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经验总结
自从当教师以来,我与学生已经幸福的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要想当好班主任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架起爱桥,感染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
从表面上看,它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看,它是教师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我们有责任把这种爱全部奉献给孩子。
这是当好一个教师的奥秘所在。
一切最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
这种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
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
不管是成绩优秀的,还是后进生,我对他们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并巧妙地对他们进行奖励和批评。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二、细心扶持,鼓励学生
低年级的小朋友就如一株株娇嫩的花枝,需要精心地培育,才
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个班主任要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游戏,从生活习惯到思想品德,都要细心地扶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通过热心地引,细心地扶持来体现的。
刚入学的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我就把学习常规、生活常规、清洁卫生常规、课间活动常规等,与同学们天天讲,时时想,照着做,记在心,并且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进行训练,细心扶持,使孩子们初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耐心培养,提高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根据他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尽心地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
接手新的班级后,我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队伍建设。
选举确定班干部前,我先说明了一些班干部的职责,让学生心理有个数。
再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组合。
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
如负责纪律委员王鑫怡,起初对自己的工作好象不太负责,只是告诉我谁谁谁不遵守纪律。
我问她:“你有没有教育管理这些同学呢?”她都是摇头,因为她有时也带头违反纪律了。
我并没有指责她,
而是反复向她讲述作为班干部要想让同学折服,自己都处处以身作则,这样同学才会服从你的管理。
我让她重新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后来的情况表明,她们的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
四、以诚相待,和家长以心换心
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
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
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中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五、讲求艺术,巧妙应对不同类型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
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
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
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
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
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
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
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
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
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打一顿,既没使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也可能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孩子对班主任极为反感,感到老师很可怕,很可恶。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与其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
使他们相信,老师来家访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
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
4.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
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5.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
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
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
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
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
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
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
从此那些家长来学校和我交流的机会明显多了。
六、要善于与学生家长交朋友
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对孩子们关心,去细心地呵护每一位孩子,并把这些工作中孩子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家长一起快乐地分享,我们就会与家长做朋友,家长也就会和每一位老师亲近乎。
一旦老师与家长成了朋友,家长就会成为我们老师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左右臂,那我们的工作就会更轻松,更顺利。
“春雨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工作是细碎的、无形的,又是长期的。
这需要班主任用自信与执着感染学生。
不要希望一蹴而就,不要希望所有学生都认同你,会有许多学生偷偷地恨你,骗你,会有同学不理解你,会有同学与你作对。
作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年青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童心和十分耐心,认真负责地对待班级工作。
在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个别错综复杂的情况要审时度势,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辛勤的汗水就一定会浇灌出绚丽芬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