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有趣的管理学定律效应
1、事先周密计划,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情况或发展 趋势(可用鱼骨图、头脑风暴法等工具,识别出可能出现的事 情、情况或发展趋势),不忽略小概率事件(注:数学上的一 个概念,指如果一件事情很小可能发生,则认为几乎不可能发 生,忽略不计,这一理论被用于控制图); 2、针对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事情建立预警机制(在品质管 理方面,使用控制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于其它的事情, 则可识别出重大事故发生的苗头,及时预警); 3、建立应急措施、对策(可考虑使用对策表,或针对每种 情况单独建立应急措施、对策); 4、将应急措施、对策宣导给相关的人员,必要时组织模拟 演练(消防演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随时根据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应急措施、对策的调整。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戈尼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 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 一个人做事半途而废,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他永远不去 把一件作品完成,以避免受到批评;同样,只愿永远当学生而不 想毕业的人,也许是因为这样就可不必到社会上去工作;也可能 由于他在潜意识中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于是害怕成功,因此也 就下意识地逃避成功。
有学者为有这样心理的人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法,“如果 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而工作要一小时才能做完, 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后用三分钟 的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 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 上。”
一个从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 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采,但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 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
That’s All!
THANKS!
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 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 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 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 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 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 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 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怎样才能把脱缰之马一般的完成驱动力抑 制住呢?
第一,在看事物的时候运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如 果我们发现一个工作计划不值得做,那么我们就勇敢地 放弃。
第二,编制一个时间表,把必须做的事以及要费的 时间都写下来。努力培养出一种较合实际的意识,把期 限定在要求办妥的时间以前。如果有笔帐必须在12月1 日缴付,那就预订在11月25日付出。 第三,一点一滴地强化意志力,我们可以先从一件 小事来训练自己,比如强迫自己在洗碗槽里留下几只碟 子不洗,看一本书的时候,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 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的,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律”(Murphy's Law)是这样说的: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 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即凡事都具 有两面性:正面发展趋势、负面发展趋势,这两种发展趋 势互相依存、互相包容,如果不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与引 导,则事物的正面发展趋势将转变为负面发展趋势。这个 道理与中国古代哲学所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殊途同归。
从“墨菲定律”带给我们的启示来看,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着 手:
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 一日不得解脱。蔡戈尼效应使人走入两个极端:
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 着不放手,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
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罗嗦,时常半途而 废,总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无法 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 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 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 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 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 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 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 这种解答未遂的问题,深刻地留存记忆中的心态 叫蔡戈尼效应。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001 徐炎波
如果一个月前在浴室打碎镜子,尽管仔细检查和 冲刷,也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 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还是照样发生,你还是被 碎玻璃扎了脚。
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 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 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 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 拿出了房间钥匙。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墨菲定 律”(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 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
墨菲定律的演化版本
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 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 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 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 会更糟。 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 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 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 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 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 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That’s All!
THANKS!
曾有过这样一段佳话:一位爱睡懒觉的 大作曲家的妻子为使丈夫起床,便在钢琴上 弹出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 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 后一个和弦。趋合心理逼使他在钢琴上完成 他在脑中早已完成的乐句。
蔡戈尼效应
蔡戈尼效应是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 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 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 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 下深刻印象。
墨菲定律的起源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 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 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 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 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 按这种方法去做。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 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 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 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 会上,斯塔普将其称为“墨菲法则”,并以极为 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 一定会出岔子。墨菲法则在技术界不胫而走,因 为它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 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 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 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 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