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六课 东阳木雕 教学设计

第十六课 东阳木雕 教学设计

第十六课东阳木雕
教学目标
1.了解东阳木雕工艺,初步欣赏木雕工艺之美。

2.感受木雕的美好寓意、精美雕工,体验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

3.激发对木雕艺术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木雕的工艺之美,感悟小雕的艺术价值。

难点: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尝试创作有特点和创意的作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搜集东阳木雕作品及资料等。

(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1.问题导人,激发学习兴趣。

(1)什么是“木雕”?
现存最早的木雕会是怎样的形象?(出现木雕鱼。


木雕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木雕鱼。

(2)什么是“白木雕”?
(3)想知道什么是白木雕,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你就会知道。

引出课题:
《东阳木雕》。

2.介绍东阳木雕,了解相关知识。

(1)千年回响——东阳木雕的历史。

东阳木雕历史悠久,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

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

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东阳约有40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

(2)包罗万象——东阳木雕的分类。

木雕在生活中非常实用,不仅可以用在建筑雕刻上,还可以用在家具雕刻上,另外还独立发展成为工艺品,实用而精美。

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为工艺品。

(3)美好寓意——东阳木雕的寓意。

先集体解析木雕作品的寓意,再分组讨论木雕作品的美好寓意。

3.品味东阳木雕,感受艺术特点。

(1)精雕细镂——精巧的雕工。

雕刻的方法: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

(2)活色生香——生动的形象。

欣赏《羲之品茗》木雕作品,让学生观察描述王羲之喝茶的动作和神态,领略来源于生活的木雕人物形象的饱满、生动的艺术特点。

(3)巧夺天工——不断地创新。

4.活学活用,小小鉴赏师。

分组鉴赏木雕作品。

5.拓展延伸,国内外比较。

中国木雕的“四大名雕”的展示与分析,得出东阳木雕被称作“白木雕”的缘由。

中外雕塑作品的比较欣赏,感受民间艺人的“智慧”,提升民族自豪感。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制作好的石膏模版、搜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

(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再次感受雕刻的魅力。

2.分析木雕的制作环节和雕刻步骤。

(1)课件播放制作环节。

选木料——备工具——巧设计——精制作
(2)课件播放雕刻步骤。

3.赏析学生雕刻作品。

(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

(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

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

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
①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

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

③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

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

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

(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

(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6.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

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进行雕刻系列练习,举行作品展览。

(3)搜集资料档案,定期全班交流。

(4)把东阳木雕或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