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施简介

恩施简介

魅力恩施民俗文化饮食恩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

特别是当地颇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比如有合渣、腊肉、土豆干等。

土家人吃食主要为杂粮,如苞谷、小米、荞麦、红苕等,吃大米较少。

喜腥膻,好饮酒。

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

喝酒用土碗豪饮。

对于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

即“土家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绿豆诸物,取水和油,贡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

”旧时还有咂酒习俗。

苗家饮食,多以苞谷,洋芋为主、较少大米。

喜食酸辣,好饮酒,红白喜事或亲友客人,常以酒款待。

民歌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全面,与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清新凄艳、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

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1.《黄四姐》:至今已传唱150多年,起源于建始县三里乡。

是在恩施州广泛流传的土家族民歌经典,它以喜花鼓的明快节奏和生动欢乐的情爱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馈赠定情信物的情节,被誉为中国民歌中鲜艳盛开的奇葩,经历百年而不衰。

2、《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3、《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

“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

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

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

”《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4、《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5、《六口茶》,是恩施土苗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及其向往幸福生活的古老民族礼节。

一口一问,一口一答,浓香酽醇,似娇音缠绵;香甜不腻,似情人香吻;清爽神怡,似弦歌绕梁。

岁月悠然,万种风情;洗涤昏寐,婀娜摇曳。

远道慕名而来的游客,喝完六口茶,经得茶娱道,也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这“六口茶”,在湖北土苗山寨,实际上寓含着:“亲切欢迎,友谊长存”之意。

民族舞蹈1、摆手舞,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

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特点: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是以手的动作带动身体转动,左右摆动,双手自然屈伸,舞姿粗犷健美。

2、撒尔嗬,又名跳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

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

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把死亡看成登入极乐世界,表现了土家民族最质朴的生命观。

3、板凳龙舞,是苗族请番薯神保佑番薯收成好的一种舞蹈形式。

男女表演者排成长蛇阵,手握板凳腿转着火堆舞动,就像龙在腾飞。

4、傩戏,本意是满足人们的一种愿望,驱逐疫鬼,消灾纳福,多为喜庆场合演出。

表演形式丰富,融法事和戏剧于一体。

唱腔音乐丰富多彩。

获奖剧目《姜女下池》《禾多多》《剃那比》。

风俗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

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

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

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

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

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

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

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

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

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

(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巴东神农溪国家AAAAA级景区。

位于巴东县境内,西陵峡与巫峡之间,在距巫峡口2.5公里处汇入长江。

属典型的水域风光类生态旅游风景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有关部门开始组织游客用原始、古朴的“豌豆角”木制扁舟放漂,优美动人的土家族歌舞和高亢激昂的纤夫号子,令游客乐不思返。

1985年向社会开放。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里,自南向北,沿途接纳17条支流。

神农溪有千古之谜——古巴人“悬棺”和岩棺葬群,古栈道遗痕依稀可见,沿途可探寻古巴人的足迹。

碗豆角木扁舟是神农溪保存千年的原始交通运输工具,土家纤夫是古巴人纤夫的活化石,是土家民族文化和纤夫文化的结合。

七姊妹山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由七姊妹山、秦家大山、八大公山3大部分组成,总面积34550公顷,最高海拔2014.5米、最低海拔650米,森林覆盖率93.8 %,因其植物、动物物种的古老性、保存的原始性、成份的多样性、壮观的规模性,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列为“中国优先保护领域”、“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据专家考证,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现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植物“活化石”珙桐群落,有“绿叶扶果果更红”的红豆杉,有罕见成片的青冈林。

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这颗绿色明珠更加璀璨夺目,光耀神州。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和板桥乡境内,正处于恩施—利川—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318国道横穿景区,距恩施市区30公里。

恩施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景区,2004年8月由中法探险队发现。

峡谷全长108公里,以庞大著称,险峻传奇,山头高昂,有仰天长啸之浩气;水质清幽,有脱胎换骨之感受。

峡谷中沐抚大小龙门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百座独峰,仅200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可谓举世无双。

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

主要有大河碥、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11个景点。

恩施土司城国家AAAA级景区。

坐落在恩施市郊旗峰大道,距市中心1.5公里。

是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

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2002年向社会开放。

恩施土司城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

这里建有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

梭布垭石林国家AAAA级景区。

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距恩施市54公里。

因地质岩溶现象而形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以石林为主的地文景观类风景区。

2000年对外开放。

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

景区平均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良好,动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色迷人,被誉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恩施市都要在此举办盛况空前的“女儿会”。

恩施龙鳞宫国家AAA级景区。

位于恩施市西郊麒麟溪源头,距市中心8公里。

属地文景观类洞穴风景区。

1994年,恩施州水电局组织专家进洞探险后,把洞口修建成旅游景区,1995年正式向社会开放。

龙麟宫俗称“出水洞”,属水旱兼备洞穴景观,由水洞、干洞和迷津洞组成,洞长2300多米,其中水洞“小三峡”长500多米,干洞和迷津洞长1800多米。

洞穴雄奇神秀、水陆兼备。

溶洞叠转迂回、千奇百怪,整个溶洞集壮丽、险峻、幽深、神奇为一体,洞内石笋、石幔、石柱、石林等发育充分。

洞口高约60余米,并修建有一歌舞台,民族文艺和洞穴奇观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洞内平均高度50米,宽30米。

洞中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平均温度20℃,冬可消闲、夏可避暑。

龙麟宫的一坛、二府、三峡、九龙、十三厅和二十八珍奇等200多处景点分布在水洞“小三峡”、干洞和迷津洞中。

水洞“小三峡”两岸奇峰耸峙,怪石狰狞,河水夏日冰冷彻骨;干洞和迷津洞内钟乳石保存完好,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利川腾龙洞腾龙洞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与旱洞相连,主洞与支洞互通,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的神奇风光和独特魅力而驰名中外。

洞口垂直高度74米,宽64米,洞长52.5公里,专家认为该洞穴系世界特级溶洞之一,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清江至此跌落形成“卧龙吞江”瀑布,水声如雷吼,气势磅礴。

2005年10月,腾龙洞被中国地理地质界、风景旅游界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七个世界第一,一个亚洲第一1、世界第一杉——位于利川谋道的水杉王,树高35米,胸径2.4米,冠幅22米,迄今树龄已达600余年,它是世界上年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留下的生物活化石,带给你远古的回忆。

2、世界第一缝——云龙河地缝,即恩施沐抚大峡谷,长17.5公里,平均深75米,宽7.5米。

上有7条半瀑布.左岸为2.5亿年前形成的二叠纪岩层,右岸为1.8亿年前形成的三叠纪岩层,是世界上约绝无仅有的。

3、世界第一暗河——龙桥暗河,连接奉节龙桥河和沐抚大峡谷,长约50公里,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人类可通行的最长的暗河,让你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4、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梭布垭石林,形成于4.6亿年前,其特殊的地质构造(有硅酸钙保护层),堪称世界奇迹,它不仅有深藏不露的美感,还有极高的科考价值。

5、世界上第一高的面板坝——水布垭面板堆石大坝,全长660米,坝顶高233米,比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面板堆石坝墨西哥阿瓜密尔帕大坝高出46米。

6、世界第一高桥——四渡河特大桥,四渡河特大桥位于巴东县野三关镇四渡河,大桥主跨900米,桥面与峡谷谷底高差达560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是目前国内在深山峡谷里修建的最大跨度悬索桥,比目前世界最高桥法国米约大桥还要高290米,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悬索桥。

7、世界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恩施建始高坪巨猿洞,被发现巨猿化石3万余枚,挑战了人类非洲起源之说,人类起源原来是在巴人的故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