一、游戏目标:1、积极参与表演,认真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能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语言、动作、情节表演上进行创造性的合理表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逻辑能力。

3、能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道具,正确处理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游戏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头饰、服装,道具等三、游戏过程:1、引入:出示头饰引导幼儿回忆表演故事内容,并说说上星期表演的情况。

2、教师结合图片,用问题提示幼儿复述故事,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幼儿共同进行各角色对白,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3、将幼儿分小组进行表演,一个小组成员一起来扮演同一个角色。

共同来表演故事,这样可以使那些掌握还不是很好的或是胆子不够大的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分配角色的情况引导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表演4、幼儿分组表演,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分配角色,增设表演道具。

请愿意参加表演的幼儿每6人一组,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扮演主要角色,其他角色由幼儿协商,各组游戏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共同协商,共同布置简单场景,以角色身份参与表演,重点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能初步学会表演。

5、游戏结束:评价。

观察与推进:幼儿对于故事的情节和出场顺序能比较熟悉,也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表演。

在进行分组表演时,幼儿之间能较好的分配好各个角色,并能进行协商。

幼儿能较清楚地说出对话,有的幼儿并能配上动作。

不足的地方是部分幼儿表演的不够生动,比较平淡,需要个别进行指导。

小蝌蚪找妈妈(三)一、游戏目标:1、参与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趣味性,体验表演的乐趣。

2、学习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学会轮流扮演角色、使用玩具。

3、学会大胆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简单的道具。

二、游戏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头饰、服装,道具等三、游戏过程:1、请大家回忆上周表演的角色游戏,激发表演的兴趣。

提问:哪个角色表演得最生动?为什么?2、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区分不同的角色。

3、教师结合手偶表演一遍故事,提醒幼儿在使用手偶表演的时候也要注意语气和角色动作。

4、介绍表演场地,幼儿按照意愿分配角色,并提出游戏要求:用不同的语气、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的特点。

5、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纸偶几组的表演,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并能注意角色的不同语气和动作。

6、评价: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扮演角色的?提出下次游戏希望。

游戏观察与推进:重点观察幼儿能用不同的表演材料、不同的声调和语气表现角色特征的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游戏,大部分的幼儿能用较适当的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

幼儿能很有秩序的选择道具和头饰,并分工布置场景。

比较不足的地方是幼儿的创编动作较单一,缺乏创造性,表情还不够丰富。

小组间协调协商的能力还不够好。

可以利用欣赏练习活动的时间进行类似的创编活动,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演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四)一、游戏目标:1、参与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趣味性,体验表演的乐趣。

2、继续学习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学会轮流扮演角色、使用玩具。

3、学会大胆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简单的道具。

二、游戏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头饰、服装,道具等三、游戏过程:1、观看上次表演录像,说说哪里表演得好,哪里表演不够好的2、幼儿分组进行表演3、教师观察与指导4、教师小结游戏观察与推进:幼儿通过观看录像,能较清楚地看出自己哪里表演得好,哪里表演的不好。

在分组表演上,幼儿能较好的分配好角色,能力强的幼儿能较好的组织其他幼儿进行表演,有些组别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游戏小结“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幼儿很感兴趣,对人物、角色比较喜爱与了解,对话形式比较简单,幼儿学起来,说起来都比较自然、顺口、熟练。

在此基础上,幼儿表演起来也比较顺利,在第一次表演时,幼儿比较不熟练,经过几次表演后,幼儿能熟练掌握故事情节,较顺利地进行表演。

部分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模拟角色语言、肢体动作等,比较生动。

比较不足的地方是个别幼儿协调能力比较弱,有的幼儿同时想扮演同一个角色,这时需要教师进行调整,予以帮助。

有的幼儿耐心不够,在等待时专注性不够,这方面需要加强。

【篇二:表演游戏教案】第二阶段:2013.4.1—2013.4.27预设游戏主题:《小羊和狼》一、游戏目标:1.能积极参与表演游戏活动,认真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大胆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3.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4.学习设计和布置游戏场景,学会正确使用和替代游戏材料。

5.能够爱护游戏材料,学会正确收拾和整理游戏材料。

二、游戏准备: 1.场景布置:小羊家,家附近有大树,有条小河,在小羊家里有一只火炉。

树可用一张绑了几根树枝的高椅子代替,小河用粉笔画出来。

小羊家门用两张小椅子代替,火炉则用一张小桌子代替。

2.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若干个。

三、游戏指导:第一次指导(2013年4月1日)第5周指导重点:1.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介绍故事名称。

教师出示小羊的图片,提问:“这是谁”?老狼想要吃小羊,你们猜小羊被老狼吃掉了吗?鼓励幼儿大胆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边操作教具边完整地讲故事,感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提问:(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仔细听一听,小动物们对小羊说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帮助小羊的?”教师再一次讲故事,来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

3.了解在帮助小羊的过程中小动物不同的动作特点。

引导幼儿讨论:“当知道大灰狼要吃掉小羊的时候,小羊是什么心情?它又怎么做的?小动物对小羊说了什么?小动物是怎样商量的,又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肢体表现进一步了解小动物不同的动作特点。

4.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概括故事的主题。

提问:“为什么小羊那么害怕?”丰富凶狠、霸道等词汇。

“老狼那么凶狠,小动物为什么还能战胜它?”5.教师小结:只有大家一起想办法动脑筋、一起合作,共同努力,就能战胜困难。

第二次指导(2013年4月8日)第6周调整或增添的材料: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故事表演的道具和头饰,供幼儿表演使用。

指导重点:1.活动导入师提问“ 小朋友还记得上次讲的小羊和狼的故事吗?” 引导小朋友们一起回忆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2.示范表演(1)出示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通过图片或头饰来示范表演情节的第一部分:狼要吃小羊,小动物们来安慰小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幼儿自由试演,教师指导(1)将班上孩子每八个人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然后找一个扮演老狼(如果没有人扮演,就由老师来演)。

(2)幼儿通过故事语言、动作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加以指导。

4.观摩表演每一个角色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其他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分享他们的快乐。

5.收拾材料,游戏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小羊,没有让他被老狼吃掉,小朋友是不是很高兴?观察推进:幼儿基本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根据情节进行对话表演,但是游戏的表情和语气表现的不够,这个作为重点的指导方向。

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赵泽桐、天天、祁郑霖等小朋友的表现力比较强。

能够完整的根据角色的对话进行表演。

还有一些年龄小的幼儿,如林旭姿等小朋友,连故事的基本对话都不能完整的复述。

幼儿在商量角色,分工上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自行商量,有时候还出现吵架现象。

在下次游戏时,需要在一次进行指导分配角色时的言语商量,故事的情节对话等。

第三次指导(2013年4月15日)第7周调整或增添的材料:添置花片拼成的小花小树等,让幼儿丰富游戏场景。

指导重点:1.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不同角色性格特征。

2.集体练习狼出场时的语气、动作,小羊害怕、伤心地哭的声音、表情。

3.启发幼儿一起协商,轮流扮演各种角色。

4.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1)活动中要相互配合,会的小朋友要教不会的小朋友一起完成游戏。

(2)表演完要交换道具。

5.幼儿分组游戏。

重点鼓励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现大灰狼和小羊。

6.游戏评价。

观察与推进:在游戏中,幼儿初步能布置简单的场景,并学会使用替代物,幼儿与同伴商量的声音有点大。

在表演时,幼儿能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角色的特点,但表情和动作的表现缺少变化,不能很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