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一、问题情境目的化
我们提的是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要有新意和启发性。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

案例:在教学《九加几》教师出示:先摆出9朵花,再摆出5朵花。

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朵花?”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这时,很多小朋友举起小手。


生2:“我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左面已经有9个了,只要把右面的5个中的一个移到左面来凑成10个,右面还有4个,一共就是14个。

……
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中,学生数学思维借助情境自然发散。

二、问题情境趣味化
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小学生,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地思考。

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案例:电脑演示: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

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

○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
学生猜奖牌数。

聪聪: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

电脑演示: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

生: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

师: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
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牌的方法。

汇报:
生1: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2:可以把奖牌分成3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

生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

生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

…………
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这样的问题情境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有效激发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实现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富有趣味。

三、问题情境游戏化。

有趣的数学游戏,更利营造师生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把抽象的概念放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主动实践探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案例:在执教《确定位置》这一课时,多次创设问题情境,每次都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第一次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教师先确定第一组,第二组……接下来,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但显得教学不够开放;第二次,创设了新年快到了,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代表大家接受老师给的新年礼物,按照老师给的条件,(这位同学在第四组),请问:“你知道是哪位同学吗?”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有可能是谁?为的是从学生已经有的位置知识导入新课,这时,学生按照平时规定的第几组,第几列,来学习位置的知识;为了学习更加的开放创设的问题情境。

学生喜欢并且乐于接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