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钒钛磁铁矿可研原始资料

钒钛磁铁矿可研原始资料

第一章总论1.1概述1.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年处理60万吨钒钛磁铁矿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朝阳金工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孙志国建设地址:喀左县公营子镇冶金铸造工业园区企业介绍:该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由朝阳金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喀左鑫晟矿业有限公司、上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喀左县晟奥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和自然人丛培军合资组建,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注册地址位于喀左县公营子冶金铸造工业园区。

朝阳金工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公司致力于中国冶金行业发展,先后于中国冶金研究院、北京钢院、东北大学、承钢、攀钢、北京神雾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共伴生难选复合矿综合利用技术,深度开采技术,合理利用低品位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尾矿资源合理回收利用,发展新一代电炉熔分提钛和转炉提钒等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展研发工作,目前,开发项目己进入中试阶段,研发产品经专家评定和各项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快速立式还原炉加电炉熔分新型创新还原生产工艺,可使喀左区域资源量富集,可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钒是一种重要钢铁合金元素,可显著提高钢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延展性、改善钢的切削性能,在钢中添加万分之几就对钢的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

钒常用于低碳钢或高碳钢、HSLA 钢、高合金钢、工具钢和铸铁生产中,这些合金被用于喷气机和火箭等的超耐热材料,溅射靶,真空管蒸镀,V3Ga合金系超导材料,原子能工业的快中子反应堆的包套材料,空压机,起落架,汽车等。

钒的氧化物也是化学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用于生产硫酸及石油产品的裂化过程的催化剂。

在硫酸生产过程中,钒可防止二氧化硫的排放,去除天然气中的硫化物和石油燃烧所生成的氮氧化物。

钛作为一种重要钢铁合金元素,也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

钛及其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大、耐热性强、耐腐蚀等许多优特性,钛及其合金不仅在航空、宇宙航行工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而且已经开始在化工、石油、轻工、冶金、发电等许多工业部门中广泛应用。

辽宁朝阳地区具有大量的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矿中含铁、钛、钒为主并伴生有少量其他可综合利用组分的矿物。

如何将朝阳地区的贫矿资源就地转化,进而达到提升当地超低品位矿产资源附加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辽西超贫钒钛磁铁矿资源,具有原矿品位低、矿物结构复杂、难以简单选别富集等诸多先天性的不足。

但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该矿也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采取一定的选冶手段,可以使Ti、V、Fe加和品位达到一定的富集度,再通过针对性强的工艺开发,能找到适合的清洁生产的工艺手段,达到较短流程、相互分离、低度排放、环境友好、高附加值产出的工艺路线效果,从而有望形成围绕辽西超贫钒钛磁铁矿的资源供应、产业拓展(Ti、V、Fe)、合理延伸这样的产业格局,并且这样的产业与东北及华北地区现有大宗产业能很好地兼容互补,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为此,朝阳金工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建设年处理60万吨钒钛磁铁矿工程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及运行将为唤醒辽西沉睡的超贫钒钛磁铁矿做出突破性贡献,将该类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引向可持续的资源化、高效化道路。

针对辽西钒钛磁铁矿的特点,开发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清洁新工艺,走循环经济及生态经济道路,切入Ti、V、Fe综合利用产业经济,除攀西及承德以外,在辽西生长并最终形成中国第三个Ti、V、Fe产业集中地,加上后续产业的延伸,可望形成又一个Ti、V、Fe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点。

东北地区冶金及钢铁行业规模大、产业集中,对Ti、V、Fe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Ti、V、Fe产业在东北及华北当地均有很好的需求市场,能够很好的融入东北地区的产业经济。

1.2编制依据和原则1.2.1编制依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及相关行业颁布的现行有效的规范、标准、规程和规定企业提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现行价格等有关基础资料。

1.2.2编制原则(1)本项目严格按照生产质量标准进行设计。

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同时考虑生产流程和劳动保护,整个项目力争做到经济合理。

(2)根据企业提供的工艺技术和有关资料进行工作,选择可靠的运行设备,坚持高标准和高效益的原则,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充分吸收以往工程的设计经验,做到工艺布局合理,操作方便,人流、物流顺畅。

在总图布置、工艺布局、设备选型、给排水、电气等各方面的设计中满足标准要求。

(4)设计中把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放在重要位置考虑,积极采取节能措施。

(5)严格按国家环保法和环保部门的要求,做好“三废”治理,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6)投资估算实事求是,尽量节约投资。

1.3工作内容与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要求,本报告对一期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背景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与安全、节能、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与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确定了项目建设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方面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4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360个就业机会。

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先进,建设条件具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4.1厂区地理交通位置本项目选址喀左县公营子镇冶金铸造工业园区。

园区公路、铁路畅通,建设厂址距101国道0.3km,距公营子铁路车站仅在3km左右,距承德至四平高速公路入口1.5km,连接朝阳、建昌、凌源、建平等市县。

因此,本项目外部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1.4.2项目占地面积本项目占地面积326. 84亩,新征用地面积276. 84亩(折合面积184558平方米)。

1.4.3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年加工钒钛铁精矿60万吨,生产钒渣(含V205 27%)产品3.6万吨、酸熔钛渣(Ti0270-80%) 12万吨、铸造铁水30万吨。

1.4.4项目建筑面积建设球团制备、钒钛铁还原、电炉熔分、转炉提钒等车间、钒钛铁矿粉原料库、还原剂、粘结剂等辅助材料库、成品库、变电所、办公楼、食堂宿舍楼、循环水池(蓄水1200m³)及原料场等建筑物占地面积827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646平方米(其中建筑高度超过8米的面积为59040平方米按双倍计算)。

1.4.5设备配置主要设备有滚筒混料机、轮式搅拌机、压球机、烘干机、二次烘干高位料仓、快速还原炉、电炉、转炉、供电系统、环保除尘等设备95台(套)。

1.4.6生产工艺本项目采用以低品位钒钛铁精矿为原料,通过压球机压球,在快速还原炉进行还原,金属化率达到80%以上,然后进入电炉提钛、转炉提钒,得到钒渣、酸溶钛渣和铁水。

本项目通过快速还原后生成的金属化球团,在800℃以上的高温下热装电炉进行熔分,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工艺可操作性,为钒钛铁资源的综合利用特别是二氧化钛(钛白粉)原料钛渣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

1.4.7水、电、气设施本项目装机总容量54200KVA,年用水量7.5万m³,全部设施新建。

1.4.8物质供应情况本项目年需钒钛铁精矿60万吨,天然气900万m³,粘结剂4.8万吨,冶金兰炭4. 515万吨,电极糊3.015万吨,由辽宁省内及周边地区供应;来源充足。

1.4.9劳动定员职工定员360人,其中工人320人,管理及技术人员40人。

1.4.10建设进度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建设期为17个月。

1.4.11投资估算总投资40925.1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3539.7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720.45万元,建设期利息665.00万元。

1.4.12财务评价年销售收入123120万元,总成本费用97430.76万元,上缴税金5828.71万元,利润总额25159.36万元。

1.4.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2.1国内外钛渣市场概况2.1.1国外钛渣生产企业发展概况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钛渣生产厂商有加拿大魁北克钛铁公司(简称QIT)、南非理查兹湾矿业公司(简称RBM,为QIT全资子公司)、南非南马克瓦矿砂公司(简称Namaka)、挪威Tinfos钛铁公司(简称TTI)等,年生产能力分别达125万吨、105万吨、23.5万吨和20万吨,采用密闭电炉连续冶炼技术,实现了设备密闭、大型、自动,电炉容量最大已达10万kWA。

QIT、TTI分别生产Ti0280%、75%的钛渣用作硫酸法钛白原料,RBM生产Ti0285%的钛渣既可用于硫酸法钛白,也可用于氯化法钛白,三家公司代表了世界钛渣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其中QIT在钛渣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行业的局限性,先进的钛渣生产技术也被三家公司高度垄断,此外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也采用5000—25000kVA电炉进行钛渣生产,总产量约20万吨但其生产水平、规模、技经指标、设备等各方面仍落后于三大公司。

从目前世界钛渣生产情况看,钛渣生产技术已很成熟,工艺技术上朝着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方向发展,通过提高原料品位(铁、钛氧化物总量)来提高钛渣品位,以满足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生产的市场需要。

2.1.2国内钛渣生产企业发展概况国内钛渣生产厂家众多,目前主要集中在云南、遵义、辽宁,近年来又增加了攀枝花盐边伟健冶炼厂、源通钛业、高钛公司等厂家,都是利用原铁合金电炉转产钛渣,品位在90%以上,主要市场是锦钛氯化钛白熔盐氯化的原料,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采用都是敞口电炉间断冶炼,这种方法存在热损失大、粉尘多、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和噪音大、产品质量不稳定、收率低等诸多问题。

由于受国外对钛渣生产技术的封锁和诸多因素,多年来,国内钛渣生产技术发展缓慢,钛渣(Ti02约92%)主要用作电焊条和国内少量海绵钛的原料,与世界钛白行业的快速发展差距极大,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钛白生产需要。

从目前情况看,世界欧美、日本等主要钛白生产商均采用钛渣或渣、矿混合作为钛白原料,2010年世界钛白总产能超过550万吨,使用钛渣等富钛料为原料的钛白产能已超过世界钛白总产能的70%;其中在氯化钛白生产中使用钛渣等富钛料为原料的产能将超过85%;硫酸法钛白使用钛渣为原料的将达到50%。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及相关环保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力度的加大,硫酸法钛白特别是万吨级以上规模的厂家面临愈加严重的硫酸亚铁的环保压力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用钛渣高档原料将成为硫酸法钛白厂家消除硫酸亚铁实现环保、清洁生产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手段和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氯化法钛白工艺垄断局面的打破,氯化法工艺因其“三废”少、生产连续等工艺特点、符合国家环保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必将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国内适合氯化要求的原料极少,从而必将带动以钛渣为主的高品位原料需求的发展,因此钛渣具有广阔的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