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预防艾滋病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问:通过这节课你想学到什么知识?2.教师简单总结。

第一课时二、新课探究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知识问答]问: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它们的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率极高的传染病。

那么HIV是如何作用人体的呢?[游戏解惑]我们先做个游戏“HIV的入侵”。

(游戏规则和内容在附录1)问:为什么开始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毒”没有把“机体”夺走?大家想一想,最终导致人体死亡的原因是什么?HIV在人体死亡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教师总结。

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测试统计]问:你认为生活中下列哪些方式可能传染上艾滋病病毒?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

b、被蚊虫叮咬。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具。

d、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肚里的胎儿。

e、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

f、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衣服。

g、不安全性行为。

h、输来路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i、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j、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

k、共用注射器吸毒。

l、母亲哺乳。

我先不回答正确答案,先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明理]故事:帕特一家的命运问:请你想一想,从帕特一家的遭遇中你能否总结出HIV的传播途径?教师总结: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3、小结4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质疑解惑]同学们想一想,从帕特一家的遭遇中我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现象,为什么妮卡多年与已被感染的家人同吃同住,却没有被感染?教师总结:HIV的非传播途径[明确答案]对照刚才的测试,请同学们重新回答一次。

[活动设疑]活动:“危险与安全”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安全?你了解他的为人吗,了解他的行为吗?一此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机会更大一些,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不在于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实际上,谁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危险行为,而不是职业、社会地位。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不取决于你是谁,而是取决于你的行为。

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HIV感染者,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3、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学以致用]问: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途径思考,我们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教师总结、教育。

[情景判断]问:假设你已经知道你周围的人中有一位是HIV感染者,你会怎样做?(附录6)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来源于人的无知,这种无知使HIV感染者受到了歧视和羞辱。

于是他们有的开始报复社会。

[举例明理]故事:征婚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

出示图片:“爱心大使”三、视频教育“爱在阳光下”艾滋病公益宣传短片。

四、回顾总结五、回家作业写感想和体会,字数400字以上。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1、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

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2. 如何预防艾滋病?二、新课探究(课前)投影屏幕播出“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画面,并伴有轻松悠扬的乐曲。

新课导入,板书课题及培训目标并提问:1、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2、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1)目前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最早的传染源可能是非洲的猴子或猩猩)(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含有大量病毒;(4)这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外表看上去比较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3、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二、学习新课1、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相互签名游戏。

在游戏的基础上及同学们的分析后小结。

(1)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2)性伴侣越多,危险越大;(3)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2、如何预防艾滋病?(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医疗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交流讨论:请同学们针对困惑与收获自由提问,视时间情况作答。

四、小结:(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的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

这方面的一些误解往往诱导我们放松警惕,采取不安全行为。

(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

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

五、课外拓展你自己应该怎么做?(写一篇周记)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碘盐的常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 2、让学生知道碘缺乏病防治方法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生活中为什么要食用碘盐?2、缺碘会造成哪些疾病?二、新课探究一>、碘盐1.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把碘混合在盐中,不会改变盐原有的颜色、味道,这种补碘方法易于推广,也容易长期坚持,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碘盐对正常人是安全的从国外使用碘盐的经验看,没有发现碘盐给碘营养分丰富的人们带来任何副作用。

3.碘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碘元素在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就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

2)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

3)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4)炒菜、做汤待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

5)不要用油炒碘盐。

6)腌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腌制,也不要淘洗碘盐。

这样即使到了冬季,我们吃咸菜时,全家人也能吃到足够的碘。

4.如何识别真假碘盐:家庭检查真假碘盐可以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

合格碘盐,对外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包装上的说明和标识十分明显,字迹完整清楚。

二>、碘油:碘油是碘缺乏病防治的补充措施,服用碘油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合适剂量的碘油不会有不舒服感。

三>、其它防治方法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对自己的健康大有益处。

海带、带鱼、蚶干、蛤干、干贝、海蜇等海产品含碘量较高,其中海带含碘量最高。

其次为海鱼及海贝类。

陆地食品以蛋、奶含碘量较高,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碘量接近或略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是最低的。

四>、学校在防治碘缺乏病工作中的作用医疗卫生部门为了掌握碘缺乏病病情、居民碘营养状况、以及碘盐供应情况,需要了解8-10岁儿童中有多少儿童发生了甲状腺肿大、尿中的碘含量、多少家庭吃合格碘盐。

为此,医生们会来学校检查学生的甲状腺、取尿液、要求学生从家中带些盐,并要求学校师生积极宣传碘缺乏病的有关知识,促进家里吃碘盐。

所以学校师生在碘缺乏病防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除碘缺乏病不仅需要政府重视,而且需要全社会参与。

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繁荣,我们所有的人都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消除碘缺乏病的责任。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碘缺乏是这样容易防治,因此让任何一个因此患先天智力缺陷的儿童出生,都是一种犯罪。

”三、交流讨论:如何预防碘缺乏病?四、小结:依板书进行五、课外拓展:社会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