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创设情境写作文(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如我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
我从小便患上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鹰”的字型,因为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只“听”老师到“‘鹰’字里面有个‘双立人’……”。
我错误地领会成是这样一个字“鹰”,于是在课后听写时,我因为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
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
然后,当我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脑;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苦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公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造成目前学生“榨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采,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
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
如:去年年未,我班有一名同学要移居加拿大,想到同学们想处六载,情深谊厚,今朝分别不知何日再聚首,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传递友情的机会,我布置班干部们利用班会为他开了一个小小的送别会,会场的气氛可想而知。
同学们流泪在留言簿上留言,握着手互道珍重,连平日最不关表达的孩子也随大家含泪唱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整个班级被一种浓浓的同学情包围着,在这动人情境中,同学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在事后的随笔中,学生那浸润了真情实感的文字谈来令人落泪:“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之间的情谊如此深厚,在那流逝的岁月中,我并没珍惜他的存在,而今日,望着那空空的座位,我的心竟然也像被掏空一样……,朋友,一路顺风,在那满目金发碧眼,满耳ABC的陌生社会中,请不要忘了祖国,忘了母校,忘了我们……我们期待你的成功!”“挥一挥手,却难说再见!难忘那留言簿上真诚的祝福,难忘送别会上那动人的歌声,更难忘那执手相看的泪眼……好同学,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读着这一篇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我更深信,用多彩活动来创设情境,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公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不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荔枝》中母亲舍不得吃荔枝的细节描写,这些情境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到正常的程序中来,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恣多彩的写作情境,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一些小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起作文就会头疼。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长期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为创设情境,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
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流中,孩子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爱用那些生动的词语去描绘眼前的情境,那是智慧的启迪,也是语言的学习,而且是美的享受——从这里,孩子一步步去认识世界。
为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1)如何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情境激发感情,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生活情境,去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2)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生动、写具体、写清楚,会布局谋篇,达到学生“会写”作文的目的;(3)如何创设一种讲评和修改作文的情境,培养他们评改自己和同伴的作文,最终达到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设计流程:一、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1、图画再现情境激趣 2、语言描述情境激情二、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1、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指导写具体2、利用多媒体的“重放”,指导写清楚3、利用多媒体的“再现”,指导写生动4、利用实物投影,指导学生布局谋篇三、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会评”、“会改”作文的能力具体内容:一、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
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
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写作指导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作文。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尝试到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让“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去写作。
一、图画再现情境激趣。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往往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点。
情境的出示,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
这样,客观的情境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习,让学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观察、思考、想象。
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视写作为乐事。
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类作文《一场接力比赛》时,我先让学生实地进行了一次接力比赛,并且把比赛的经过全部录了下来,制成录像带,等到上作文课时,再拿到教室里播放。
随着“加油!加油!”的呼喊声,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片“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景象。
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谁跑得快”、“谁最滑稽”…… 这时,你再让写,他们怎么会没有兴趣呢?在指导“大扫除”的场面描写时,我也是事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并告诉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课堂上,我问:“谁干活不怕脏?怎样不怕脏?”同学们可真是有话说话,但是,抓不住人物的动作要领,普遍存在观察无序的问题。
于是,我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不过,在表达的时候,也应该按照观察顺序说,做到有言有序。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我呀,看见申洋在拖地板,就把当时的镜头拍摄下来了。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他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1)接着是怎么做的?(放课件2)然后是怎么做的?(放课件3)最后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4)在学生依次说出动作:“握、拖——扛、跑——拧、冲洗——握、拧”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观察其神态,想象其内心,然后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这样的指导,学生就很快完成了一段话的练习。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月季花的形态时,我做的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回忆观察时的印象,然后放课件,让学生观察。
同学们会自然地说出学过的词:“含苞未放”、“含苞欲放”、“绽开”,而且进行了合理的想象。
第二步:让学生观察最引人注目的那一朵——完全绽开的。
我把一朵含笑怒放的月季花制成特写镜头课件,先把它的花朵、叶、茎分步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想象;再出示这束月季花,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学生不但认识了月季花,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物——按一定顺序。
第三步:抓住月季花形态各异的特点,引导观察各种姿态的花,让学生想象说话。
当美丽的图画播放出来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说话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这支单独开放的,好像是园中的领头之尊;这两朵齐开的,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姐妹;这三朵开在一起的,一朵大,两朵小,就像是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逛公园;这四朵开在一起的,就像美丽的花仙子降临人间,左右两边各有两。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装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这使每一位教师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利用这种情境来提高学习质量,是每个教师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情境创设、有效情境、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数学情境教学方面作如下探讨:一、创设情境应从课堂导入开始,导入要切实可行。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数学教学导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
如我在讲授《可能性》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日,小朋友们请说说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学们说的很欢快,老师又问:“这个月过生日的有哪几位小朋友?”结果有三个小同学举手,老师就把为三个小朋友过生日为教学情境,同学们为他们准备节目开始抽签,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的可能性。
进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创设分组操作探究情境解决小组问题《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