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评价方案
(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导向作用。

《课标》对评价实施提出了有价值的原则性建议,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在“评价具体建议”中,《课标》又分类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方式。

我们通过传统的试卷检测模式,可以评价其中大部分学习内容。

另外,还有部分孩子的语文素养难以以一张试卷评价,比如:《课标》提到的阅读中的“朗读”评价、课外诵读阅读量的检测、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检测。

这就要求我们亟待推进小学语文评价改革,全面评价小学生语文素养。

二评价原则:
1 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传统的书面检测侧重检查、甄别和选拔的作用,而我们的评价改革要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作用。

2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3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4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知识板块之间、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评价。

5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评价内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过程方法、语文学习的发展与成长(形成性评价)
(二)知识积累、部分技能掌握(终结性评价)
1 识字写字、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习作成文水平。

(书面检测)
2 朗读、课外阅读与积累、口语交际。

(口头检测)
关于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无法量化,只能以定性评价的方式。

如:可采取问卷调查、随时观察记录、交谈等。

呈现方式可以以等级、评语、印章等。

可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评价结果,落实评价功能中“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

关于终结性评价。

我们用的多,因为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感觉易操作。

但长久以来,我们注重了书面的终结性检测(也就是单元、期中、期末的试卷检测),而忽略了终结性口头检测。

而“朗读、课外阅读与积累、口语交际”的检测是书面试卷所不能替代的。

四评价方式及量表:
形成性评价建议方式:
问卷举例:附表
印章使用举例:
等级使用举例:
知识单向过关检测
终结性评价方式:
书面检测与口头检测结合。

(一)书面检测以试卷呈现。

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检测。

(二)口语检测包括朗读能力检测和课外阅读积累检测。

朗读评价
每学期一次。

从本学期所学课文中抽取一篇,指定大约200字左右的段落进行朗读。

对照《各年段朗读水平达标一览表》,做出等级评定。

1 方式:分组检测与抽查结合。

(1)先以班为单位检测。

班内分组(建议四人组)检测,由小组长负责综合组员成绩,记录在总成绩表内。

教师抽测。

(2)年级组长带领组内所有语文教师成立评委组。

统一时间,制作统一学生成绩报告单,对级部每个班进行抽测。

每个班随机抽取三个组进行检测,此成绩作为学校对班级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结果。

2 评价量表如下:
小学语文低年段朗读教学评价标准
备注:按两项中最高级别等级记录成绩。

小学语文中年段朗读教学评价标准
建议:若三个项目中有两项以上(包括两项)能达到较高级别的,则按最高级别纳入成绩。

小学语文高年段朗读教学评价标准
建议:若三个项目中有两项以上(包括两项)能达到较高级别的,则按最高级别纳入成绩。

诵读与阅读评价
分两部分:必背古诗文及课外阅读内容。

以阅读考级的形式进行检测。

检测时间不拘泥于期末或其他某个时间段,而是以学生达到要求为准,随时申请随时过关达标。

对迟迟不进行考级申请的学生,要及时采取各种办法督促其申报。

确保每个孩子达到《课标》最低要求的阅读量。

(一)考级说明
1 关于十一个等级的说明:该课外阅读考级共设十一个等级,低年级为一至四级;中年级为五到六级;高年级为七至十级;十一级为特级。

各级设级别证书,以激励学生阅读兴趣。

2 各级证书的考级程序:学校设立“考级评审委员会”,下设三个考评小组:(1)低年级考级评审小组,负责一至四级的考级评审;(2)中年级考级评审小组,负责五至六级的考级评审;(3)高年级考级评审小组,负责七至十。

特级的考级评审由“学校考级评审委员会”负责。

3 考级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学校考级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学术委员会代表、家委会代表、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3人组成。

“低年级考级评审小组”成员由一、二年级备课组长、教师代表3人组成。

“中年级考级评审小组”成员由三年级备课组长、教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3人组成。

“高年级考级评审小组”成员由四、五年级备课组长、教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3人组成。

4 学生自由申报考级的级别(可跨年级申报)。

一至十级的考级,每月下旬组织一次,特级的考级每学年组织两次,分别在6月、12月进行。

(二)考级程序
1 申报考级者需记诵必背的篇目,阅读相应的必读和选读书目。

2 考级提交的资料
(1)个人填写的《考级申报表》一份。

(2)与申报级别相应的读书笔记。

3 考级内容
(1)考级者向评委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

(2)参加“口试”。

考评委分组、分工负责背诵、朗读、问答等环节。

测试内容:
一至六级:(1)从必背篇目中任意抽取3篇背诵,全部背过算过关。

(2)考评委从必读或选读书目中随机选取一段200字左右的段落,稍作准备有感情朗读。

(3)评委(老师和学生)各提两个问题,答对3个为过关。

七至十级:(1)从必背篇目中任意抽取3篇背诵,全部背过算过关。

(2)考评委从必读或选读书目中随机选取一段200字左右的段落,稍作准备有感情朗读。

(3)从读过的书中选取一个故事讲述。

(4)评委(老师和学生)各提两个问题,答对3个为过关。

特级:(1)向考评委汇报读书内容和感受。

(2)文学常识测试(10道题)。

(3)评委(老师和学生)各提3个问题,答对5个为过关。

4 “读书笔记”考级要求:
一至六级要求:一级不少于10篇,二至六级每级不少于15篇。

七至十级:每级不少于30篇。

申报特级读者的读书笔记不少于40篇。

(阅读考级操作比较麻烦,在未形成学校单位的考级序列前,可尝试先以班为单位考级,考级评委就有本班语文老师和本班学生代表担任。

)六几点要求:
(一)分管校长负责本校的小学生语文评价工作,要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教导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要具体抓好落实,语文组要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

(二)学校可根据教研室“小学语文评价方案”,结合各学校不同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使用。

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创新小学生语文评价策略。

以适合学生、简便易行、起到效果为原则。

(三)学校要认真组织测试,结果要记入学生评价手册。

(四)各校结合学期复习工作,合理安排测试教师和每班具体测试时间。

(五)各校及时汇总每个班级口试情况,认真总结口试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撰写总结报告。

附表1:
课外阅读考级申报表
附表2:
考级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附表3:
各级课外阅读书目
低段书目(1~4级)
中段书目(5~8级)
高段书目(9~11级)
附表3
形成性评价——家长问卷举例(网络答题——问卷网)
附表4
形成性评价——印章使用举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