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八年级历史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大变局”是指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3.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
”作者认为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4.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北伐战争5. 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这主要表现为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 义和团由反清转变为反帝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实践6. 农历干支纪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按照农历的干支纪年,2018年是戊戌年。
历史上发生在戊戌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公车上书B. 百日维新C. 兴中会成立D. 义和团攻打紫竹林7.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
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 孙中山少年时代曾自命为洪秀全第二,历史上孙中山与洪秀全相似之处不包括A. 都是反清英雄B. 都领导了农民起义C. 都在南京建立新政权D. 都颁布了法令文件10.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A. 林则徐B. 李鸿章C. 康有为D. 陈独秀11. 下面为2017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目录。
请根据内容,为本单元选出合适的单元主题A.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新时代的曙光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2.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A. 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 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D. 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13.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
这反映了毛泽东()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D. 建立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14.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15.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B. 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6.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
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人类记忆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7. 《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这份报纸出版的时间为()A. 1936年12月11日 B. 1936年12月12日 C. 1936年12月13日 D. 1937年8月13日18.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1921年A. 爆发了五四运动B.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C. 发动了辛亥革命D. 建立了中华民国19. 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A. B.C. D.20. 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A. 北伐战争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21.1900年6月义和团在_________一带阻击八国联军,敌人死伤多人。
____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2. 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事件是______。
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 ___。
24.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___________》。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纲领是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1分, 第26题10分, 第27题11分,共32分。
)25. 谈判桌、签约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场景,一些场景定格了一场战争的终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3分)有何共同之处?(2分)出现这种共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图D反映的是从1931年开始的那场战争的结果。
它是哪场战争?(2分)(3)对比前三次战争,你对图四反映的战争结果有什么认识?(2分) 26. 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十四年抗战,留给我们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
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1)请介绍材料一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4分材料二2017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2)结合图中信息,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你能从图片中获取哪些与该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4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2分)2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九大报告对许多历史问题进行了阐述。
学习十九大报告,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请举出“中国先进分子”介绍这种理论的突出事例。
(4分)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开创这条道路是什么?(3分)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2分)材料三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请写出两个统一战线的名称。
(2分)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答案(40分钟;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5 AACAC 6-10 BCDBD 11-15CACAC 16-20 BBBA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21、廊坊台儿庄2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23、中共一大遵义会议24、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1分, 第26题10分, 第27题11分,共32分。
)25.【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
图二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图三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分)共同点:都以中国的失败告终,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都丧失了很多主权。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
(2分)(2)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分)(或抗日战争)(3)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分)(意思对即可)26.【答案】(1) “九一八”纪念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抗战纪念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4分答对两个可得分)(2)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中国遇难者达30万以上;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份;(4分)(3)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本题答案为开放性,只要答出其中两方面的基本意思即可。
(2分)27.【答案】(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2分)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分)(2)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分)(3)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