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如何选择动物学号:11311031 姓名:裴知超 班级:11中药(1)班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选择动物摘要 :目前,全球心血管疾病正进入缓慢增长时期,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多,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为了研究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方法,筛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近年来, 国内在心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摸索出一些较好的动物造型方法,有许多动物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
正文: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 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 3 人中, 就有1 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症。
[1]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2]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高血糖症、中风、心肌梗塞、血栓、动脉硬化等.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上实行了许多动物模型来研究这些心血管疾病。
国内在心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摸索出一些较好的造型方法,有许多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
[3]一,高血压病如何选择动物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2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4]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2.12%和71.6%,虽然高于全国人群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处于低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5]由此可见,为了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增加,治疗高血压病迫在眉睫,如今,为了防治高血压疾病,专业人员在高血压动物模型研究中做了许多工作。
高血压在选择动物模型上,一般选用犬、猫或大鼠,不宜使用兔,因为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波动大。
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被认为符合中医“阴虚阳亢”的病机,滋阴药可以改善此证动物模型的高血压。
[6]大鼠是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的良好动物。
SHR有许多特征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极其相似,以SHR为代表实验动物模型必将对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7]二,动脉粥样硬化如何选择动物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势头,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8]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
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在发达国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被称为“头号杀手”,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9]动脉粥样硬化在选择动物上目前缺乏理想动物模型。
一般可选用兔、鹌鹑。
这两种动物对高脂日粮诱发脂代谢絮乱极为敏感,动脉粥样硬化易形成。
但兔是草食动物,鹌鹑属于鸟类,其动脉硬化部位及病理与人类不一致。
我们希望通过对动物模型研究概况的综述,将会不断提高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水平,从而对其预防、发生、发展认识将有一个大的飞跃。
[10]三,心肌缺血如何选择动物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11]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缺血性心肌病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目前该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
[12]心肌缺血可选用犬、猫、兔、大鼠和小鼠一般常用动物模型。
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不仅能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奠定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药的开发,推进临床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
[13]四,心功能不全如何选择动物心功能不全亦称“心力衰竭”是由任何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喘证)’(肺胀)等范畴[14]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转归,因而其病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怎样建立与临床疾病近似的动物模型,是进行药效学动物实验的一个关键问题。
[15]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常用犬、猫、豚鼠,也可用兔,一般不宜用大鼠,因为它对强心苷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强心反应不敏感。
五,心律失常如何选择动物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兴奋秩序的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目前的动物模型,只能表现心律失常的某一方面的症状,因此进行对抗心律失常药药效评价时,往往要求多个动物模型进行实验。
[16]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可用豚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干来建立缓慢型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此方法操作简单,花费少, 适用范围广, 其应用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相关疾病的研究构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17]六,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选择动物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20 年冠心病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
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
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心肌梗死大鼠、家兔、羊、犬及猪等中大型动物建立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一般不使用小鼠。
小鼠体形较小,使得一些外科手术及治疗措施的研究无法进行及运用,也是这种模型的缺点。
[19]一个理想的!与临床心肌梗死病理生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将为心肌梗死机制探究以及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更为可靠地支持.[20]七,心绞痛如何选择动物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顽固性心绞痛是指传统的抗心绞痛药物无效,又不适合做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的心绞痛。
[21]目前,心绞痛动物模型的研制涉及西医病理学、中医病机学等领域,根据造模机理总体分为两个大类,即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证模型。
[22]心绞痛一般选用的动物模型一般选择家兔。
八,高血脂如何选择动物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高血脂及脂质代谢障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23]在动物模型上,一般选用大鼠、兔,尤其是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是良好的模型动物。
兔虽然容易形成高血脂症和AS,但兔是食草动物,对脂类比较敏感,其脂质代谢过程与人类有所区别,所以渐渐被淘汰。
[24]展望: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明显得到改善,一些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得到治疗和控制,但是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上还是显得有些乏力。
在我国,卫生资源相对紧缺,资金投人、专业医疗人员和区域医疗水平发展也不均衡,特别是在边远农村地区,所以加大卫生资源的投人和加强专科医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5]在心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上,研究人员也获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原有的动物上取得了突破,还研究出了转基因模型动物,转基因动物模型必将是今后动物模型发展的趋势。
结语: 为了减轻心血管病人的痛苦,早日解决心血管疾病难以治愈的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努力研究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不能对症下药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立与人类相似的成熟的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对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1]林玉川. 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03:12-13+15.[2]潘巧玲,吴建华,冯常森,于博.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0:3520-3522.[3]杜凯杰.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国内研究概况[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87,03:143-145.[4]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08:701-743[5]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上)[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01:1-5.[6]孔炳耀,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2001【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07:07[7]邓祖国.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04:249-251.[8]杨永宗.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研究近况[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04:481-489.[9]张美玲,王茁伉,彭成.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四川动物,2009,05:794-797.[10]杨丽,张小娜.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 广东药学,2005,02:1-3.[11]许波华,许立. 中药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5:265-269[12]于震,刘建勋. 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03:273-276.[13]卢志强,张艳军,崔广智,庄朋伟,张金保. 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08:1053-1057.[14]朱燕波,骆晓霞,唐芳. 心功能不全中医症状评分表的研制与临床适用性[J]. 中医杂志,2012,06:482-484+494.[15]陈宇鹏,冼绍祥,黄衍寿. 保心康对家兔实验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药效学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01:36-39+42.[16]童妍,党万太,苗维纳.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医学,2012,01:7-8.[17]尹军祥,郭继鸿. 迷走神经干刺激建立缓慢型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研究[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02:134-137.[18]林荣.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进展[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03:161-170.[19]孙慧君,范江霖.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01:113-115.[20]李峰杰,李贻奎.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01:5-10.[21]黄震华顽固性心绞痛治疗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10:708-712.[22]郭炜,韩涛,董文亮,王辉,张婷. 心绞痛动物模型研制进展与中药药效学评价思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0:27-29.[23]闫志芳,王永辉,刘季英,张荣. 建立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 山西中医报,2004,04:15-16.[24]倪鸿昌,李俊. 高血脂症实验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4,06:401-403.[25]姚震,陈林.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J]. 海南医学,2013,13:1873-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