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当代高校书法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当代高校书法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当代高校书法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重回高校教育舞台并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态势,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当前高校书法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期待。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育教育期待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体制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与改革,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重返教育舞台。

特别是近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成果显著,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德艺兼备的书法人才,也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革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在这显著教育成果的背后,高校书法教育依然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

据笔者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15所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进行书法本科生的招生与培养,其中有67所高校设置有书法硕士生的招生与培养,还有20余所高校设有书法专业的博士教学点。

一、高等院校书法课程设置及存在问题
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催生了专业书法人才的培养,书法专业的教育机制、教师队伍等也随之进行了创立与重组。

尽管目前高校书法教育成果显著,但在其实践过程中依然存
在问题。

(一)学科建设方面
当前已有很多高校开设书法专业,但国家并没有对书法学科的性质进行确定,各大高校对“书法”专业性质的归属也不尽相同。

比如有的设立独立书法学院,有的将之归到文学院,有的归属于美术学院。

“书法专业”没有一个相对确定的体系构建,对学校开展教学、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等都有一定的制约;且各大高校所使用的书法教材杂乱多样,以师为主,各自为政;师资力量不平衡;教案、讲义、多媒体课件等学术水平存在差异。

这些都是书法教育从稚嫩走向成熟过程中的漏洞,亦是高校书法教育亟待完善的中心问题之一。

(二)课程安排方面
据调查,90%的高校会在本科期间安排楷、行、隶、篆、草以及篆刻的临摹与创作;部分院校也将国画、中国通史、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等科目作为拓展书法理论学习的辅修科目。

但就两者的课时分配来说,技法所占课时远远大于理论课时。

而高校80%的学生更愿意进行技法方面的练习,至于书法理论则持得过且过、修够学分的态度。

(三)作品展览方面
当前高校书法的展览方式主要以展厅展览和网络展
览为主。

展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成果检验、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形式。

学校积极组织各类赛展是好事,然而对于学生作品的评选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重形式、重技法”的单方面评价,对学生的参展、获奖意义引导社会化倾向严重,在赛展过后又很少对赛展意义、问题、经验进行总结交流,教师的指导差强人意等问题。

(四)书法理论批评方面
很多人对“批评”一词存在误读,误将“批评”理解为指责、批判,其实书法批评是书法理论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进书者提高书作质量,改进作品缺陷的一大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品评意识的重要课程。

当前,高校很少将“书法批评”纳入教学体系,专业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技法、如何将创作变得更美、如何临习名家、大家的范帖,对艺术类学生“批评”意识的培养重视度不高。

二、当前高校书法作品特点
书法作为一种纯艺术的载体,作品是最好的表现。

因此,各高等院校也会组织一些展览、赛事以便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书法专业学生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展作品大都风格雷同,存在地区化现象;其次,部分学生重形式上的制作与装饰,如多使用色宣,进行做旧、染色、拼接等,作品形式化、装
饰化现象严重;最后,学生书作的内容多为抄录的诗词、书论等,自作诗词、对联等少之又少。

书法作品本身的文本意境、文学底蕴被淡化。

三、对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的期待
国家要尽快完善书法学科的体系建设工作,统一书法学科的归属问题,设立详细的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要不断完善本科、研究生加入各级协会、组织的评选机制,吸纳各类型书法人才,充实传承书法艺术的后备力量,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社会基础。

各大高校要提高书法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学工作的硬件设施;完善书法学生的招生政策办法,杜绝为收取高昂艺术类学费而进行的盲目扩招,调整艺术与文化课程的录取比例,提高生源水准质量;同时也要调整书法技法、理论以及辅助学科的课时安排,加强书法专业学生对经典典籍的诵读与学习,不应培养出单纯的“写字匠”,要让学生的书法技法与理论并重,文学与艺术并进。

笔者认为,书法专业的学生要自觉提升文化素养,各级书协组织、机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淡薄在校学生创作参展的急躁心理,避免学生将书法视为获取名利的手段。

要让青年学生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心境与情感相融合的作品,深化书法艺术的内涵与境界。

结语
书法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以及对研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书法教育培养形式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基于目前正在不断完善的各类书法教育政策而言,应对书法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期待,书法艺术终将回归并体现其传情达意的艺术价值。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2013级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曹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