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过滤过程的fluent模拟指导教师
过滤过程的fluent模拟指导教师
过滤过程的Fluent模拟
指导教师:谭蔚 报 告 人:冯国红 时 间:2011.03.30
内容
1. 二维模型100×100 mm及模拟结果 2.二维模型100×500 mm及模拟结果 3.多孔区模型及模拟结果 4.结果讨论 5.存在的问题 6.工作方向
过滤是指液(或气)两相体系中的液体(气 体)以渗流的方式穿过多孔介质的孔隙,而固体 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的一侧或被阻留在过滤介 质的空隙内,从而达到固液(气)分离的目的。 本文只对固液分离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 商用软件fluent模拟过滤过程,过滤介质采用多孔 介质模型表示,这里只是宏观的研究过滤介质内 及其表面的固相颗粒沉积现象,对过滤介质内的 流场未作研究。
图2 模型图
2.2 模拟结果
进料速率为10m/s时,模拟结果
固相含量分布图
速度分布图
压力分布图
残差曲线图
出口流量监测图
进料速率为3m/s时,模拟结果
固相含量分布图
速度分布图
压力分布图
残差曲线图
出口流量监测图
进料速率为2m/s时,模拟结果
固相含量分布图
速度分布图
压力分布图
残差曲线图
100 mm
5.存在问题(二)
11. 设置outflow出口边界时,如果采用对称模型,只计算半个模型,模型下部进口,上部 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出口,那么flow rate weighting 应设置0.5还是1?1 12. 从各种模拟中发现,液相进出口不满足连续性方程,不符合实际物理现象,增大粘性 阻力和惯性阻力是否可以满足连续性方程? 13. 改变出口监测曲线的物理参数,看看是否收敛? 14. 能否检测到多孔介质表面的剪应力? 15. 固相设置中所选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16. 通过反复模拟试算固相摩擦粘度不能设为0,应该由fluent提供的计算式schaffer进行计 算,在低剪切密集流体中,固相体积分数接近于压缩极限时,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颗粒之间的摩擦,所以固相摩擦粘度不能设为0。 17. 固液之间的曳力函数的选择?选择syamlal-obrien还是wen-yu还是Gidaspow模型?曳 力函数对模拟影响较大?能否在同一模型中不同位置选用不同的曳力函数?如何设定? 用户自定义吗? 18. 模拟未考虑过程中流体粘度的变化,且忽略了能量方程。 19. 对于100x500模型,在其他设置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稳态改为非稳态进行计算,模拟 结果与闻太师完全相反,残差曲线波动,但残差值均较小10-5左右,连续性曲线10-3 左右,固相全部流出,滤室内压力0~0.25大气压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0. 三维模型 ,在三维模型中设置与二维模型相同的阻力系数时,固相全部通过,甚至 当固相的粘性阻力系数设为10-20时,仍能全部通过。Fluent中数值上限为10-20,建议 固相在多孔介质表面的速度设为0,重新计算。 21. 采用多孔区模型存在的问题是网格划分很多,计算量相当大,当二维模型大小设为 时网格数量达57万个,对于三维模型网格数量很大,现有计算机能否达到计算要求。 把压力出口改为自由出口,模拟结果残差曲线,出口流量曲线如图所示 22.
压力出口自由出口残差曲线和出口流量曲线波动大,自 由出口的出口流量曲线很光滑稳定。 本模拟固相残留在模型中,满足连续性方程
100 mm
5.存在问题(一)
1. 怎样才能使滤饼充满滤室? 2. 滤饼充满滤室需要多长时间? 3. 在其它参数设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进口速度,当进口速度为 小于3m/s时,比如v=1m/s,固相能全部通过,当口速度为大于3m/s, 固相都能被截留,在相同的参数设置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另外当进口速度为等于2m/s时需要迭代更多的次数。残差曲线和出 口流量曲线才能稳定?大概1.8万次。进口速度越大,得出的结论效 果越好,但还是不收敛。 4. 残差曲线为什么总不收敛,尤其是连续性曲线? 5. 加大水力学直径加速收敛基本不可行。 6. 按照网上介绍的加快收敛的方法,把相邻区域网格大小比例控制在 1.2以内,对收敛没有效果。 7. 把出口边界条件设为自由出口试试效果如何?此时流量出口的flow rate weighting 应设置0.5还是1? 8. 把速度入口改为压力入口试算。 9. 试试多重网格 10. 在三维中把interior改为interface
100 mm
1. 二维模型100×100 mm及模拟结果
假设条件:过滤介质内流场复杂,在建模时 需要作以下假设:①假设流体作定常流动; ②整个流动过程为等温过程。
1.1 模型设置
过滤介质 滤室
滤 液 通 道
模型大小: 100×100 mm 滤液通道:15×100 mm 过滤介质:5×100 mm 滤室:60×100 mm 多孔介质及表面区域网格较细: 网格大小0.1mm 滤液通道及滤室网格较粗0.3mm 共7.5万网格
出口流量监测图
3.多孔区模型及模拟结果
3.1 模型设置
模型大小:二维模型90×55.5 mm 滤液通道:10×55.5 mm,网格大小 0.2mm 滤室:30×55.5 mm 网格大小0.2mm 过滤介质:微孔通道和多孔介质组合, 微孔通道大小0.3mm,微孔通道之间用 2mm多孔介质模型,多孔介质模网格大 小0.15mm。 网格数量:3万 固相颗粒粒径:0.1mm
1.2 模拟结果
进料速率为10m/s时,模拟结果
固相含量分布图
速度分布图
压力分布图
当进口速度改为3m/s时,模拟结果
固相含量分布图
速度分布图
压力分布图
残差曲线图
出口流量监测图
2. 二维模型100×500 mm及模拟结果
2.1 模型设置
过滤介质 滤室
滤 液 通 道
模型大小: 100×500 mm 滤液通道:15×500 mm 过滤介质:5×500 mm 滤室:60×500 mm 多孔介质及表面区域网格较细: 网格大小0.5mm 滤液通道及滤室网格较粗1mm 共3万网格 模型设置同100×100 mm模型
图3 模型图
模型设置同100×100 mm模型
3.2 模拟结果
进料速率为10m/s时,模拟结果
固相含量分布图
速度流量监测图
100 mm
4.结果讨论
一般我们都希望在收敛的情况下,残差越小越好,但是 残差曲线是全场求平均的结果,有时其大小并不一定代 表计算结果的好坏,有时即使计算的残差很大,但结果 也许是好的,关键是要看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事实, 即残差的大小与模拟的物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必 须从实际物理现象上看计算结果。
图1模型图
求解方法:分离隐式求解,标准模型,稳态流动,欧拉多相 流模型;
相设置:悬浮液进料,液相水,固相caco3,粒径0.01mm, 体积含量0.15; 操作条件:标准大气压,考虑重力9.81 m/s2 边界条件:速度进口,进料速率为10m/s, 压力出口, 离散格式:动量方程,湍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率方程采用二 阶迎风格式,体积方程采用QUICK格式; 多孔介质:孔隙率0.4,固相粘性阻力系数两个方向均设为 1016(1/m2),惯性阻力系数106(1/m),液相粘性阻力系 数两个方向均设置为109(1/ m2),惯性阻力系数500 (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