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湿地公园建筑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2010-09-30 15:56:48 作者:slht来源:浏览次数:182 网友评论 0 条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村落A.自然村落:花溪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区,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
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包括了龙王村部分、上水、团寨、董家堰村麦达、麦翁两个居民组、七架车寨、吉林村、大寨村、螃蟹井、碧云窝等10余个村落,少数名族主要为布依族和苗族,村落况貌、风格不一。
B.碧云窝布依民族风情村:该村寨后依小山座落有序,面临碧绿的花溪河水,寨房用材取于石材,从村寨选址布局、建筑用材和村房格局来看,反映了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村特色。
该村设有画房,文人名曰“画家村”。
(2)工程构筑物A.花溪铁路大桥:建于1958年。
位于花溪十里河滩麦翁村,跨210国道,8孔40米双曲拱加两端各1孔8米引桥,全长381.22米。
花溪大道于桥下第七孔立交通过,花溪河从桥下第五孔穿越。
大桥主孔跨度设计为40米,主拱宽5. 1米。
B.花溪桥:位于花溪镇大将山西麓,包南线(210国道)2323K+:395处,跨花溪河。
中型桥梁。
1956年于原花溪桥(花仡佬桥)东侧新建3跨钢筋混凝土拱桥,1957年5月建成通车。
主跨32米,两边跨各5米,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3.2米。
1987年4月在原桥基础上拓宽加固,现桥长54米,高7.6米,净宽23米,两侧人行道各4.75米。
桥面标高1093.9米。
C.董家堰桥:位于花溪乡董家堰村东侧,董家堰至塘边村公路起点处,跨花溪河。
原为人行石板桥,宽2米。
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总跨径80米。
桥长83米,高15米,宽6米。
洪水期间,河水漫桥而过。
D.麦翁桥:位于花溪乡麦翁寨西侧。
铁路桥至麦翁村公路起点处,跨花溪河。
原为人行石板桥,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总跨径85米。
桥长92米,高14米,净宽3.7米,洪水期间,河水漫桥而过。
E.花溪平桥:位于花溪镇西侧,大寨至吉林公路起点处,跨花溪河,为明代成化六年前贵阳至青岩、定番必经之驿道桥。
原为人行石桥。
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总跨径85米。
桥长90米,高2.5米,净宽52米。
1998年初拆除石桥,拓宽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92米,宽15米。
此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为花溪最大的天然游泳场。
平桥横卧河中,连接两岸。
北岸碧云窝,古树参天、绿荫蔽日,碧云窝宾馆隐现其中。
桥南紧邻布依族村寨大寨。
沿河而上为穆家坝,溪水从坝上翻滚而下,道道飞瀑,抛珠溅玉,远看若干条素练。
有“平桥卧波”赞誉。
每至夏日,前来游泳玩赏者数以万计,车水马龙,人如潮涌。
F.在建高速公路桥。
花溪湿地公园园景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2010-09-30 15:51:10 作者:slht来源:浏览次数:92 网友评论 0 条花溪湿地公园(1)花溪公园该园雏形始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
1939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正式建设风景区。
现有面积50.10公顷,其中山域面积占8 1.5%,年平均客游量80万人次。
花溪公园是贵州省著名风景区,被誉为贵州高原明珠。
公园范围,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
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
陈毅元帅游过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步农田”的诗句。
秀美的小山峦,耸立与花溪河的两岸,山内多有溶洞贯穿,有暗河流淌其下。
蜿蜒曲折的花溪河,清清流水婀娜多姿。
河水贯山过崖,越桥撞壁,形成了许多小湍流、小瀑布、小湖潭、小河滩。
沿溪两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巧夺天工的楼台亭榭、步蹬飞桥、宾馆别墅,给这山环水绕、堰塘层迭、河滩十里的绮丽风光增添了醉人的情致。
溪畔附近的麟山,高步过百米,远望恰似一座天然的大盆景。
小山之上碧翠层岩、小径曲环、溶洞横穿,“飞云阁”巧建山间,游人登至山顶,可俯视花溪全景。
另一座名为龟山的山峦与麟山相依,居于花溪河中心。
山麓中有小桥飞架,河水奔腾,瀑布下落处河水碧绿,流速渐缓,形成带状小湖,游客可泛舟漫游,一览两岸瑰丽风光。
“坝上桥”上方,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幢红瓦白墙的小别墅,据说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此指挥过“抗战”事宜。
桥的下方有一棋亭,1959年陈毅元帅曾在此题诗云:“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
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最高。
”立意清新,耐人回味。
主要景点有音乐广场、芙蓉洲、百步桥、坝上桥、麟山、龟山、松柏园、碧桃园、牡丹园、竹莲池、棋亭、花溪小憩、西舍、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平桥、黄金大道。
(2)董家堰荷花池位于董家堰桥南。
原为盆景园。
内有面积较大的荷塘,被木桥与亭房分割成三个大小不等的水面。
塘中荷花葱郁茂盛,荷花丛中不时有水鸟现没,置身塘中竹亭,鸟鸣虫唱,荷香阵阵。
(3)牛角岛紧邻花溪大桥,建于2005年。
占地1.98公顷。
是花溪区整治水土流失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
现已成为花溪公园的外延,是现代风格的市民生态开放活动广场。
(4)铁路桥至麦翁桥之间绿地在铁路桥至麦翁桥之间,沿花溪大道一侧河岸目前已修建园路与临水平台,目前有一临时管理用房,别无其他服务设施。
无明显入口接驳点,游人不便进入,且内部未形成环路。
(5)阳光水乡观光农业带建于2000年12月,位于花溪公园以西至洛平水库东,占地面积477亩。
园区重点打造了高新技术示范基地、无公害果树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基地。
内含荷花池110亩,果园区30亩,大鱼塘17亩,兰花棚2亩,温室塑料大棚栽种鲜花7个3亩,名特优物种多功能展示厅10亩,北片桃园区80亩。
先后授予“贵州省国家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花溪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6)黄金大道位于平桥上游至螃蟹井的西河段,20世纪70年代沿河新辟游道并于道旁种植法国梧桐,经数十年长成巨树,夏日浓荫蔽日,秋日树叶金黄,秋风萧瑟,落叶满地,游人戏称之为“黄金大道”。
青年男女特别钟爱其景,每相约来此谈情说爱,享受自然乐趣。
关键词:花溪湿地公园花溪湿地公园水景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2010-09-28 17:03:47 作者:slht来源:浏览次数:107 网友评论 0 条该区以花溪公园为中心,以花溪河为主线集景。
其范围上至螃蟹井花溪水库大坝下,下至龙王村,呈带状延花溪河弯曲展布。
十里河滩景区景色诱人,区内河水曲回,秀峰环抱,竹木夹岸,河中沙洲绿岛千姿百态,跌水深潭相间展布。
其中花溪公园更是集自然山、水、洞于一体。
(1)团寨河滩景观:该景观由三级跌水以及石桥残部组成。
上层水面开阔平缓,两岸柳木夹岸。
旁边一小山包林木葱郁。
(2)上水河滩景观:该景观由蛇状河曲、河牛2个小岛及1个大岛、水辗、小桥、上水村寨、孤丘组成。
河曲竹木夹岩,绿岛相间,上水村依山面水,孤丘(比高40米)屹立河畔,其衬景、对景效果好。
(3)董家堰河滩景观:该景观范围自董家堰高车至麦达新桥。
景观组成以100~120米宽的河面为主体,内含绿孤岛2个,有老堰截河水形成同一级的4处跌水。
(4)麦翁河滩景观:景观范围上至麦翁桥,下至拦水坝,长约600米。
景观组成以弯曲河道水面为主体,内含绿岛3个,大岛1个,河畔旁侧有依山面水的麦翁村,垂柳夹岸,水映青山绿柳,景观秀丽。
(5)济番州河滩景观:景观范围上至花溪公路大桥下,下至朝阳村,长约650米,景观以弯曲河道水面为主体,内含牛角、沙洲岛和小岛1个,历史悠久的花溪中学坐落于河畔旁侧。
河中有跌水景观。
(6)花溪公园芙蓉洲:位于花溪公园东北部,也称放鹤洲。
由沙洲、礁岛、石径、石桥组成。
在平坦宽阔的水面上,一簇簇长满芦苇和木芙蓉的礁岛参差分布。
夏日,岛上一片葱绿,野鸭、鸳鸯在水中嬉戏,一只只游船在岛间悠闲游动。
秋日,岛上芦苇芦花与绿水相映成趣。
蜿蜒的放鸽桥如曲折玉带将水中洲岛连成通道,横卧在怡静碧绿的溪水中。
游人在桥上,若置身于水中,与蓝天、白云、绿树、碧水融为一体,鸟儿在空中翱翔飞舞,“鹤桥秋色”成为一幅秀丽图景。
(7)螃蟹井—穆家坝河滩景观:该景观以弯曲河道水面为主体,其间具有宾馆,螃蟹井、村寨、孤丘组景。
该景观的原始风貌独具一格,河水碧绿迂回,两岸秀山并列,山涧螃蟹井水流涓涓,农田稻花滚滚,苗圃翠新,大有“穿花复绕水,隔岸闻花香”风光。
在吉林宾馆一带。
更是绿树成荫,草坪葱葱,姐妹峰则是古藤绕崖,螃蟹井布依农舍更反映了布依山寨特色。
(8)大坝溢洪道景观:溢洪道下面有被洪水长期冲刷裸露的基岩,其岩层层面和裂缝面清晰,基岩面高低凹凸不平,有“怪石嶙峋”之景观特征。
平时无注能源消耗时时颇有气势的一幅枯山水,浑厚的巨石叠于水道中。
开闸放洪时,则洪流翻腾咆哮汹涌澎湃下泻,如万马奔腾,形成一道飞瀑,异常壮丽。
是十里河滩的最后一景。
花溪湿地公园地景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2010-09-28 16:56:17 作者:slht来源:浏览次数:92 网友评论 1 条1、地质遗珍主要指花溪碧云窝早三叠世中期的紫红色地表风化壳及溶塌角砾岩;碧云窝的紫红色地表风化壳(钙质古土壤或钙结壳)和溶塌角砾岩记录了早三叠世中期海平面下降后,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变为陆地遭受地表风化,后又随着海平面回升变为咸化泻湖的历史。
是研究地表风化的极佳地点。
目前地质界专家研究表明,花溪区是世界三叠纪Nerrites相遗迹化石发育最好的地区。
遗迹化石在环境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有的遗迹化石还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2、山景(1)大将山:大将山是高原明珠—花溪的第一景,其名源于当地百姓的美好愿望:连绵的山脉有如大将军威震此地,给老百姓带来吉祥平安之意。
大将山脉是卡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整体呈南北走势,沿花溪河东岸蜿蜒分布,最高处海拔超过1300米。
山体大连续,局部小山包相对独立,与花溪河呈互依互抱之势。
山体连绵苍翠,山上植被完整,是花溪河优美的天然绿色屏障。
大将山脉与花溪河互生互衬,构成了花溪优美独特的天然山水格局。
(2)麟山:位于花溪公园北侧,原名狮子山,长200米,宽100米,相对高度4185米,是花溪公园内的最高山。
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把麟山定位贵阳名山。
清人周奎曾作《麟山记》,将原名“狮子山”改今名。
山上林木苍翠,古树参天,巨石嶙峋,峭壁入云。
沿石级而上,山腰有“飞云阁”,依山而建,亭中可小憩观景。
从“飞云岫”穿洞而出,可至山顶,在此鸟瞰四周,花溪景色尽收眼底。
山顶矗立巨石,石壁上刻有“黔山一柱”,为贵州书法家王萼华墨迹。
山麓有“生聚教训”摩崖,为刘剑魂先生1938年提撰。
“麟山耸翠”已成为花溪公园富有特色的景观。
游人游览花溪公园,也以一登麟山纵览花溪全景为快。
(3)龟山:位于公园西南侧,紧邻麟山。
是一个长200米,最宽处40米,高仅95米的小山。
锋山上苍松翠柏,浓荫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