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特异性DNA探针来检测是否存在基因变异。
当待测DNA序列中发生突变时会导致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改变,其特异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状态在电泳迁移率上也会随之改变,借此可作出分析诊断。
如:(2005湖北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采用DNA分子杂交原理或DNA探针的方法。
采用加热等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患者的DNA分子片段与正常人的DNA分子片段单链放在一起,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碱基序列改变的部位则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
解旋酶的作用是DNA分子在复制或转录时将DNA双链解开,在本题中加热也可以解开达到目的,所以不是必须的酶;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上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的作用和它正好相反,是将限制酶切开的缺口缝合起来。
而RNA聚合酶则是在基因转录过程中促进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分子的酶,本题就是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解题的。
必须使用的酶就是限制性内切酶,故选C。
根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知,将患者的DNA分子片段与正常人的DNA分子片段单链放在一起,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碱基序列改变的部位则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有无双链便是区别,为什么又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其切开再杂交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
2008天津30-Ⅰ下图为人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
从本题看出基因的单链的编码区与其转录的成熟的mRNA之间可以杂交形成杂合链,但是它们两者之间不仅不是完全互补,相反有两个内含子对应的单链部分——③⑤所含有的上百个核苷酸,mRNA根本没有对应互补的部分,这就说明它们之间相差很大也能够杂交,只不过结果有突起部分而已,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和正常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发生突变,难道用正常基因转录的mRNA就不能与只突变一个碱基的基因杂交形成杂合链吗?应该是肯定可以,如果这样来检测,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和正常基因的检测结果是相同的,就找不到区别,无法鉴别。
所以必须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来检测才有效,具体是先找到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开控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对应部位的正常基因,这样就形成两短段,也同同一种酶来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因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突变,这样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就无法切开,就还是完整的一长段,在用以上三段对应的已标记的mRNA进行杂交(此过程可以不用任何酶,通过控制温度来打开氢键和连结氢键),然后电泳,如果出现两短段的则是正常基因,如果只出现一长段则是突变基因,如果都有的说明两者都存在,可视为杂合。
利用相关知识点命题的请看如下高考试题。
[2007江苏·38]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
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
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
图注:↑限制酶酶切点·突变碱基带谱
(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改变(或A变成T) 引起的。
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丢失。
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上只有2个酶切位点,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 2 条,突变基因显示 1 条。
(2)DNA或RNA分子探针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 等标记。
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根据图中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ACGTGTT…),写出作为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UGCACAA…。
(3)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这对夫妇4次妊娠的胎儿Ⅱ-l~II-4中基因型BB的个体是Ⅱ一l和Ⅱ一4 ,Bb的个体是Ⅱ一3 ,bb的个体是Ⅱ一2 。
解析:比较基因B和和突变后的基因b的碱基组成,发现它们的差别仅是B基因一条链某一位点上的碱基A突变成b基因一条链某一位点上的碱基T(实质上对应的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也发生了改变)。
据图观察,正常基因B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裂酶切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都是二条,而突变后的基因b经限制酶切割后,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都是一条。
所以,在分析推断胎儿Ⅱ-1~Ⅱ-4的基因型时,可以这样认为:基因型Bb的个体同时带有B基因和b基因,所以其应同时含有与B基因对应的二条带谱,与b基因对应的一条带谱(这也可以从Ⅰ-1和Ⅰ-2得到验证)。
符合这个条件的仅有Ⅱ-3。
同理,基因型为BB的个体应仅有与B基因相对应的二条带谱,符合条件的是Ⅱ-1和Ⅱ-4。
bb的个体是只能是含有与b基因相对应的一条带谱,为Ⅱ-2。
作为探针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易于识别,所以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进行标记。
既可以用脱氧核苷酸链作探针,也可以用核糖核苷酸链作探针,题干中明确要求用核糖核苷酸链,所以,特别要注意当DNA链上的碱基是A时,作探针用的RNA链上的碱基应为U。
通过如上分析可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特异性DNA探针来检测的方法,即是酶切和核酸分子杂交两种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体外进行的时候可以不用相关酶,但是限制性内切酶无法用温度等外界环境的控制来代替。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现在的使用很广泛,如:在柯萨奇B组病毒B1-B6型检测及分型中的应用----利用GCG软件对柯萨奇B1-B6型病毒cDNA全序列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分析,目前从理论上推测该方法几乎可以检测所有遗传病的变异基因,近几年高考试题也是屡屡出现,所以提醒广大师生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多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