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数学教育专业专业代码:570105K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3年,可在2.5—4年内完成。

四、职业面向表1数学教育专业职业面向表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教育情怀、创新精神、宽广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具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优秀创新型小学数学基础教育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五年左右成长为优秀青年小学数学教师和优秀管理者,并向卓越小学数学教师方向发展,为成长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家奠定基础。

(二)培养规格1.素质(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①坚决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③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成为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⑤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2)职业素养①热爱教师行业,对小学数学教育相关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与小学数学教育有关的岗位工作;自觉遵守中国教师行业基本公约;②逐渐养成在未来的工作中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

能够遵守有关隐私教育的政策和规程,具有较高安全意识。

讲诚信,重承诺,具有较高的信用意识、契约精神;③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④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具有积极协助配合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⑤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踏实肯干,细心专研的工匠精神;⑥具备追求自我进步的思想觉悟,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适应教育领域职业不断变化的需要。

能自觉跟踪小学教育前沿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小学数学教育各种经验交流、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

(3)身体素质①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

要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②具有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安全防护习惯;③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人文素养①具有一定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人文素养,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和美术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及其他表达意图的视觉形象;②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强计算机行业语言积累,满足专业学习,岗位工作需要;③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中汲取经验并教师学习与实际工作;④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满足教师相关岗位需求所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⑤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及负责任的态度。

2.知识(1)具有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所需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2)较为系统地掌握数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逻辑知识;(3)掌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儿童心理的基本知识,及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知识和数学学习评价知识;(4)掌握国外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及发现数学教学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3.能力(1)具有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3)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较强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及评价能力;(4)具有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综合教学能力;(5)能够运用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6)能够初步独立撰写课题申请书并能独立撰写、发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具有成为数学教学研究型教师的潜力;(7)具有正确、规范、恰当使用普通话、简笔画、三笔字辅助教学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主要采用模块结构整体设置课程结构。

课程形态包括:根据培养目标不同区分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根据修业方式不同区分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教授形式不同区分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理论+实践课程。

表2数学教育专业整体课程结构表(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含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实践)、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音乐、美术。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综合素质、国学经典诵读、四大名著鉴赏、幸福心理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数学文化、孝善廉读本等。

其中,部分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如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増强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教学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健全人格。

本课程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主要内容: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促使学生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大学生熟悉国际局势,具备世界眼光,提高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把握国内外形势,进一步领会党的政策、应对挑战的基本能力,从而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涉及国际和国内时政热点12个专题。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历年的教学要点制定,兼顾形势的灵活性与教学的系统性和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尽量按中宣部、教育部每学期下达的教学要点组织教学。

4.《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职业探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增强学生就业主动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优点、缺点、兴趣、性格、能力、动机和需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调整心态,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

主要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概述、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环境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决策与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调整及心理维护、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的协作和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

教学要求:掌握求职择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试方法;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熟悉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权利意识,防范就业陷阱,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择业技能。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汉字文化书写、普通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专业素养、班级管理与活动指导、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包括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口语拓展课程、汉字文化书写拓展课程、简笔画(必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程、教育理论拓展课程等。

其中,部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如下:1.《教育心理学》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教学设计与成效评估等。

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的教学和学习心理相关知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能够设计合理课堂教学并进行评估反思。

2.《小学教育学》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主要内容:教育及其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等。

教学要求:能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为其它教育专业的学习、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3.《教师专业素养》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研究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问题。

主要内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政策法规。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具备小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学会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4.《班级管理与活动指导》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的组织与管理问题。

主要内容:道德教育、班级管理、学校组织与管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小学班级与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指导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

(三)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初等数论、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学实践与科学实验、常微分方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分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学数学微格教学、小学数学案例分析五个模块)。

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包括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数学思想、数学史概要、C语言、趣味数学、STEAM课程、现代生命科学概论-少儿生理卫生实践指导、小学科学课标解读、小学数学绘本阅读与创作等。

其中,部分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如下:1.《数学分析》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研究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二元函数微积分学,曲线积分、格林公式及微分方程初步等。

其中最基本的理论是极限理论,最重要的内容是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基本概念,知识和方法,培养作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知识重要的同时,数学思想和方法更重要,并为其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