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种几何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几何特征。
2.明确物体的平面和曲面。
3.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型—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辨别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并收集展示一些立体实物(比如杯子等)。
2.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哪些物体与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形状类似,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例如,学校里的垃圾桶是圆柱体,花池是六棱柱),由此让学生感觉到,正是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从而引出新课――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二、课内探究创设情境:观察实物图片,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交流展示:1.仔细观察以上图片,回答问题:从上述图片中,你看到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哪些特点?活动一:认识几何体观察下图,用线把图形与它们的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圆锥体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2.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你看到了哪些几何体的形象?什么是几何体?列举几个几何体的实际例子?(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3.你还能分别举出形状与长方体、圆柱、球体和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多?交流展示:(小组展示、点评,教师点拨)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球等图形的特征吗?2.试着从顶点、侧面、底面、高的条数等方面研究一下圆柱和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二:认识平面与曲面观察讨论课本第5、6页中的各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2.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说出他们的表面是平的还是曲的?巩固提升:1.填空(1)篮球类似于几何体中的________。
(2)圆锥有_____个面是平的,_____个面是曲的。
2.课本第6页习题1.1第一、二题,练习第一题。
3.你还能分别举出形状与长方体、圆柱、球体和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多?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小组交流展示)1.2 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的关系。
2.通过立体包装盒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立方体的面、棱和顶点,3.了解立方体的展开图可以是不同的平面图形。
能初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立方体的展开图,会利用展开图制作立方体模型。
4.明确几何图形的分类,并能判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5.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立方体的展开图。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复习几何体,判断各种几何体名称。
2.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3.将包装盒沿它的某些棱剪开,并铺在平面上,得到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如果展开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图形相同吗?动手做一做,然后画一画,你能得到多少种平面图形?画出几种。
二、课内探究交流展示:观察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回答:(1)它由个面,条棱,个顶点组成,面与面的大小和形状。
(2)棱和棱的相交处是,面与面的相接处是。
活动一: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讨论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辨别。
通过出示幻灯片揭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三:观看幻灯片精彩的动画展示,进一步深入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活动四:将包装盒沿它的某些棱剪开,并铺在平面上,得到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如果展开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图形相同吗?动手做一做,然后画一画,你能得到多少种平面图形?画出几种. 巩固提升:1.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 ,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以圆锥体,这说明了 。
2.请将下列的平面图形和将它如图绕虚线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几何体连线.(出示幻灯片) 3.课本12页题4.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1.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面与面相交成 ,线与线相交成 。
2.将三角形绕直线L 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 )3.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吗?三、课后延伸(1)(2)(3)(5)(6)(4)1.小朋友玩游戏,老师要小李在地上画圆圈,并交给了他三件东西:一截小棍、一支粉笔、一根细绳,你能告诉小李如何做吗?2.将你手中的三角板绕着一边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用半圆形量角器呢?1.3 线段、射线和直线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明确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按要求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3、借助图形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符号感,初步训练图形语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13-14页,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表示方法。
2、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课前交流:1、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展示预习的成果,解决预习中的疑点,收集本组不会的共性问题和提出的新问题.2、组间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幻灯片),图中哪些物体给我们线的印象?请把你观察到的线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自主到黑板上画线,其他同学补充。
)活动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探索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 交流展示: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学生口答,教师点拨) (1)点的表示方法: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2)线段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代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也可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3)射线的表示方法:可以用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必需把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也可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4)直线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代表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活动二: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直线、线段和射线,明确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活动三:讲解例题(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师生点评---归纳总结) 例1: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3个点. (1)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这些线段怎样表示?(2)图中共有几条射线?以点B 为端点的射线如何表示? (3)直线l 还可以怎样表示?名称图形及表示方法不同点 联系共同点延伸性端点 与实物联系 线段射线 直线解:(1)图中共有3条线段,分别是线段AB (或线段BA)、线段AC (或线段CA)、线段BC(或线段CB).(2)由于每一个点都把直线分成了两条射线,所以图中共有6条射线.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是射线BA与射线BC.(3)直线l还可以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BA)、直线AC(或直线CA)、直线BC(或直线CB).点拨: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拓展延伸如图,看图填空:(1)图中以点O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共有___条线段,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活动四:以直秀曲的图片巩固提升:1、观察下面图形,哪些图形是线段?哪些图形是直线?哪些图形是射线?①②③④⑤⑥⑦线段是()OB直线是()射线是()2、课本15页练习题2、33、课本17页习题1.3题目1、2.三、课后延伸1、猜谜语:答一这节课学习的几何图形。
(1)有始有终(2)有始无终(3)无始无终请你用线段、直线或射线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并给它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1.3 线段、射线和直线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直观了解平面上不重合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只能有一个交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说出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根据生活经验,收集相关信息:1、思考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挂参照线?2、木工师傅锯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二、课内探究课件展示:如图是高压电线和几只麻雀。
如果将电线看作直线,把麻雀看作点,那么一个点与一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展示预习的成果,解决预习中的疑点,收集本组不会的共性问题和提出的新问题.2、组间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没有解决的问题。
活动一:总结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拨: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点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活动二:实验与探究直线的性质问题1、把一硬纸条固定在硬纸板上,需要几个图钉?如果把木条抽象成直线,把钉子抽象为点,能解得到什么结论?问题2、经过一点O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问题3、想一想,平面上的两条直线,除相交外,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吗?活动三:挑战自我实验与探究:1、同一平面中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4条呢?n条呢?2、同一平面中,过2点最多画几条直线?过3点最多画几条直线?过4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学交流。
经过n点呢?活动四:精讲点拔,质疑问难例1 已知平面内的四个点A、B、C、D,过其中两个点可以作一条直线,则可以画出哪几条直线?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2、你认为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是改进的地方?3、预习时的疑惑解决了吗?达标检测:1、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
理论依据是 .2、判断对错: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画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1)直线AB经过点C;(2)点D不在直线FE上;(3)直线a,b都过点G;(4)直线m,n,l 相交与点p.三、课后延伸链接中考(江苏宿迁中考)直线上有2010个点,我们进行如下操作:在每相邻两点间插入1个点,经过3次这样的操作后,直线上共有几个点。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教学目标1、会利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并会用符号“>”“<”“=”表示2、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
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