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瓶装饮用纯净水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瓶装饮用纯净水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生产线人员禁止喷洒松动剂及其它化学药剂;2.品控加强现场监督
链道润滑液浓度太高,输送链条倒瓶未及时扶起导致瓶体严重粘有润滑液,而成品装箱时倒置使润滑液顺瓶子流入造成瓶口被污染有润滑液的苦涩味
1.现场品控按标准检测润滑剂使用浓度;2.水线人员按标准开启润滑剂
装箱机处员工直接将润滑剂从瓶身淋洒到输送链道上导致瓶身被严重污染,同样成品装箱时倒置而污染瓶口,致瓶口有苦涩味。装箱机塑料框盛装可用回收瓶污染
1、严格按规定对水处理间各部位余氯指标跟踪检测,若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二、漏水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
解决方法
瓶颈螺纹处或瓶颈处穿孔、以及机械划伤
1、改善吹瓶机机械手性能2、加强理瓶机、输瓶链道、灌装机(止旋刀)以及生产线输送道的设备能力,避免设备带来的损伤3、加强灯检控制
折盖、歪盖、隐形高盖引起漏水
生产操作人员卫生不符合规范
1、生产作业人员需严格按个人卫生规范执行
回收瓶的使用不符合要求
1、回收瓶的使用要符合清洗程序
微生物控制环节失控
对微生物控制环节定期跟踪,有异常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原水、活性炭过滤器、灌装头等)
微生物室环境因素和操作人员可能存在操作缺乏严谨
微生物室检测应保证环境因素的可靠性,对于微检员必须按微生物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微生物繁殖
具体参见第十条1、严格杀菌,保持机械过滤余氯≥0.3ppm,成品水O30.4—0.6ppm2、对微生物控制环节定期跟踪,有异常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原水、活性炭过滤器、灌装头等)3、预防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如回收瓶的使用要符合清洗程序或瓶、盖、管坯的污染要及时隔离处理)
余氯超标(漂白粉味)
1、加强水处理间的巡检力度,如机械滤后余氯,NaHSO3加量,活性炭吸附的有效性等的监控(具体见第一条)
生产员工质量意识及责任心严重不足。
须立即安排相关培训
空压机密封不良,有漏油现象,造成压缩空气中存在细小油粒,在瓶的吹制过程中污染。
工程部对设备进行检修,加强线上培训
在现场违规使用润田空瓶盛装其他物品后混入造成
加强现场管理
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注意运输过程防护
十四、瓶体润滑液污染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润滑液浓度高,易造成瓶子本身污染严重
瓶被油污染产生的油污味
具体可参见第十三条
润滑剂侵入带来的苦味
具体可参见第十四条
七、杂质
原因
解决方法
水处理间的过滤器失效
1、加强对水处理间过滤器进出压力的监控,若超标,则进行清洗;2、严格按水处理CIP清洗程序执行
机件碎屑如各种管路接口的密封圈破裂、灌装头密封圈磨损,灌装头积的污垢
1、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密封圈2、定期清洗灌装头
2.找出反渗透设备仪表上显示的二级水PH值与实测值的对应关系,以使水处理操作员随时观察判断PH值实际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以稳定PH值。
实验室检测仪器出错
应检查PH计的使用情况
十三、水中有油污的质量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吹瓶机日常养护过程中润滑油添加过度,出现滴流油现象;生产时因旋转向心力使油洒落在瓶上或瓶内。同时若进入瓶仓造成其他瓶的污染
瓶装饮用纯净水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一、余氯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
解决方法
原水池中加氯量过大其残留量已超过活性炭吸附能力。
控制原水池中加氯量为6--8ppm,可根据NaClO原液的有效氯浓度,以确定NaClO的加入量
还原剂加入量不够或其有效浓度不够使其过多的氯进入活性炭而活性炭又已达饱和状态。
十一、重金属超标
原因
解决方法
原水水质异常(铁、锰过量)
1、对原水的锰砂罐运行要监测,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综合指标分析检测,以便对后面水处理起指导作用
2、凡有异常的地下水禁止加入
絮凝剂加入过量
确定絮凝剂的浓度和絮凝效果,准确确定加入量,跟踪检测铁、铝重金属含量。
水处理系统过滤效果不好,如保安过滤器失效
定期送检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水样,确认过滤效果并采取更正改进措施,定期或担负进出压力差≥0.5Mpa时对保安过滤器清洗
管道及设备中有水停机时间过长
1、停机过长应将设备中积存的二级水排掉
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1、保证品控检测数据准确性
臭氧发生器故障
1、维修臭氧发生器
电压、水量及空压不稳定
调整到规定参数范围
发生干燥剂失效
定期检查干燥剂,及时更换
臭氧发生器参数设定不合理
根据检测值及时调整参数
十、瓶装饮用水微生物问题及解测使其还原能力达工艺要求
2、确保其加入量在水中的浓度为机械滤器余氯的3倍。(定期检查泵的冲程、频率,确保测量准确。)
活性炭吸附能力达饱和或失效。
1、定期对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冲洗
2、定期对活性炭进行再生,使其恢复对余氯的吸附能力
3、定期对活性炭过滤器的能力进行验证
品控对余氯指标监控不到位
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喷码模糊不清晰
1、空压管不稳定未将瓶盖吹干,油墨不够或浓度不够让操作人员调整空压管压力和更换油墨
2、让灯检人员选出不合格品
漏码
1、回收管堵塞,打印延时过长或过短、让操作人员及时清洗喷码机喷头,让其正常工作。2、喷码机机械故障应停机解决3、加强质检力度
喷码不准确
1、每天零点的跳码未及时跟进2、喷码机机械故障的解决3、加强质检力度
1、在保养中注意,应注意添加适量的润滑油
2、在保养后加强监督力度
吹瓶间地面油渍严重,落地管坯或瓶被污染,被操作工人违规投入正品筐中。
1、应对操作工加强培训
2、加强地面清洁卫生工作
达意隆吹瓶机在开机时模具内油渍停留严重而使瓶上沾满油
1、每次生产前检查合格后方可生产
2、加强首件产品的检验
半自动吹瓶机模具两侧的轴承上润滑油积累严重,取瓶时易碰上,造成瓶表面污染,在后操作中致使瓶内污染。
保安滤器未及时清洗消毒
定期用0.005% 过氧乙酸浸泡30min,当进出口压差≥0.5Mpa时,要更换滤器
反渗透膜未及时清洗
定期对反渗透膜清洗
瓶与盖的杀菌
1、空瓶应保证及时使用,放置时间过长应清洗消毒后再进行使用; 2、瓶盖应保证无污染并臭氧杀菌2小时以上
瓶盖密封性
1、严格验收包装材料,保证瓶、盖的一致性;2、控制生产过程中瓶盖扭力在标准范围内3、对高盖、歪盖等异常品要及时检出
十二、纯净水PH值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
解决方法
原水水质异常
3、对原水的PH要监测,特别是加地下水,以便对后面水处理起指导作用
4、凡有异常的地下水禁止加入
NaClO、NaHSO3、NaOH三种药液的加入量异常
1、调整对应的药品计量泵,根据出水余氯及pH进行调整加入量
反渗透膜功能降低或失效,导致二级RO水PH值偏高
重码
1、对回收产品的喷码应擦拭干净2、加强擦拭和喷码的质检
六、异味
原因
解决方法
PET瓶因高温产生的塑料味
1、生产过程中用冷瓶
盖体异味
1、原料中色目料的纯度提高
NaOH超标(涩口感、苦味)
1、加强品控检测力度,严格控制NaOH计量泵工作状态2、保证灌装间COP、CIP的冲洗程序,控制冲洗水为正常值、避免化学异味。3、注意保持灌装间回流罐清洗干净
环境卫生的控制
1、按要求对吹瓶间、水处理间、灌装间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对地面、墙壁、空间、地沟的定时喷洒消毒;2、具备臭氧和紫外灯消毒的空间要定期进行消毒
管道系统被微生物污染
1、按要求对管道系统进行合理的CIP清洗和浸泡2、对灌装间回流罐应注意清洗消毒
设备COP的清洗消毒不彻底
1、按要求对瓶的输送系统(管胚仓、瓶仓、风道、风机滤布等定期进行擦拭消毒2、对水处理间和灌装间设备表面定期清洗消毒
1、加强原辅料检验,做好瓶盖试机工作;2、保证盖和瓶匹配一致,若采用不一致的瓶或盖要及时跟进产品情况,有必要进行码垛倒箱放置3、及时调整旋盖头 3、加强检验环节控制
盖未旋紧
1、保证其扭力在9~13磅·
瓶口或瓶身有残缺或小孔
1、加强原材料管坯质量检测2、加强吹瓶间空瓶质量控制3、加强生产线检验环节控制
2、及时更换风机滤布
灯检漏检
加强灯检人员岗位责任
蚊虫的防治设施、措施不到位
1、完善蚊虫防治设施并定期清洗
回收瓶的使用不符合要求
1、回收瓶的使用要符合清洗程序
八、净含量不足
原因
解决方法
瓶子本身容积不够
1、调整吹瓶机参数,检验灌装容量合格后,方可吹瓶
机械振动造成瓶内水外溅引起灌装量不足
1、调整设备,减轻振动,防止料液外溅
灌装速度过快
灌装速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灌装头有杂物堵塞或灌装头坏
定期进行设备COP、CIP,及时更换灌装头
质检人员疏漏
加强灯检、线上质检人员工作力度、同时实行轮换制度
九、纯净水臭氧不合格
原因
解决方法
水中PH偏碱
1、加强监测PH值及水处理计量泵的工作状态
二级水箱水放置太久
1、按要求对放置超过2小时的二级水应排放;停产2小时内再生产时检测臭氧浓度若不合格,可混入新鲜较高浓度臭氧水
原因
解决方法
瓶子厚薄不均,及底部发白使瓶子耐压降低,在后续工序中,极易挤压变形
1、控制吹瓶质量2、加强空瓶检验
瓶仓储瓶过多,挤压变形,理瓶机卡瓶造成变形
1、控制瓶仓储瓶数量
2、及时调整理瓶机使其不会损伤瓶子,若因理瓶机卡瓶应及时调整
3、质检人员要及时选出厚薄不均、发白、变形瓶
灌装机械原因变形如止旋刀引起挂丝等
三、套标及标签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标签出现重影、色差、多余的线条、折径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