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l.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

滴答,滴答,雨点落下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

(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师:同学们,雨点在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l.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师: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同学们按顺序,看图读和图有关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到过哪些地方?
(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说话,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师: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成一句话说出来呢?
(引导用“雨点落进”“和”说话。


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并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意境:雨点落进池塘里……
(板书:睡觉。


师:呀,小雨点怎么落进池塘就睡起觉了呢?
生:因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没有大的响声,小雨点就睡着了。

生:池塘里的水很平,一动不动,小雨点在里面很舒服。

生:老师,我要是一个人在没有响声的地方,也会很快睡着的。

…………
师:是呀,在一个很安静很安静的地方,我也会慢慢地睡着。

谁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朗读出来呢?(3)生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板书:散步。


师: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出示课件:雨点在小溪里散步的图。


3.指导读第三句。

(板书:奔跑。

让学生感悟“奔跑”的情景,并说出“奔跑”的感受。

)生:老师,我在奔跑的时候,张着嘴出气。

生:我奔跑的时候,大腿有点酸。

…………
4.指导读第四句。

(1)一边想象,一边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评读。

5.齐读课文。

四、凭借板书,复述课文
师:谁能看着板书和图给大家介绍一下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
五、创设情境,进行语言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
生:雨点还会落在雨伞上。

生:雨点还会落在学校的操场上。

生:雨点还会落在小草上。

(板书:雨伞、操场、小草……)
师:它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雨点落在雨伞上会跳舞。

生:雨点落在操场上,把操场洗得干干净净。

生:雨点落在小草上,在小草上滚来滚去。

(板书:跳舞、洗操场、滚来滚去。


师:同学们,谁能把看到的情景作成一首诗呢?
教学反思
一、唤醒“读”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简洁而明快的导入能激起学生们“想读书,要读书”的欲望。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会给他们暗示和鼓励的语言。

例如,用“认真读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这样的话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对学生读书的训练,而且还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来说,这样可促进学生对句子的进一步认识。

二、用心去“体验”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

”我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诗歌内涵。

如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亲自摆一摆姿势,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样,学生朗读起来才会动情。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
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来当回小诗人”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课堂再次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