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国歌的故事

俄罗斯国歌的故事

俄罗斯国歌的故事
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00年12月8日一致通过关于国歌、国旗和国徽的法律草案,决定把苏联时期的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重新作为国歌。

前国家杜马曾通过沿用苏联国歌作为俄罗斯国歌的法律草案,但遭到包括当时总统叶利钦在内的一部分人的反对,法案因此搁浅。

这次是根据普京总统提交的议案,提议沿用苏联国歌的旋律,并重新填词。

这首歌的曲调慷慨激昂,催人奋进,影响极其深远。

普京在谈到重新用苏联国歌曲调时说:“如果有人说,不能用前苏联的标志,那我们的父母就虚度一生,活得毫无意义……”普京的话意味深长,告诫国人不能忘记过去。

民意调查中多数民众也赞成普京的提议。

而俄罗斯使用了近10年的国歌格林卡的《爱国者之歌》,由于没有歌词,带来极大不便。

如在悉尼奥运会期间,不少俄运动员就抱怨,当站在冠军台上奏起国歌时,自己没法唱,只能跟着曲调哼哼,十分尴尬。

还有格林卡的曲调旋律太复杂,不易学习和记忆。

曲调还过于柔情,不能体现俄罗斯民族粗犷豪迈的气概,无法在全民中普及,这也是俄罗斯要更换国歌的原因。

应征的国歌新歌词经预选后还有150个之多,后经层层审查,曾为苏联国歌作词的米哈尔科夫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

新千年,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俄罗斯人终于听到了电视台播放的配上新词的国歌。

87岁的歌词作者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是苏联著名诗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他的儿童诗影响了苏联几代人,至今仍是儿童喜爱的读物。

1943年他同爱尔·勒吉斯坦合写的国歌歌词被选中,1944年1月1日首次播放。

50年代苏共20大批判斯大林后,国歌歌词中删去了斯大林的名字。

后来人们还有意见,当局决定于1977年9月1日起停止使用国歌歌词。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米哈尔科夫又被指定为俄罗斯新国歌格林卡的《爱国者之歌》配词,但几年也未能写出。

可就在世纪之末的最后几天里他竟为沿用的苏联国歌的曲调写出了新词。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像俄罗斯那样频繁地更换国歌。

在2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六首。

第一首国歌是奥楚普·科兹洛夫斯基的波洛涅兹舞曲《胜利的惊雷,响起来吧!》。

事情是这样的。

俄罗斯-土耳其战争接近胜利的尾声,为了庆祝胜利,1791年4月28日波将金在其寓所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席上的贵宾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椭圆形的大厅里聚集了五千名宾客。

两个乐队和一个合唱团由三百人组成。

女皇在号角声中缓缓人场。

接着奏起了套曲。

科兹洛夫斯基的波洛涅兹舞曲拉开了套曲的序幕,杰尔查文为这首曲子填写了歌词。

颂扬女皇的古老诗词与波洛涅兹舞曲的完美结合使作品激情高昂,这首歌很快就流行起来,成了第一首国歌。

第二首国歌产生于18、19世纪更迭时,此时俄国的军事对手已是拿破仑法国。

前一首国歌歌词显然已经过时。

1814年3月19日俄国军队占领巴黎后,在莫斯科一次乐团演奏中,皇家歌剧独唱演员什米廖夫表演了《献给俄国沙皇之歌》——《请接受胜利的桂冠》。

这首歌是借用英国国歌《上帝啊,请保护国王》的曲子。

1815年茹可夫斯基翻译了这首歌的第一段词,并以《俄罗斯人的祈祷》为题发表。

1816年皇村学校学生普希金在茹可夫斯基译文的基础上又增译了两段。

在庆祝皇村建校大会上,皇村学校学生合唱团演唱了这首配有俄罗斯歌词的
英国歌曲。

同一年,康斯坦丁大公在华沙检阅部队时命令演奏这“英国”国歌。

亚历山大一世是如此地喜爱它,下令只要一见到国王就演奏它。

1818年,茹可夫斯基把最后两段换上普希金自己创作的歌词。

这样,国歌的最后歌词才算确定下来。

英国国歌不仅被俄国借用,还有许多欧洲国家——瑞典,挪威,普鲁士,巴伐利亚等也借用。

这一点触动了俄国沙皇的自尊。

1833年尼古拉一世授命宫廷无伴奏合唱团团长著名的小提琴家和音乐家利沃夫创作一首新国歌的曲子。

后来知道,当时受命创作的还有格林卡。

利沃夫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1833年I1月23日,尼古拉一世听取了新国歌的演奏。

茹可夫斯基应利沃夫的请求为此曲谱上了歌词。

12月II日新国歌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首场公开演奏,班特舍夫第一次演唱俄国国歌《上帝呵,请保护沙皇》,1833年12月31日米哈伊尔大公签署命令启用新国歌代替旧国歌。

新国歌一直唱到1917年。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人们试图以《马赛曲》作为俄罗斯国歌,而保皇党则继续演奏《上帝啊,请保护沙皇!》。

当时也尝试着创作自由的俄罗斯国歌,但都没有成功。

只是1918年1月,苏维埃第兰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国际歌》作为苏维埃俄罗斯国歌,1922年苏联成立后成为苏联国歌。

30年代末,苏联宣布社会主义胜利后,决定更改国歌。

当时参加创作新国歌竞赛的有40多位诗人和160多名作曲家。

评审委员会认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作品最优秀。

但斯大林是最后的决定人。

他特别钟爱亚力山德罗夫还在1939年谱写的《布尔什维克党颂歌》。

1943年12月配有上述老曲子的米哈尔科夫的新歌词被通过了。

1944年1月1日夜里,新国歌第一次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4年3月15日下令,在各地演奏新国歌,而《国际歌》成了党歌。

1944年至1945年各加盟共和国开始创作自己的国歌。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后,苏联多年演奏不带歌词的国歌。

还在苏联解体前就有人提出把格林卡的《爱国者之歌》作为国歌的曲调。

1991年苏联解体后,当局正式采纳了这个意见。

格林卡的这首曲子是以手稿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尽管原稿上没有注明日期,但其作品的构思正好符合1833年创作新国歌的那个时代。

格林卡的这份手稿是1885年芬代森从作曲家的其它稿件中发现的,此后60年无人问津,只是在1944年巴格林诺夫斯基教授才为大型交响乐团配乐,以生动的乐曲再现格林卡的构思。

但它也只是电台和电视台播放的背景音乐。

1947年,庆祝莫斯科建市八百华诞时,它才首次被配上马什斯托夫赞美首都的歌词公开演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