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6
惨怛( ) 枯槁( ) 濯淖( ) 谗谄蔽明( ) 相随属( ) 啜其醨( ) 自刭() 矫杀( ) 不肖()刎颈() 列观()驽钝()遗赵王书( )睨柱()不怿()赦免( )倨傲( )佯为( ) 汤镬()靡乱( ) 避匿()薨()釐() 侯嬴()
羸弱( ) 厚遗()车骑()执辔()俾倪()游说()车百乘()
剌谬( ) 数存之( )屏人间语( ) 勒兵( ) 曩者()囹圄()倜傥()缧绁()强颜()愠色()桎梏()譬若( ) 馁虎(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4
离骚者,犹离忧也靡不毕见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屈平既绌亡走赵,不内
厚币委质事楚被发行吟泽畔
直上载公子上坐俾倪
北乡自刭公子与侯生决
可与不拜书送于庭
如有司案图则仆偿前世之责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或重于太山
其次诎体受辱其次剔毛发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见狱吏则头枪地
及以至是及罪至罔加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思垂空文以自见网络天下放失旧闻
三、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32
1.博闻强志.2.平伐.其功
3.厚币.委质事楚4.三致志
..焉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6.颜色
..憔悴
7.形容
..辞令
..枯槁8.皆祖屈原之从容
9.拜.为上卿10.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11.请以咸阳为赵王寿.12.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13.请指示
..缶
..王14.于是相如前进
15.宣言
..之交
..曰:事见相职必辱之16.布衣
17.舍.相如广成传舍18.左右欲刃.相如
19.乃使从者衣.褐20.而相如庭.斥之
21.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22.完.璧归赵
23.秦王恐其破.璧24.宁许.以负秦曲
25.毕礼而归.之26.且庸人尚羞.之
27.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8.遍赞.宾客。
29.公子颜色
..
..欲和30.以公子为长者
3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3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33.致.食客三千人34.侯生摄.敝衣冠
35.无所辞,顾.未有路耳36.愿枉.车骑过.之
37.乃谢.客就车38.公子引.侯生上座
39.侯生因.谓公子曰40.市人皆以.嬴为小人
..
41.让.魏公子42.公子勉.之矣
43.此五霸之伐.44.何功之.有?
45.仁而下.士46.留军壁.邺
47.如姬资.之三年48.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49.不敢以其高贵骄.士50.修身洁.行
51.公子从车骑,虚.左52.急.人之困
53.公子怪.之54.公子从.车骑
5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56.侯生乃屏.人间语
57.却.秦存.赵58.北.救赵而西.却秦
59.皆谦而礼.交之60.内.惑于郑袖
61.方正
..之不容也62.明.道德之广崇
63.皆谦而礼.交之64.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22
屈平属.草稿未定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日以.尽矣以.啮人,无御之者
深林杳以.冥冥兮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其后楚日以.削
皆好薛而以.赋见称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王怒而疏.屈平其于计疏.矣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十三经注疏.战、守、迁.皆不及施
顷襄王怒而迁.之再迁.为太史令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此五霸之伐.也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伐薪烧炭南山中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欲引.相如去
公子引.车入市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复引.车追问侯生为公子先引.
相如引.车避匿璧有瑕,请.指示王
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诸将请.所之
顾.吾念之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而君幸.于赵王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吾斯役之不幸.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朱亥故.不复谢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乃谢客就.车
赢欲就.公子之名金就.砺则利
秦臣请就.汤镬礼贤下.士
旦暮且下.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辞.决而行无一言半辞.送我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近日奉辞.伐罪
臣等不肖,请辞.去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姊邪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哉()公子亲数存.之却秦存.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王曰:“何坐.?”曰:“坐盗。
”
五、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8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0.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12.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3.《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4.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ài),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6.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富贵骄士。
17.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1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19、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20、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2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2、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23、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24、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於天下;臣请就死於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於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缪相如於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於璧也,天也。
”若而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於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未敢以为信.也信:相信B.非欲以.窥赵也以:来
C.臣请就.死於国就:接近D.而归直.於秦直:正确的道理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劲渑池B.柔廉颇C.一胜而相如族D.而责璧与信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蔺相如是“天固曲全之哉”的一组是()
①诈赵而胁其璧②既畏而复挑其怒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④使舍人怀而逃之⑤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⑥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完璧归赵让世人称颂,作者却认为只是上天有意成全蔺相如一代名臣的风采。
B.作者认为赵国即使不答应秦国求璧也不理亏;而让秦国理亏,可以舍弃和氏璧。
C.按本文观点,蔺相如让人悄悄把和氏璧送回赵国是在玩火。
D.作者对蔺相如颇不以为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译文:
(2)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