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规则

试论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规则

试论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规则

田水牛 王雪燕

(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学部 北京 100081)

摘 要:本文从风险的概念出发,通过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各国及《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有关买卖合同中的风险承担规则,并据此认为中国合同法的规定符合国际趋势,是一项成功的立法。

关键词:买卖合同;风险承担

中图分类号:D9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513(2007)2012077204

收稿日期6年月日

作者简介田水牛,硕士,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学部讲师

人们签定合同,在彼此之间设定义务只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即履行。无论从什么意义

讲,履行都是债权关系的目的。[1]

合同一旦履

行,主义务即告消灭。[2]

但是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意外导致合同不能履行,这就涉及到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问题,即标的物

在非因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而造成毁损灭失的情况下,应由谁承担损失,也就是说应由谁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一、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虽然《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及有关的国际公约对风险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依据这些公约有关风险转移的规定,可以清楚地看出都是从广义上看待风险这一概念的,即指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或灭失,具体主要指货物在高温、水浸、火灾、盗窃、查封等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短少、变质或灭失等损失。这同许多国家的国内法上的规定是一致的。“风险”的内涵是指承担风险责任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承担货物毁损或灭失的风险,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承担责任。目前这在法学界没有太大的争论,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知买卖合同标的

物毁损的风险承担是以有效合同为前提的。但对于买卖合同在有效、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情况下,是否均发生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问题?以及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是否仅仅指高温、水浸、火灾、盗窃、查封等非正常情况下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买卖合同在有效、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情况下,是否均发生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问题?对该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标的物毁损、

灭失的风险负担在买卖合同订立后发生。[3]

有的学者认为,标的物的风险是在买卖合同订立后

债权债务清结前发生。[4]

这二种认识,实质是一样的,没有解决买卖合同的有效、无效或者被撤销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关系问题。但有的著作则明确指出,风险承担是买卖

的标的物在合同生效后才能发生。[5]

这种认识明确指出了只有生效的买卖合同,才能谈得上风险承担问题,而不象上述二种认识,只是谈买卖合同订立后,或者买卖合同订立后债权债务清结前,而不谈买卖合同的有效、无效或者被撤销问题。买卖合同的有效、无效或者被撤销问题是与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有密切联系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所解决的是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所发生的前提问题。当

2007No.1(T otal No.77)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BEI J I NG CITY UNI VERSITY

2007年第1期

(总第77期)

8

:2001110:

买卖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赔偿损失;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承担行政或者刑事责任。需探讨的问题是,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造成毁损、灭失时,是否适用风险负担制度?根据我国民法理论,返还财产适用恢复原状的原则。[6]如果义务人不能返还怎么办?在民法上,不能返还包括事实上不能返还和法律上不能返还两种情况。事实上不能返还主要指标的物已经变形、毁损(包括灭失,笔者所加)等发生了质的变化。法律上的不能返还主要指财产已经转让给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已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当出现不能返还的情况时,接受履行的一方应负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只是在返还财产不能适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损害赔偿方法的采用也体现了恢复原状的原则。[7]因此,当买卖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时,一方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时,所造成的损失不能适用风险负担制度,而是适用恢复原状或者损害赔偿制度。

当买卖合同有效时,当事人订立合同,以等价有偿的方式转让财产所有权的目的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实现。也只有在买卖合同有效的前提下,才能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即交付标的物和支付价金。才能发生因不可归因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如果风险由出卖人负担,出卖人则失去了请求买受人支付价款的权利;如果风险由买受人负担,则发尽管标的物已经毁损、灭失,买受人仍应向出卖人支付价款。这才是风险负担制度的真义。因此,笔者认为,只能买卖合同有效的前提下,标的物因不可归因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时,才能适用风险负担制度,而不能适用恢复原状或者损害赔偿制度。

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民法理论,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应当包括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是一种法定的不可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是一种客观的情况,与当事人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意外事件,是指非因当事人的故意或者过失,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偶然发生的事故。意外事件不是法定的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是偶然发生的事故,是外在于当事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事件。有学者认为,意外事件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不包括第三人的行为。[8]上述认识只是将客观的情况归属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对,即非因当事人双方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完全由于第三人行为的原因,造成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时,是否适用风险制度?作者认为,适用风险制度没有问题,因为完全是由于第三人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其应当按照侵害财产权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通说,在财产交付前,因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其应当向财产交付前的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在财产交付后,则应当向财产交付后的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既包括客观事由,也包括第三人的原因所造成的毁损、灭失的非客观事由。

二、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规则的比较

1.《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美国统一商法典》对风险转移确定了无过错原则、过失原则、国际惯例优先原则。

无过错原则。也就是单纯地以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的转移。《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采用了所有权与风险相分离的方法,确定了以交货时间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的原则。公约第69条规定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风险转移于买方承担。美国、德国、奥地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法律都采纳了这一理论。《美国统一商法典》对风险转移规定于第2—09条和第2—10条。具体规定如下:A1无违约时损失风险的承担。在双方均未违约时,风险转移按下面的规则进行。①承运人运送的货物。对代办发运合同与目的地交货合同,卖方履行完自己的交货义务后,损失风险转移至买方。②受托人保管的货物。销售的货物如果存放在受托人处,一般无须实际移动货物,买方取得货物支配权后,损失风险转移至买方。③将商人与非商人区别对待,如果卖方是商人,买方收到货物之前,损失风险没有转移,如果卖方不是商人,

87试论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规则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