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答案】ACD 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 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生产其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为掌握一定 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于提供适合 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B选项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在什么时 间创造出来的,不是其价值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5、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 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 (2009年真题)
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者在必要时间 内创造的价值 C.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 要的费用
15、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 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 磨损是:(2005年真题)
A、1000元B、2000元 C、3000元D、4000元
【答案】D 本题考点: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题目中的说法表明,这台 磨床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精神磨损即价值的贬值为1000元=20000- (20000/10)×2-15000。
【答案】ADE 本题考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①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②在自由竞争资 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变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 系的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③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 价格的出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据此分析,选项A、D、E正确。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 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 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答案】AC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 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 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 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 者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 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20、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2003年真 题)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 币运动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 流通的共同特征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答案】CE 本题考点: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G-W- G’与商品流通公式W—G—W不同:前者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 征,其根本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货币;而后者目的是获取新的商品,它没 有也不可能概括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 方,即都包含了买和卖的过程、都有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据此分析, 选项D错误, C、E两项正确。 选项A、B属于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 同性,不符合题意。
选项A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D两项不能满足社会 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需求,都不正确。
1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2003 年真题)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答案】D 本题考点: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 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是 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表现
1/20 1/10 1/4
3.4
根据上述材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
A.1.0次 B.1.2次 C.1.3次 D.1.4次
【答案】B 本题考点: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 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 (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的年周转价值总 额)/预付资本总额。
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同量资本 中的可变资本就越小,所使用的劳动力就减少,从而剩余价值也越少, 导致利润率越低。反之,利润率就越高。所以,就整个生产部门而言, 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变化,因此B项不正确。
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中的提法错误,B项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表现,C项是简单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均不符合题意。 18、(2003年真题)
生产资本构成 价值(单位:万元) 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 其中:厂房 机器 小工具 流动资本 1000 300 600 100 500
6、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2008年 真题)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答案:AB
7、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 出:(2007年真题)
A.Ⅰ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B. Ⅱ(v+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 部交换实现的
11、G-W-Gˊ是:(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年真题)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 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答案:AD
12、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 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2006年真题)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2010年真题)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2、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 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 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 (2010年真题)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答案: BD
9、利润率表示全部资本的增值额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2007年 真题)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 答案:ACD
10、生产要素市场包括:(2007年真题)
A、土地市场 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 D、劳动力市场 答案:ACD
是C选项。
4、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 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2009年真 题)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 成
【答案】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中的资本 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从物质形 式上看,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 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 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 用c:v表示。题干中只涉及到预付资本的价值总量由于价格的涨落发生 了变化,并未涉及到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所以也不会影响到有机 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3、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 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 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2009年真题)
A.4.2亿元 B. 3.5亿元 C. 3.3亿元 D. 2.4亿元
【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题干中给出商品价 格总额24万亿,货币量为3亿元,所以可求出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 年。根据题干,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24×10%=26.4,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次。所以,正确答案
应用到本题,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300×1/20+600×1/10+100×1/4+500×3.4)/(1000+500)
=(15+60+25+1700)/1500
=1800/1500
=1.2 因此选项B正确。
19、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2003年真题)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 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 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21、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2003年 真题)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 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下降
【答案】ACDE 本题考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 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例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例相 应减少,它必然导致:①可变资本吸纳的劳动力相对减少,相对过剩人 口出现;②由于可变资本减少,剩余价值量减少,导致利润率、平均利 润率下降;③由于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因而用于添加劳动资料的固 定资本比重增大,同时由于固定资本总体上周转较慢,导致资本周转速 度减缓。因此选项A、C、D、E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