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缺陷线缺陷
位错的攀移:指在热缺陷的作用下,位错在 垂直滑移方向的运动,结果导致空位或间隙 原子的增值或减少。
25
1、位错的滑移
指位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当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沿着一定 的晶面----滑移面、在一定的方向----滑移方向上进行的移动。 ① 位错滑移的滑移面为位错线与柏氏矢量所决定的平面,对刃型 位错而言是唯一的,而对螺型位错来说却不是唯一的。
27
1、位错的滑移
(2)螺型位错运动方向、切应力方向及晶体滑移方向的关系
28
问题 1 刃型位错滑移后圆形标记如何变化?
原
始
刃型
标
滑移
记
后!
29
问题 2 螺型位错滑移后圆形标记如何变化?
原 始 标 记
螺型 滑移 后!
30
问题3: 位错环怎样滑移?
① 混合位错,位错环所在平面平行于柏氏矢 量,可滑移!
肖 特 基 空 位
离子晶体中的肖特基和弗兰克空位
4
一、点缺陷的类型 --- 外来原子
异类原子进入到晶体中而形成。根据其与基体原子尺寸 的差异,既可进入间隙位置,又可置换晶格的某些结点。
异类原子在晶体中的存在情况
5
二、 点缺陷的产生
1、平衡点缺陷及其浓度
点缺陷的产生一方面使晶体的内能升高,另一方面却使体系 的混乱度增加,使熵值增加。
的运动
33
位错的滑移特点总结
34
2、 位错的攀移
指刃位错的位错线沿着其半原子面的上下运动。
(1)位错的攀移存在正攀移(原子离 开半原子面)和负攀移两种情况。 (2)位错的攀移受应力和温度的影响。 (3)只有刃型位错才能进行攀移,螺 型位错不能攀移。 (4)位错的攀移比滑移困难得多,因 此位错的主要运动形式为滑移。 (5)位错攀移时常常形成许多割阶。
位错相互切割后,将使位错产生弯折, 生成位错折线,这种折线有两种:
割阶:垂直滑移面的折线 扭折:在滑移面上的折线
38
位错的交割---
(1)两根互相垂直刃型位错 的交截 a. 柏氏矢量互相平行 ,产生 扭折,可消失
AB,xy两根相互垂直的刃型位错线 b1// b2,交截后各自产生一小段PP′ 和QQ′的折线,它们均位于原来两个 滑移面上,为“扭折”。在运动过程
② 不论刃位错或螺位错,使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的柏氏矢 量方向一致。
③ 位错的滑移必须在某一滑移面上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才能发生。 ④ 位错滑移时其位错线实际运动方向为位错线的法线方向,位错通过
后晶体所产生的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方向相同。
26
1、位错的滑移
(1)刃型位错运动方向、切应力方向及晶体滑移方向的关系
位错是晶体中存在的原子面的错排,即晶体中存在的不完全的 原子面,是一种线缺陷。
11
(Ni,Fe)Al金属间化合物中 亚晶界处位错的TEM
赫希(Hirsch)等应用相衬法在TEM中直接观察到了晶体中的位错。 12
一、位错概念的引入 3、实际晶体中的位错滑移模型
晶体的滑移借助于 晶体中存在的一半 原子面而产生的位 错的运动来完成。 晶体滑移的任一瞬 间仅需破坏一个原 子键。计算所需切 应力与实际值相符, 晶体中存在位错的 假设成立!
9
第二节 位错的基本概念
一、位错概念的引入
1、理想晶体的刚性滑移模型
人们最初认为晶体是通过刚性滑移 而产生塑性变形的。 晶体的这种滑动方式需同时破坏滑 移面上所有原子键。 理论计算所需临界切应力:
τm = G / 30
10
一、位错概念的引入 2、实际晶体中存在位错的假设
实际上使晶体产生滑移所需的临界切应力只为理论值的百分 之一到万分之一。 实际晶体的内部一定存在着某中缺陷 ---- 位错,晶体的滑移 正是借助于其内部位错的运动来实现,从而使材料在远低于其 理论屈服强度时就产生滑移。
中,这种折线在线张力的作用下可能 被拉长而消失。
39
(1)两根互相垂直刃型位错的交截
b、b 1⊥ b 2,当xy位错线与不动的AB位错交截后,AB产生一个长 度与b 1相等的刃型割阶PP′,PP′折线位于Pxy滑移面上
40
位错交割的小结
位错交截后产生“扭折”或“割阶”。
“扭折”可以是刃型、亦可是“螺型”,可随 位错线一道运动,几乎不产生阻力,且它可因 位错线张力而消失。
第1-6章 晶体缺陷
所谓晶体缺陷是指实际晶体与理想晶体之间的点阵结构的 差异。晶体缺陷按其在空间的几何图像,可分为:
(1)点缺陷
(2)线缺陷
(3)面缺陷
在空间三维 各方向上尺 寸都很小, 亦称零维缺 陷,如空位、 间隙原子和 异类原子等。
在两个方向上 尺寸很小,又 称一维缺陷, 主要有位错。
在空间一个方 向上尺寸很小, 另外两个方向 上尺寸较大, 如晶面、界面、 表面等。
设N为晶体的原子总数,n 为晶体中的点缺陷数,μ 为该类型缺陷的形成能。 则点缺陷数形成后其自由 能的变化为:
ΔA =ΔU–TΔS = nμ–TΔS
由此不难得出其ΔA-n关系曲线。
6
二、 点缺陷的产生 1、平衡点缺陷及其浓度
Ce = ne/N = A exp(-μ/kT)
其中:
Ce --某类型点缺陷的平衡浓度; N—晶体的原子总数;
13
二、位错的基本类型 — 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原子模型
晶体中原子面的错排---半原子 面的出现而形成,有正、负位 错之分。
半原子面的存在在晶体中产生 畸变,畸变区为以半原子面的 边缘线EF为中心的线型区域。
称半原子面的边缘线EF为位错 线。
14
晶体的局部滑移形成刃型位错示意图
刃型位错的位错线垂直于滑移 方向!
位错的能量,应力场,位错受力等,都与b有关。
19
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
20
螺位错的确定方法p29图1-40
21
柏氏矢量的意义
位错的柏氏矢量描述了位错线上原子的畸变特征,畸变发生的方向和 大小(位错的畸变能与柏氏矢量的平方成正比)。 柏氏矢量给出了位错滑移后晶体上、下部产生相对位移的方向和大 小 ------ 滑移矢量。
④混合位错可分解成 刃型分量和螺型分量。
23
柏氏矢量的表示方法
位错的柏氏矢量的表示方法与晶向指数相似。用晶向指数 表示柏氏矢量的方向,利用其模表示柏氏矢量的大小。
立方晶
体
柏氏矢量为:
b
a n
uvw
其大小为:
24
四 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滑移:指位错在外力作用下,在滑移 面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永久形变。
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 移方向平行!
螺型位错有左右之分!
位错线是未滑移区与已滑移区的边界!位错线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只能在晶体表面 露头、终止于晶界或相界、与其它位错线相交、自行形成封闭的环!
16
二、位错的基本类型 — 混合位错
位错线
混合位错可看出 是刃型为位错和 螺型位错的组合 或叠加!可分解 成刃型位错和螺 型位错两部分!
1
复习:点 缺 陷
一、点缺陷的类型 --- 空位和间隙原子
空位
晶体结构中原来应该有原子的某些结点上因某种 原因出现了原子空缺而形成。
①肖特基空位 脱位原子进入其它空位或逐渐迁移至 晶面或界面。肖特基空位仅形成空位。
②弗兰克空位
脱位原子挤入节点的间隙,同时形成 间隙原子从而产生间隙原子-空位对。
间隙原子 晶体结构中间隙处因某种原因存在的同种原子。
混合位错的位错 线与滑移方向既 不垂直也不平行!
17
18
三、位错的柏氏矢量
用来反映位错点阵畸变特征的物理参量。
(1)柏氏矢量 b 表示可以很容
易地表征出位错产生的畸变的 方向和大小。
(2)引入柏氏矢量后,可以 使对位错的描述大大简化。
(3)柏氏矢量可通过在位错线周围和理想 晶体中以相同的方法和路径作柏氏回路而求 得。
位错线是未滑移区与已滑移区 的边界!
位错线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只能在晶体表面露头、终止于晶界或 相界、与其它位错线相交、自行形成封闭的环!
P26几种形状的位错线1-35
15
二、位错的基本类型 — 螺型位错
BC左边晶体上下完全 吻合,而aa右边晶体 在τ作用下上下正好滑 移一个晶格常数,过渡 区晶体滑移小于一个晶 格常数而产生畸变。 BC为位错线!
③晶须中的位错密仅为 10m/cm3左右。
42
第三节 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
一、 位错的应变能(与产生此位错所需要做的功数值相等)
1、基本假设条件 符合虎克定律, 非塑性形变 将晶体看成连续的介质; 将晶体看成各向同性。
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 种形变称为应变(Strain)。材料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 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反作用力为应力(Stress)。 或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 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 变形前的位置。
35
(a)正攀移(半原 子面缩短)
(b)未攀移 图 刃位错攀移示意图
(c)负攀移 (半原子面伸长)
常温下位错靠热激活来攀移是很困难的。但是,在许多高温过程如蠕变、
回复、单晶拉制中,攀移却起着重要作用。位错攀移在低温下是难以进
行的,只有在高温下才可能发生。
36
3、 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
F力的方向永远垂直于位错线, 指沿着位错线前进方向上使位错运动的力,一般用Fd表示。 并且指向滑移面上的未滑移区 (1)位错滑移时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
晶体滑移时,作用于微元位错dL上的 力Fd所做的功为:
Fd×dL×ds 外加切应力τ所做的功为: