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化学竞赛周之前小胖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如下总结:A.工业炼铁(1)工业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如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小胖说应该在酒精灯上加一个灯罩,酒精灯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应该先______________(填“点燃酒精灯”或“通入CO”),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胖说应该先关闭硬质玻璃管和澄清石灰水之间的止水夹,否则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小华觉得他分析的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应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4.4g,则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大于_______g,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侯氏制碱法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的产品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请写出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分析下表,反应后能得到碳酸氢钠的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氯化钠氯化铵碳酸氢钠碳酸氢铵溶解度(20℃)36g37.2g8.5g29.8g(2)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_ 、过滤、干燥。
(4)老师告诉小胖在通二氧化碳的时候最好采用加压的方法,小胖百思不得其解,你觉得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
得到的氯化铵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
【答案】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Fe2O32Fe +3CO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通入CO 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会一直通一氧化碳至装置冷却,石灰水不会倒吸未处理尾气,污染空气在石灰水后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尾气 2.8 部分一氧化碳没有参加反应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先饱和析出固体 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反应冷却结晶压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增大 CO2和H2O 氮肥【解析】A.工业炼铁(1)工业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高温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CO+Fe2O3−−−→2Fe +3CO2。
酒精灯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以达到高温条件。
(2)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实验过程中应该先通入CO,其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后,会一直通一氧化碳至装置冷却,玻璃管内压强不会变小,石灰水不会倒吸。
(3)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实验产生的尾气中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而该装置存未处理尾气,会污染空气,应做出的改进是在石灰水后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尾气。
(4)由Fe2O3+3CO 高温2Fe+3CO2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44,,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4.4g,说明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4.4g,则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大于2.8g,其理由是因为实验开始要通入一氧化碳排装置内的空气,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防止铁被氧化,同时还有反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
B.(1)请写出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2)反应I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了、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分解反应。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铵固体(4)增多压强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提高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5)上述工艺流程中CO2和H2O即是原料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
得到的氯化铵因含有氮元素可以用作氮肥。
2.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I.打开弹簧夹,通入段时间的氮气;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III.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 、C 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 1、m 2。
请回答下列问题:(1)NH 4HCO 3属于____(选填 “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 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
(2)装置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III 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m 1、m 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氮肥 浓硫酸(浓H 2SO 4) CO 2+2NaOH=Na 2CO 3+H 2O 打开弹簧夹通氮气 或【解析】(1)根据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解答;根据NH 3能被酸溶液吸收及浓硫酸有吸水性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3)根据必须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B 、C 装置且防止干扰实验解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NH 4HCO 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装置B 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浓H 2SO 4);(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aOH=Na 2CO 3+H 2O ;(3)步骤III 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氮气;(4)设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
NH 4HCO 3NH 3↑+H 2O↑+CO 2↑ 79 44x m 227944x m = x =27944m 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2127944m m m +×100%=2127944()m m m +×100%或212197511()m m m +%。
3.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气中SO2的含量不超过0.4mg•L-1,某兴趣小组利用反应SO2+l2+2H2O=H2SO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O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①碘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续加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溶液变蓝。
③把1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注射器,每次抽取的气体为1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_______mg,步骤③中缓缓向外拉注射器,“缓缓”的目的是_______,(2)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35mg使二氧化硫充分反应0.2mg/L<0.4mg/L,排放达标【解析】(1)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为,步骤③中缓缓向外拉注射器,“缓缓”的目的是使二氧化硫充分反应;(2)设抽80次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SO2+l2+2H2O=H2SO4+2HI64 2546.35mg解得:=1.6mg所以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
0.2mg/L<0.4mg/L,排放达标。
4.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填“元素符号”)(2)铁钉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次出现,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ⅰ)变化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
(ⅱ)变化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ⅲ)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和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关系_______。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
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____,溶液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②在蓝色溶液B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已知铜锈样品的质量10g,固体F的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答案】Al 水和氧气6HCl+Fe2O3=2FeCl3+3H2O B C二氧化碳Fe2+铁、铜Fe+CuSO4=Cu+FeSO455.5%【解析】(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达,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铁锈的质量等于反应前铁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水的质量和,所以锈蚀后的铁钉的质量大于原铁钉的质量;(3)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