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1. 新闻学的研究范围:新闻理论(本质与核心)、新闻史(基础与出发点)、新闻学应用(归宿与落脚点)新闻应用包括新闻业务与媒介经营与管理2. 人类传播的五个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3.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质:(1)批量化节目生产;(2)“点对面”的单向度视听信息传输;(3)受众数量巨大,处于匿名状态;(4)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

可共享信息。

4.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1)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

它包括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机构。

(2)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进行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包括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

5.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4)苏联式社会主义理论6. 新闻的基本特点:(1)真实;(2)新鲜。

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7. 新闻的生命是?是真实8.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表现:(1)材料真实;(2)整体、本质真实;(3)评价客观;(4)不随意发挥;(5)语言准确9. 新闻不真实(新闻失实)的原因:(1)文学想象造成失实;(2)体制性失实,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失实或虚张声势的夸大事实;(6)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10.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分别指什么?区别是什么?“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策划新闻”是指对新闻事实进行策划。

区别:(1)含义不同。

(2)运作不同。

A“新闻策划”在运作上,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

在这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自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B“策划新闻”在运作上,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

在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被歪曲、造假,丧失了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3)性质不同。

“新闻策划”是真实的,是真新闻;“策划新闻”是虚假的,是假新闻。

(3)目的不同。

A“新闻策划”目的在于通过报道活动的策划使新闻报道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如传递信息、教育、娱乐等;B“策划新闻”目的在于通过策划活动,如新闻炒作等,人为制造“卖点”,赚人眼球,片面追求点击率、收视率、阅读率等。

(4)意义不同。

A“新闻策划”重在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公益性;B“策划新闻”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表现为功利性。

11. 如何评价“新闻炒作”?(1)商业利益驱动;(2)教育产业化,专业设置市场化;(3)炒“俗物”;(4)损害媒体公信力12. 如何规避新闻策划误区?(1)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要符合新闻价值规律;(2)注意策划报道活动的“度”;(3)在策划报道活动时,要将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13. 客观报道的内容包括什么?(1)客观性报道;(2)解释性报道;(3)调查性报道;(4)精确新闻;(5)社会问题14. 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15. 香农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因素的东西。

16. 信息的特点:(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2)扩缩性;(3)组合性;(4)信息使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17. 事实与新闻,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18. 新闻本源是什么?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19. 新闻来源指什么?新闻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20. 五W一H分别指什么?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How(怎样)21. 硬新闻指什么?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的新闻。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票涨落等。

它要求报道迅速、报道准确、信息量化。

22. 软新闻指什么?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给人提供谈资,它讲究写作技巧,文笔生动活泼,“散文笔法”。

23. 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有哪些?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

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区别:(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4)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5)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4.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5. 舆论的特点:(1)公开性;(2)公共性;(3)急迫性;(4)广泛性;(5)评价性26. 舆论的形成——六个阶段:(1)问题的发生。

(隐形舆论——显性舆论)(2)舆论领袖的发现。

舆论领袖是指问题的最先发现者,问题解决的引导者。

主要特征是:消息灵通;分析能力强;具有人格魅力(3)意见的发生。

(4)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

(5)意见的互动与整合。

互动形式是争论。

(6)舆论的形成。

意见核的特征:相当规模数量的社会成员认同;相当稳定的意见结构;有序的状态。

27. 舆论监督的定义:通过传媒对党务、政务的公开报道,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施政活动的报道和评论,以及对各类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腐败分子的披露和批评。

28. 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哪些?(1)新闻定义;(2)新闻价值;(3)宣传价值;(4)新闻法则29. 新闻价值的定义: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的、对社会厉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30.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6)奇异性31. 宣传价值的“五性”:(1)一致性;(2)针对性;(3)普遍性;(4)典型性;(5)时宜性32. 批评性报道中如何体现宣传价值:对于批评性报道,衡量是否编发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3. 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宣传价值:过分的灾难性报道容易使受众对社会产生曲解,灾难性报道应适度报道。

34. 我国新闻事业的运行模式或表现形式及其正面和负面影响:模式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正面影响:媒介的积极竞争;注重人才培养和设施更新;注重受众反馈;注重管理,讲究投入产出的效益负面影响: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不恰当地延伸到其他方面;竞争中反常现象的存在;人们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勃发的普遍性。

35. 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包括什么?(1)社会属性——社会文化事业新闻事业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基本特征。

(2)政治属性——阶级舆论工具(3)经济属性——信息产业实体新闻事业属于信息产业的一部分36. 大众传播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了著名的大众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视、联系社会、传播文化37. 解释新闻媒介的负效应:(1)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2)淡化了人际关系;(3)降低了思考能力;(4)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5)污染了社会空气38. 解释“魔弹论”:早期关于新闻媒介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的“机械的刺激——反应”论(s-r)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又称为“枪弹论”、“银弹论”等。

39. 解释“沉默的螺旋”理论:是新闻媒介效果在第三阶段——适应效果理论、强效果理论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

它是由西德社会学家纽曼提出的。

它是指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这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40. 解释选择性理论:1960年,哥伦比亚学派主要成员约瑟夫·克拉珀出版的《大众传播效果》认为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并非注射似的和直接的,而是必须经过中介因素,其效果只能是有限的。

主要观点是: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

首先是有选择的接触,其次是选择性理解,最后是选择性记忆。

41.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舆论监督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42. 新闻指导性的含义: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43.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鼓舞(2)示范(3)论证(4)启发(5)解释(6)预测(7)警戒44. 计划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计划经济要求高度的统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由此决定的新闻指导性的基本特点是多侧面的印证,印证党和政府的各种举措、方针的合理性。

45. 市场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的多元,决策主体的多元化,由此决定的新闻指导性的特点是:阐释信息的意义。

46.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1)在内容上,新闻事业应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2)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由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3)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47.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这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与帮助。

48.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1)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2)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3)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4)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

49. 新闻自由的界定:指公民传收新闻、发发布意见的自由,具体包括搜集、传播、收受新闻的自由,开办、占有、使用、接触新闻媒介的自由,以及发表,特别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发表意见和评论的自由。

50. 解释: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这是在17世纪书报检查时期由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它们是自由主义媒介理论的两大基石(核心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即报刊是自由的、公开展示各种观点的地方,应将所有观点呈现给公众,公众可以从中选择最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