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肝脏移植护理
伤口及各种引流管
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与色 妥善固定引流管
术后并发症—出血
监测生命体征 测量腹围 评估引流管压力、观察引流液的量 监测凝血功能 慎用止血药
术后并发症—排异
活体排异率较低,可能相关因素:供肝活力好;无热 缺血时间;冷保存时间短;供体与受体有较好的组织 相容性 分类:超急性(术后7日);急性(术后1个月);慢 性(术后3个月后) 表现:发烧(>38.5℃ );精神倦怠;乏力;胃口差; 生化指标AST/ALT比值<1,总胆红素升高;小便颜色深 皮肤巩膜黄染 确诊:肝脏活检 处理方法:增加或更换抗排异药物、大剂量甲强龙冲 击治疗
杭州标准:
没有大血管受侵,
肿瘤直径小于8CM,
MILAN’标准
1996, 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CM, 或瘤灶数目小于3个 每个直径小于3CM)
AFP水平小于400NG/ML 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时优先考虑行肝移植治疗; 如果肿瘤直径大于8CM,必须满足AFP小于400NG/ML和组织 学分级为高、中分化,可考虑行肝移植 Hangzhou criteria
供体选择流程
第四阶段 1、精神科医生评估
2、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供体选择流程
第五阶段 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及相关科室进行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及注意事项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供体术前护理 受体术前护理
供体术前护理
评估:全身状况、心理状况、伦理状况 禁食10~12h 备皮、皮试(抗生素皮试、碘皮试) 术中带药(抗生素、泛影葡胺)
活体肝移植概念
LDLT :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切除受体自身全部肝脏替换成健康供体的
一部分肝脏的过程
活体肝移植适应症
急性暴发性肝炎(FHF)(药物、食物、
病毒等) 终末期肝病及肝硬化(乙肝性、酒精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先天性疾病(先天性胆管狭窄、肝豆状 核变性、先天性代谢病如糖原累积综合 症等) 肝癌
肝脏移植方式
尸体肝脏移植 活体肝移植
为何选择活体肝移植
现状:尸肝短缺 1、来源缺乏; 2、移植术后疗效提高, 手术指征扩大导致需求 增加)
优点:
1、可选择手术时间,利于充 分评价受体,在最适宜的时 机进行手术; 2、供受体手术同时进行, 供肝的冷缺血时间大大缩短, 尸肝8~10h,活体<1h 3、外科小组有充足精力,供 受体可以充分准备 4、若为供体,免疫基因部分 相同,发生排异少
术后护理—其他并发症
术后出血; 应激性溃疡; 腹腔感染; 切口感染; 胸腔积液; 脓胸;
最严重并发症
死亡 文献报道19例;欧洲有登记系统,美国 和亚洲无登记系统,存在漏报;我中心 45例无一例
全世界报道过的供体死亡情况
供体肝切除后肝的再生
概念:肝切除后残肝的代偿性增大,实 际上残肝的再生只属于体积的增大,而 不是再生成一个新的肝叶。 时间:术后一周,残肝体积达术前1/2; 两周达术前2/3;三个月后残肝恢复到术 前水平
血制品准备
浓缩红细胞 20u 血小板 20u 血浆
特护小组的成立
具有监护知识 肝胆外科知识
供体术后护理
供体为健康人: 优点:全身状况和肝功能好,择期手术, 比治疗性肝切除简单。 缺点:供体为健康人,发生并发症和死 亡为严重事故,责任重大。
术前访视病人
一般护理
病房:先返回ICU,稳定3天后回普通病房, 住院一般为3周。 体位:麻醉清醒半卧位,鼓励多翻身、深呼吸 和活动四肢,注意保护引流管。 气道管理:24小时内拔气管插管;2天内拔胃 管;5天内低流量吸氧利于肝脏修复; 循环管理:3天内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心率、 血压、呼吸、体温、尿量等 止痛、镇静:止痛泵、安定口服等。
供体选择流程
第三阶段: 1、影像学检查
CT:测量肝脏体积; MRI:了解肝脏是否有隐匿性肿块; MRCP、MRCA:了解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下腔静脉 解剖、胆管解剖。 2、B超提示脂肪肝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了解肝脏是否有脂肪 变性及纤维化。 3、影像学显示不清必要时行ERCP,了解胆道解剖走行。
低体温(33~35度):与长时间手术;大量
补充液体;低温保存液有关。复温方法:提高 室温、加电热毯体外复温;输入液体加温;呼 吸器加温。
呼吸道护理
胸部听诊核实肺通气情况 床边胸片确定气管插管位臵,定期气道内吸引、术 后12~24小时及时拔气管插管 拔管后可用的肺部清理方法有:胸部拍击、体位引 流、超声雾化、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早期下床 活动 术后出现无症状的胸腔积液,3—5天自行吸收,如 影响呼吸,可考虑胸腔臵管引流,臵管时防出血。 肺部感染:积极排痰,使用有效抗生素。
特殊护理
饮食:禁食2-3天,防腹胀、腹痛、呕吐,3天后少量 多次饮水—流质—半流—普食。 引流管(一根肝断面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每天 定时挤压、检查;记录引流物量、性状、颜色;正常 拔管时间为术后7天;异常情况(引流物为胆汁可能有 胆漏,引流物为鲜血可能有肝断面及腹腔内创面出血) 要密切观察,便于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伤口的护理:清洁伤口,2—3天更换一次敷料;7~10 天左右拆线。 预防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周;做好尿管、伤口、 输液、肺部护理。
活体肝移植术后受体的护理
一般护理
入住无菌层流病房 层流室医生、护士与麻醉医生和外科医 生进行详细交班(麻醉手术方式、术中 出血情况、液体出入量、术中用药等)
生命体征监测
频率:床旁持续监测 内容:意识、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 肺动脉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深 部体温、尿量、胃液、腹腔引流液
受体术前护理
移植受体术前充分评估
评估全身情况 评估其社会心里状况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 评估是否有药物及酒精滥用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 病友 相关书籍 网上(我院网址:)
完善各项检查
常规检查:
1、血液(常规、血型、血生化、 凝血全套、病毒系列、培养、内毒素、血氨、 血气) 2、尿液(常规、培养) 3、粪便(常规、隐血) 4、痰液(培养、找抗酸杆菌) 5、胸片 6、心电图 7、腹部B超(肝胆脾胰)
并发症的护理—肝功能异常:
原因:切肝对肝脏的扭转、挤压 表现:肝酶学及胆红素指标升高; 发生率:100% 恢复时间:1个月 护理:定期监测生化全套;合理用药 (护肝药、其他药)。
并发症的护理—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手术右支门静脉残端闭合门静脉 管径变小或扭曲 表现:B超发现门静脉栓塞;腹痛;水肿 本中心未发生 护理:定期监测凝血全套、血小板计数; 定期B超了解肝脏血管;鼓励早期下床活 动
术后并发症—感染
易感染因素:术前营养不良;手术时间长;使 用免疫抑制剂;术后使用呼吸机 感染途径:腹腔内感染;静脉导管感染;泌尿 道感染;伤口感染;肺炎 感染物:细菌、真菌、病毒 CMV病毒:感染率30%~65%;感染方式有 原发感染,复发感染,重叠感染;表现为发热、 纳差、肌痛、关节痛、肝炎、胃肠炎等;治疗: 更昔洛维静脉注射。
特殊检查:
1、HLA配型、淋巴细胞毒试验 2、肝脏CT 3、肝脏彩色超声(了解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流) 4、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了解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解剖) 5、肝胆管磁共振成像(了解肝外胆管解剖)
个体化检查:肿瘤查AFP、CEA等
肠道准备
术前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宜 消化的低脂饮食 术前晚清洁灌肠(辉力) 晚8点后禁食禁饮至手术
本中心移植概况
1993.4—2009.12 首例肝移植:1993.4 首例肝肾联合移植:1999.2 首例活体肝移植:2001.2 首例减体积肝移植:2004.4 首例劈裂式肝移植:2006.9 1993.4—2009.12,总共肝移植数目836例,其中 活体移植148例
维持体液平衡
正确计算入量和出量 监测尿量和尿比重 监测中心静脉压 监测肾功能和电介质 腹水病人测腹围、测体重
预防感染
传染性疾病家属及工作人员勿接触病人 维持床单位及病人身体清洁,做好基础护理 严格洗手和无菌操作 维持皮肤完整 尽早拔除各种管道 减少侵入性治疗 定期体液、分泌物细菌培养
活体肝移肝移植历史
1963年,全球首例肝移植(美国Starzal) 1977年,国内首例肝移植(武汉同济夏穗生) 1988年,首例活体肝移植(儿童接受母亲,由巴西 Raia和澳大利亚Strong同时) 1997年,首例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美国Washs) 右半肝作为移植物的成人间活体肝移植(A-A LDLT)广 泛应用 至2005年,亚洲7237例活体肝移植 至2007年9月,国内开展245例活体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小肝综合症
概念:由于利用小体积供肝,使移植供肝不能 满足受体代谢需求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包括肝细胞严重损伤、肝分泌功能延迟、淤胆 时间长、移植物失功等。 原因:移植供肝体积不足(供肝体积与受体标 准肝体积比<40%);供体因素(使用边缘性 供肝:年龄大于50;肝脂肪变>30%;肝功能 异常等);受体因素(严重门脉高压或活动性 慢重肝宜发生);手术技术因素(正确处理入 肝血流:门静脉血流;出肝血流:肝静脉回流)
并发症的护理—胆漏
表现:腹腔引流管引流物胆汁样,引流 物胆红素定量检查高;严重表现体温升 高、腹膜刺激症、血象偏高等。 处理:肝断面胆漏—放臵引流管充分引 流—自行愈合;右肝管残端闭合口胆 漏—放臵鼻胆管或胆道支架—定期复 查—导致远期胆道狭窄的可能
并发症的护理—肺部并发症
肺部感染:与手术麻醉和气管插管有关; 使用抗生素,超声雾化,定期翻身拍背 肺栓塞:我国无,欧美多见(与白人更 易患血栓性疾病有关),表现为胸痛、 胸水、低氧血症,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