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小区智能化

居住小区智能化

居住小区智能化摘要:本文从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的概念、内容以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和探讨。

一、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概述1.发展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国际社会把智能大厦的概念推向了住宅,形成了“智能住宅(Smart Home)”的概念,而我国则结合居民小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新理念。

通过对小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内在关联进行综合优化,对居住小区进行智能化的综合统一管理,实现小区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家居环境。

2.概念1999年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用)》中对住宅小区智能化作了如下描述:“住宅小区智能化是指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高新科技,将传统的土木建筑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分别对其使用功能进行进行智能化,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安防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家居环境。

”3.系统目标2005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明确指出:“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科技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要求。

”二、智能小区系统内容1.安全防范系统。

(!)住宅小区周围边界的防范功能。

该项功能要求在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周界设置主动红外线报警探测器、电脉冲栅拦等报警探测装置,并与住宅小区管理中心的主机相连接,用以及时发现非法越界者。

住宅小区管理中心也能实时显示报警路段和报警时间,并且自动记录与保存报警信息。

(2)住宅小区闭路电视监控功能。

为了满足该功能,在小区的各个进出口、停车场、电梯厢等内设置摄像机,每天二十四小时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车辆以及电梯的运行情况实施监控,必要时可以进行实时录像,供事后重放查询。

(3)小区内住户安全报警功能。

小区内部每户均安装有智能安全报警子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来自烟感、煤气泄漏、应急求救按钮、红外线探头、门磁开关等报警探测器的信号,意外发生时,智能系统自动按照内部程序设定的警情等级通过现场总线通信的方式把各种报警信号传送到远端的物业管理部门的监控中心。

煤气泄漏时,系统还可自动关闭住户的煤气阀和电闸,以保证楼内居民的安全。

(4)楼宇对讲以及小区内部通话功能。

小区内部楼宇每个单元都安装有楼宇安全门对讲系统,每户都可以设置可控制楼宇安全门的对讲机,来访客人可以通过对讲系统实现与被访住户的对话,由被访住户遥控开门。

联网的对讲系统功能还可实现来访客人在小区的入口处就能与被访住户对话,如果被访者不在家,访客就没有进入小区的必要了。

在高级住宅楼区,还可以采用可视化楼宇安全门对讲系统,使住户居民足不出户便对来访者一目了然了。

(5)电子巡更管理功能。

对于采用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采用电子巡更管理技术可以杜绝保安人员的漏岗、失职等现象发生。

二、信息管理系统。

(1)水、电、煤气、热能等远传自动计量收费管理功能。

该功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进户验表扰民的难题。

改人工进户验表方式为集中式计算机自动验表方式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降低了劳动强度,又增加了用户的方便性及安全性。

计量仪表数据采集机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水、电、气三表数据快速、准确、及时地传输至物业管理中心,或者通过城域网络系统传送至其它相应收费部门的计算机收费系统。

对欠费不交的住户,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远程关闭该住户的水、电、煤气阀停止为其提供服务。

(2)配电系统监测功能。

管理中心可以监测各个小区单元的供配电情况,一旦发生跳闸、缺相、停电等故障,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能够监测到出故障线路的位置,管理人员可根据情况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暖通系统监测功能。

在有集中供暖、通风系统设计的小区内,对每栋住宅楼进行温度监测。

一方面可以确保居民住宅的室内温度保持在令人舒适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可以控制能源合理地进行分配,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给排水系统监测功能。

对住宅小区内部各个给排水系统进行监测。

当给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时,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能够给出信息显示,为维修人员及时、准确检修提供了方便。

(5)照明设备的监控功能。

对公共区域的照明包括街道、景观、泛光等设备进行控制管理,根据环境的照度和预定的时序实现照明的智能化控制,达到安全节能的目的。

(6)电梯运行状体监控功能各单元电梯工作状态显示、故障报警信息集中管理,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出现故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7)停车场管理功能计算机管理的停车场,安装汽车防盗识别系统并采用无接触感应式智能卡控制进出车辆,使得停车场的管理形成方便、安全、高效的控制体系。

(8)自动喷灌节水功能覆盖面积已经成为了衡量住宅小区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对小区园林绿化浇灌实行智能化管理也成为了必要措施。

自动喷灌系统可以根据气候、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状况自动喷水浇灌,达到科学浇灌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9)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功能场、中心绿地、道路交汇等处设置草地音箱,通过管理中心集中控制。

在节假日、每日早晚以及特定的时间段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营造小区内和谐、愉悦的氛围,也可以播放公共通知、科普知识、娱乐节目等,增加住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还可以作为紧急广播,强制介入使用。

(10)电子公告显示功能内设立电子公告牌,显示有关的公共信息和小区物业管理信息,还可以开展发布各种广告信息服务业务。

(11)监控中心与物业管理计算机网络功能包括闭路电视监控设备、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后备电源设备等等。

通过闭路电视监控设备,保安人员足不出户便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到所辖小区内各处的情况,大大地减少巡防人员的数量,也提高了巡防工作的效率。

物业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还建有小区住户居民档案库。

档案库包含了居民入户登记、变更登记、住户概况、房屋楼层平面图、家庭成员健康情况等详细资料。

当出现紧急报警情况时,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前端智能采集器发出的报警信息,立即查找出发生紧急报警住户的相关资料,以便为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必要的处理措施提供详实的信息。

三、信息网络系统。

(1)宽带网接入与网络服务功能每户的小区宽带数据接入网络,以便为住户提供网上综合信息服务。

与本地区城域网络建设相结合,实现在家中即可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股票交易、网上娱乐等。

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小区内部各种信息,从而极大地方便住户生活,学习和休闲的需要。

(2)家用电器控制功能通过安装家用电器远程控制装置,从而通过打电话、上网等方式控制家中的空调、照明、电暖器、电热水器、录像机等家用电器的打开和关闭。

(3)VOD点播功能(Video On Demand)即视频点播技术的简称,也称为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

VOD出现的最初原因是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不满,在现行的电视节目中收看者完全是被动的,节目提供者放什么节目,观众就只能看什么节目,而且节目时间也是固定不变的。

而VOD技术则可以实现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节目的播放,节目内容除了一般传统节目外,还包括提供查询、浏览、指南、交易、广告、教学等各类节目。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试验和发展VOD,它的出现使得电视机变成了一种可以随机获取的媒体,更像是一本书或是一张报纸。

可以浏览、可以调整,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或日期,也不受传送耗时的限制了。

(4)“一卡通”服务功能部开设安全、便捷的智能卡服务系统。

可以方便实现出入楼宇的门禁控制、停车、娱乐、购物、转账、付费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功能。

三、智能化小区的意义智能小区为节省能源、资源而在小区和居住建筑物中采取了各类措施,包括污水收集与排放、小区内外生态和绿化保护、污染气体和噪音的隔离、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

同时,为了使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又采用了各类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

但目前,由于有关“生态绿色建筑”本身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所以在智能化居住小区评级中还没有列入考虑。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的智能化居住小区对生态和绿色已有了一定的要求,但“绿色”与“智能”还只是各自独立的系统。

因此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无论是“生态绿色化”,还是“智能化”都应是面向功能的设计,即要做到功能的实现而不应是设备的堆积;应该做到“绿色”的智能化和“智能”的绿色化;“绿色”和“智能”的理念应贯穿于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最后,“绿色”与“智能”不仅仅是指设备的,更是建筑本身的。

综上所述,“居住小区智能化”是一个在人居环境中全方位采用高新技术的理念,“智能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技术本身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居住小区智能化概念表达了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一个过程,它也将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完善,也表明了可持续发展性应用是居住小区智能化的重要特性。

同时,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的建筑理念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从整体上把握“绿色”与“智能化”,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面向功能的规划与设计,住宅智能化以住户舒适、方便、经济为目的,节能和功能的考虑也是智能化设计的重点。

通过对居住小区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协调,为居民提供高效、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居民的要求。

参考文献:《智能化建筑导论》,陆伟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白德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