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分析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2、结合实例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结合实例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说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难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三、学习过程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1.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科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重要提示: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的。
”——鲁迅“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恩格斯这些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我检测,运用知识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2.任何一国文化传统的形成都根源于期生产方式,而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它的文化特征和性质就具有延续性。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3.(2010·浙江文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归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
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另一方面,。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考点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总结:(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哪些?(二)自我检测,运用知识4.下列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5.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
这表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6.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
这体现了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变化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发展考点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发展的过程是。
社会发展是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是_____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_加以解决。
改革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正误,并解释理由。
1)在所有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都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
2)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3)我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二)自我检测,运用知识7.(09安徽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公告。
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并初步确定了五大主要任务。
国家进行中长期教育改革属于A.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D.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9、(2010·丰台质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
(12分)四、反思与总结:总结本课学习后存在的问题:1-8:BBADB CAD9、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3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2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分)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经济发展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2分)(3)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1-8:BBADB CAD9、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3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2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分)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经济发展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2分)(3)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1-8:BBADB CAD9、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