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大变局”是指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3.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
”作者认为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4.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北伐战争5. 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这主要表现为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 义和团由反清转变为反帝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实践6. 农历干支纪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按照农历的干支纪年,2018年是戊戌年。
历史上发生在戊戌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公车上书B. 百日维新C. 兴中会成立D. 义和团攻打紫竹林7.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
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 孙中山少年时代曾自命为洪秀全第二,历史上孙中山与洪秀全相似之处不包括A. 都是反清英雄B. 都领导了农民起义C. 都在南京建立新政权D. 都颁布了法令文件10.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A. 林则徐B. 李鸿章C. 康有为D. 陈独秀11. 下面为2017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目录。
请根据内容,为本单元选出合适的单元主题A.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新时代的曙光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2.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A. 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 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D. 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13.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
这反映了毛泽东()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D. 建立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14.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15.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B. 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6.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
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人类记忆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7. 《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这份报纸出版的时间为()A. 1936年12月11日B. 1936年12月12日C. 1936年12月13日D. 1937年8月13日18.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1921年A. 爆发了五四运动B.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C. 发动了辛亥革命D. 建立了中华民国19. 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A. B.C. D.20. 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A. 北伐战争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
”“民国六年”是指()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22、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红军长征②南昌起义③五四运动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 ①②③④⑤B. ④③②①⑤C. ③④②⑤①D. ③④⑤①②23、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是在( )A.1904年B.1905年C.1906年D.1907年24、你认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C.清政府妥协退让 D.清朝封建制度腐朽25、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A.思想—制度—器物B.制度—器物—思想C.器物—制度—思想D.思想—器物—制度26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七七事变爆发D、百团大战27、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28、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C中共方面做出的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29、20世纪30年代,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敌手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B.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C.中国军队武器落后D.中国军队战术失当3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不相符的一项是()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C.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阅读材料,辨析作答: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31.材料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一一摘自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1)根据材料,指出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条约。
(2分)(2)你同意包天笑关于“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的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 12分, 第33题 12分, 第34题10分,共34分。
)32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十四年抗战,留给我们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
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1)请从材料一三个纪念日中写出你所知道的两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6分)材料二 2017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2)结合图中信息,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你能从图片中获取哪些与该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4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2分)34.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九大报告对许多历史问题进行了阐述。
学习十九大报告,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请举出“中国先进分子”介绍这种理论的突出事例。
(4分)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开创这条道路是什么?(2分)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2分)材料三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请写出两个统一战线的名称。
(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
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其带有理性救国的态度。
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
——《复兴之路》解说词(1)根据材料,指出“战争”的名称。
(2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第二次月考试联考八年级历史科答题卡(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二.阅读材料,辨析作答: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