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尽在方言中——顺德方言调查报告学校:容桂中学班级:初二(20)班组长:林淑贤组员:林淑贤、冯倩莹、周纤云、龚颖思、刘晓枫、冯淑笙、邓姿、李婷、潘越、王荔指导老师:张雅芸一、活动背景顺德方言主要流行于广东佛山市,与广州话相近,但又不尽相同。
对一些事物的名称或一般用语的叫法和广州话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
顺德人能完全听懂和讲广州话。
但广州人或港澳人难以完全听得懂顺德话。
例如杏坛话的“回家”是读作“翻(fæn)归”;均安话的“我”是读作“挨(á)”;广州话的“咩事”是读作“咩树”;“火柴”是读作“火zái”等等。
因为大众传媒发达而导致顺德话不断向广州话靠拢,许多旧有的发音与词汇用法都逐渐减少以至消亡。
不同的方言,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即使到了近代,彼此间的区别还是存在的。
现代人喜欢听的是香港或广州一带口音的歌曲,可是否记起顺德原生态的鲤鱼歌?顺德方言流传至今,现已深入民心。
为了了解顺德方言,我们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
二、 活动过程【1】 制订活动计划 A .调查目的:1、通过对步行街以及部分地区的考察,了解市民对顺德方言的运用、喜爱程度以及顺德方言的发展趋势。
2、收集各种信息,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帮助外来人士更深入的了解顺德方言的博大精深之处。
B .活动流程:C .小组分工:(2、5)编写问卷,派发问卷 (3、8、9、10、57)实地考察 (7、56)收集信息,分析总结 (13)负责拍摄D .调查地点:天佑城、步行街、容里。
E .调查时间:2012年5月F .方式:为了获得本地人与外地人对顺德方言的运用情况,我们首先查阅了有关顺德方言的网站,书籍等资料。
同时为了使调查具有真实性与代表性,我们小组的成员还在天佑城等地实行考察。
【2】 实施活动计划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1. 采访对象,顺德本地人居多,说明本地人富裕,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接受采访。
2.近年来,外来人口剧减,市场开始向内陆转移.顺德的经济发展失去了优势.3.说明了大部分本地人最初接触的是顺德方言,但也有极少部分不是。
4.说明了顺德俚语通过电视传媒以及各种口头传播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5.说明了顺德童谣的广泛普及性,也说明了顺德方言的普及性.6.说明大部分人对顺德方言的态度都是认可的,甚至是热爱的.7. 说明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看粤语频道的,也证明了粤语频道的成功以及粤语的辉煌。
8. 说明了顺德本地人日常生活中还是喜欢使用地道的顺德方言,但还有部分人习惯运用广州话以及普通话。
也说明了在本地人的心目中顺德方言的地位不亚于普通话的地位。
所以作为顺德人,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9. 说明了外地人中不少对顺德方言能够把握自如,但也有少数会听不会说甚至不会听的。
也说明了顺德方言简单易懂。
10. 说明大部分人对顺德方言的发展趋势都是持支持态度,认为各地语言都是平等的,可长期共存。
也有少数人担忧顺德方言是否会被强势语言所取代。
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文化便使语言有了不同的形态。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顺德方言也是极具魅力的。
调查中,有大部分人表示喜欢顺德话,这充分地表明了顺德话在整个顺德文化中价值不容小看。
面对前不久的“禁粤”的舆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这很不好,甚至有人认为,顺德话的价值,也体现了整个顺德文化的价值,更是中文语言体系的一块瑰宝,尤其是它与古汉文相融相通的特性,更是表明了它作为方言的内涵极具魅力。
三、活动身影四、 活动感想林淑贤: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因此每个地方都有只属于它的语言,独一无二。
身为顺德人,顺德话乃是我的骄傲,所以我认为,了解顺德话是很有必要的。
顺德方言,现在大概就只有一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们才能说好。
就算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要说好一口漂亮的顺德方言也不容易。
原因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商业、媒体的传播,广州话逐渐进入顺德人的耳朵,于是,顺德话就渐渐的被广州话“同化”。
顺德话与广州话来对比,顺德话显得比较粗犷、朴实、亲近人心,这些是广州话所无法带来的。
但是由于广州话的普及化,我真的很为顺德方言而担心,天知道什么时候这种质朴的语言会逐渐被埋没?那可是顺德文化中的奇葩!忍心吗?不!于是,我斗胆请求每一位看过这份调查的、热爱顺德的、喜欢顺德方言的人——请你拯救顺德方言!怎么做?简单,只要多发掘,多使用就行了!一句话总结——我爱顺德方言。
周纤云:何谓地区特色?美食,文艺,习俗,不可或缺的还有地道的方言。
顺德作为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其方言也兼具了如流水般清澈和悦的独特风味。
作为土生土长的顺德人,能通过这次地理调查更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方言,获益良多。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街串巷,各户询问。
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社会实际能力。
采访对象的认真填表,热情接待,使我感到一种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真诚与亲切。
还记得文具店老板夫妻暖人的笑颜,玩偶店姐姐亲切的问候,店铺阿姨有趣的故事……无论本地人与否,地域差异多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都表示认可。
虽顺德方言不及广州话运用广泛,更谈不上什么国粹。
但这是我们历史的印记,它的传承,需要我们新生健儿的认可。
热爱一方热土,就要热爱它的文化精髓,它能否与时俱进,或逐渐消亡,乃需要我们的包容与支持。
作为顺德人,我爱顺德,爱它的一切。
冯倩莹: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地道的“白话”。
那天,我们去了容里,一户热情的人家接待了我们,跟我们说了很多顺德方言。
有有趣的,有正经的。
下面我来介绍一些:阿姨跟我们聊起了以前的事。
她说丝厂叫做“鬼府”,当时我觉得好惊奇,以为丝厂就像做魔鬼训练的那个地狱,很恐怖。
后来才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那时很多人都在那工作,阿姨也在那工作,那时候的人,叫她“鬼府女”。
她还说了一件有趣的事,虽说是句粗话,那就是“我乃你瓜啊”,意思是我理你才傻,我听后又好笑又不解,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话了。
就算是现在,我说“白话”也只会讲“我踩你先傻呢”,这倒挺新鲜的。
以后还可以用来捉弄人呢。
如果一个人不礼貌地要我做这做那的。
我就用这话回敬他。
不过,开玩笑的,不能说粗话,毕竟,我们都是文明的中国人。
不,是顺德人。
我们经过调查,还发现了很多口音不同的了。
例如茶,用广州话来讲是“cha”,而用顺德话来讲是“zha”。
再例如柴,用广州话来讲是“chai”,而用顺德话来讲是“zhai”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都已把一些地道的家乡话忘了,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感到羞愧。
所以,我决定了,我要回去叫奶奶教我一些顺徳话。
因为,说顺德话是我们顺德人的特色。
我们要好好流传下来。
冯淑笙:虽然说我是顺德人,但是在学校都是讲普通话,对顺德方言有点陌生了,现在通过调查,更深入地了解了顺德方言。
在调查中,访问了一些年长的顺德人,从中,我能学到这么多关于顺德的文化,我真的很高兴。
就比如:一味:一般而言,味就是味道的意思,但在顺德方言,他意思是“总是,一直是”等意思。
“一于”中的“于”在汉语中指的是于是,在,从等意思,但在顺德方言,则是另一个意思了,他是指“无论如何,就是,不如”的意思。
举个例子:“一于叫句去搞掂啦”意思就是“不如让他去弄吧”。
顺德人说自己的亲人时会说“衰仔,衰女…….”但他们并不是在骂他们,我们要注意当时的环境,语调,表情,他是反义语。
顺德人也总会提到“细佬仔”这个词,他指的是小朋友的意思。
顺德人很喜欢喝早茶,每到星期天早上,有很多家人一起去酒楼喝茶,喝茶,顺德人会说成“饮乍”这个音调,“饮”就是“喝”,“乍”是“茶”的意思。
说到喝茶,我总会想起顺德美食,例如凤爪,鱼生,烘禾虫,大良野鸡卷,双皮奶,蹦沙,水蛇,伦教糕,等等,听了都想流口水。
还有煮饭,你们知道炒菜在顺德怎么说吗?顺德人会说“煮诵”,“诵”就是“菜”的意思,“煮饭”有的人也会说“煲饭”,“剩菜”会说成“隔夜诵”,等。
顺德人也有自己的俗语,“牛皮灯笼----点极都点唔明”指的是反应迟钝的人。
“啊某整饼”指这个人没事找事干。
还有一些很经典的话:“落雨大水浸街,阿妈但柴上街卖”。
“讲大话,甩大牙”形容不诚实的人。
“样样衰衰被狗追”。
“食也唔做也做也大烂也”形容懒惰的人。
在这次的地理调查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顺德的语言了,他是多么的独特有意思啊,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过现在,许多人都讲普通话,导致有一些顺德土话都很少有人讲了,希望我们会把顺德的文化传承好,发扬光大!龚颖思:通过此次调查才发现原来顺德的方言是如此之有趣的。
虽然自己来顺德已经许多年了,但毕竟不是纯正的顺德人;虽从很小时便已接触方言,但通过此次调查才发现顺德方言魅力之大,原来自己是有那么多的不懂。
每个国家,甚至乎每个地区、小镇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独特,如若自己不深入研究,怎能发现那些有趣呢?感谢此次调查,给我留下了如此难得的回忆,也让我收获了许多许多珍贵的友情。
顺德的方言,是那么的让人猜不透。
还记得第一次听“鬼府女”这个词时,便觉得很新鲜。
“鬼府女”?听上去便是一个令人很不懂的词语,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鬼府女”其实便是那些梳理蚕丝的女工呀。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顺德方言已经渐渐失传了。
现在要找纯正的顺德方言又该去哪里找呢?身为一个纯正的顺德人,请别让这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吧!刘晓枫:我们的调查对象是——“顺德方言”,对此,我深感兴趣。
所以我提供了调查的地点,容桂镇容里某一户人家。
那家有一八旬老人,热情好客,见识甚广。
容里是一个民风朴实,和谐共处的地方。
以前有河,有田,家家小孩一起玩乐,一起长大,左邻右舍一起劳作,一起娱乐,拥有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和地域方言,是一个调查方言的宝地。
这次活动,我学会了——1)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掌握了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方法和步骤。
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来,不紧不慢,紧扣主题。
2)这次活动,更让我学会了一件事——方言需要人继承。
一种方言,没有了继承人,久而久之,就会消失。
古语有云,一个地方灭亡,不可怕,一种方言消失而地方还在时,才可怕!作为这个地区的人,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啊!邓姿:那一天,我们去了容里调查,那是顺德的一个地方,应该有挺老的历史了,屋子很多都保留以前的风格。
在那里,同学的亲戚接待了我们,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顺德方言”的东西。
我不属于本地人,但是经过那一天,我有了很多新颖的见解。
我来顺德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有时听到本地人同学听到的话也听地懵懵懂懂的。
有一次,同学向我借东西,她跟我说:“借翻笔和插子胶。
”我当时不知道她说什么。
后来她告诉我“翻笔”是铅笔,“插子胶”是橡皮,那时我并没多问。
经过这次,我又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
阿姨说她以前工作的地方是丝厂,他们叫它做“鬼府”,阿姨被人称为“鬼府女”,当时我觉得好奇怪,以为丝厂不是个好地方,很恐怖,后来才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