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优秀13篇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一一、教育与训练目标1、知道自己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
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育与训练点1、我是什么学校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爱好。
3、讲讲自己想当怎样一个小学的愿望。
三、教育与训练准备1、选择几位胆子大、口齿清楚的学生按教学要点先作准备。
2、用小黑板先写好课题、校名、班级并上拼音。
四、教育与训练过程1、谈话揭题小朋友,从今天起,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
(揭示课题)跟老师读“我是小学生了”。
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很光荣的。
2、认识校名、年级、班级当开学的第一天,大哥哥大姐姐把小红花戴在你们胸前,这说明,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
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1)出示带有注音的小黑板。
(2)教师按拼音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
请学生跟老师念。
请个别学生念。
(3)谁知道,我们的学校在什么路上?我们学校周围有什么商店、机关、公园?教师正确地介绍学校所在地的道路名称、学校周围的环境。
(4)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
请每个学生自己讲讲:我是一几班的小学生。
(5)巩固校名、年级、班级。
出示:我是()小学()年级()班的小学生。
指名讲、同桌讲、开火车讲。
3、自我介绍我们这个班有()个小朋友。
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那就得认识一下。
(1)示范引路。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2)同桌互相介绍。
(3)介绍爱好。
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或在家里,都有许多爱好,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有的爱画画,有的爱讲故事,还有的爱下棋。
谁能把自己的爱好大声地向大家介绍一下?(4)连起来作介绍。
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自己喜欢什么,连起来讲给全班小朋友听。
讲的时候人要站正,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清楚,用普通话讲。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二教学理念: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自的智力组装在一起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予每个学生限制的发展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节课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统一的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化一的理解指导。
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揭课题1、播放电脑课件,欣赏《小雨沙沙》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问:看了课件后,你有什么体会?3、板书课题:雨点儿师:你知道怎么读题吗?(这一教学过程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全文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2、交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
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巧识字1、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如数不清、飘落、云彩等词。
(1)出示数字,问: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4)认读云彩飘落。
(播放课件:落叶飘落。
)飘落就是飘着落下来。
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3、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
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后又问道:你哪?引导学生读大雨点的话,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4、读方。
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地方这个词中方读轻声。
5、桌间相互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
(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读中悟1、学生自主读第5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教师边范读第5自然段,边演示雨后草长花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3、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让学生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象,模仿该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4、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5自然段。
5、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6、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7、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五、悟中品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全班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读。
交流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互相评价。
教学回顾:这节课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育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教师只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落实了创新智能的培养目标。
本节教学的启发是,过于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以基础知识没有真正地落实,尤其中识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完善。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篇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彩虹的美,初步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虫字旁、三撇儿,懂得“夏天、美丽。
出现、彩虹”等词的意思。
3.会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虹、夏、全、现、道、美、丽、彩”,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解“夏天、出现、美丽、彩虹”等词的意思。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结合说话训练,学习字词(1)联系生活实际,学字词。
A.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常常要下雷雨。
B.学生词:夏,师范写“夏”,学生书写。
(2)看幻灯,欣赏画面,学字词。
雷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看幻灯片。
A.雷雨过后出现了什么?学习:道。
彩虹。
师范写“彩”“道”,学生书写。
a.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彩虹?看板书“一道()的彩虹”。
学习:美丽。
师范写“美”。
b.彩虹美在哪里?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出示彩虹图,认识各种颜色并进行说话训练:彩虹的颜色真多,有。
)形状:用“像”说话。
师范写“像”,学生书写。
c.串词语描述,夏天的午后,下了一阵雷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远远望去,好像一座七彩的桥。
学习:“现”。
自己分析字形。
B.雷雨后的景色中,还有什么景物也很美呢?(山、树、稻子、玉米等)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呢?今天我们学习第35课虹,齐读课题。
C.请小朋友找出描写山、树、稻子、玉米等景物的句子读一读。
学习:全。
分析字形。
(二)读通课文(1)指名读课文。
(读错的字音纠正,难读的句子跟读。
)(2)齐读课文。
(三)作业(1)每个生字书写3个。
(2)课堂作业本第1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篇四教学要求: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桥、没、方、要、力、打、因、为”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精确理解课文结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教学生字,指引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1、听写生字:桥、没、方、要、力、打、因、为。
2、认读词语:架桥、没有、便利、努力、探听、计划、因为。
二、揭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架桥》2、设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为什么要架桥?桥是怎么架起来的?是谁架好的?)3、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
可以高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找伙伴一起读。
总之,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2、出示图画,请你依据刚才课文中懂得的内容,试着讲解一下。
四、以读代讲,引出问题。
1、为什么要架桥呢?(齐读经第一自然段)理解词语“便利”的意思。
2、引出问题:谁想在河上架桥?(小猴和小熊)板书:小猴小熊3、小猴是怎么架桥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4、出示句子: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1)齐读这一句。
(2)提问:大家是怎么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试着模拟一下。
(3)比较句子:a、小猴跑来跑去,说他的造桥计划。
b、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理解“每天”、“到处”两个词的意思。
反复朗读,体会小猴是怎样不行动,只顾整天四处游说的。
)5、小熊又是怎么造桥的呢?(小熊没有多说,努力地做着架预备。
“努力”阐明什么?)6、议一议:到底谁能架好这座桥呢?为什么?7、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8、噢,原来桥是小熊架的。
大家是怎样表彰他的呢?9、听到了大家的褒奖声,小猴哪去呢?10、出示句子:小猴很不好意思,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
(1)指句读。
(2)思考:小猴会怎么不好意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向大家说些什么?五、拓展延长。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应当向谁学习?2、如果你是小猴,今后该怎么做?六、齐读课文。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架桥”一课时是这样教学的。
我首先用录音机把小明和小红要给敬老远的奶奶打扫卫生的故事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发表意见。
然后我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你喜欢小熊,还是喜欢小猴?为什么?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听到大多数的学生都说喜欢小熊,因为小熊想做什么事就去做,不像小猴只知道说却不做。
在学生讨论完以后,我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我巡视所听到的一样。
在听完了学生的汇报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中间有没有喜欢小猴的?没有学生回答。
然后我说:小猴虽然没有架好桥,但是他最后是怎么做的呢?他以后还会到出说大话不做事吗?学生恍然大悟,学生纷纷举手说:其实小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最后也知道自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