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考察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否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赖以运行的各构成要素,如果存在,他们是如何运行的,在应然的情况下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只有从理论的角度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以明确,我们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考察和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本节将从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体现要素是构成有机系统的基本要件和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
只有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使其协调一致,有机运行,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实现成为可能。
所以,在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前,有必要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出发,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构成情况。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涵义和特征“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领域,诞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它是应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职业分化以及解决失业问题等需要而产生于欧美国家,在英国和美国称为职业指导,在法国称为方向指导,前苏联称之为“职业定向教育”。
虽然称谓不同,但涵义基本一致。
在我国《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方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就业指导就其概念,人们通常理解为它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对这一解释的理解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上来说,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是择业期的选择过程。
而广义上是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中,准备过程更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更显尤其重要,它是指高校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规范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和规范的教育、就业形势的分析、择业心理的调适以及择业技巧等培训,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以使其顺利就业的一项活动。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可塑性的群体。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就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具有一般就业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己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时代赋予大学生就业指导以新的特征。
1.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就业指导的主体方面看,21世纪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和日益完善的时期,社会竟争的规范性、平等性、激烈性都将更加突出。
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要参与职业选择的竞争,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针对大学生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学生都需要给予相应的就业指导。
家长、企业、事业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主体的普遍性要求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遍的就业指导。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学校、专业、年级的不同,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要根据具体主体的不同情况开展相应工作。
从这个方面讲,就业指导的主体具有特殊性。
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同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指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进行的指导工作。
广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指贯穿于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为学生顺利就业而开展的一切指导性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十八届大会上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提出:“学生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帮助每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选择”。
在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初始阶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职业指导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社会职业的联系。
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渗透职业指导的有关内容。
在学生临近毕业之前,应适当集中性地开展就业前的专题辅导。
这样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有联贯性地开展起来。
这种全程性的就业指导教育便于使学生始终将自己的学习紧密地与谋职和就业相联系,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职业的判断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
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且各阶段的内容和要也有所侧重,前一阶段的就业指导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从整个培养和就业过程来看,就业指导的内容是渐进的和连续的,其目的是共同的。
高校只有从广义上把握就业指导,并认真做好各阶段的工作,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系统,达到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3.指导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国家对于毕业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就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
因此就业指导教育也必须是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规定为依据,指导和规范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维护正常的就业秩序。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也贯穿着就业观和就业心理的指导,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思想问题,帮助毕业生处理好个人就业愿望和社会需要之问的矛盾,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
同时,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在就业工作过程中,把指导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指导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指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它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
要素是构成有机系统的基本要件和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它包括静态要素和动态机制考察两种方法。
从静态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承担者,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应,是对一定教育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经过专门训练,掌握一定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和能力,能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有目的、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能动地参与教育计划,能够对教育效果进行检验,并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起着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些基本要素绝不是孤零零的“个体要素”,它们是有机结合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体现从主体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业指导中对大学生进行政策的指导、思想的指导和心理的指导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目的和内容,深入大学生活,有针对地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教育,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
从客体要素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主客体辩证关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关系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以培养他们的就业技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价值观为目标,以人为本,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利就业。
从目标要素看,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着眼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四有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项服务,以培养有正确就业观、职业观和价值观,能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发展统一起来的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从内容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
从方法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常用的有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体现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法、咨询法、案例分析法等,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成要素在方式上的充分体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有效运行只是从静态和部分的角度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而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内在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各自独立的、互不协调的要素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以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时,要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从运行机制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考察。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